一种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041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4 0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盖板以及承载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电池本体;其中,所述电池壳体为圆柱状或椭圆柱状;其中,所述电池本体包括:正极板;与所述正极板间隔分布的负极板,其中,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之间衬有隔膜;与所述正极板连接的正极汇流排;与所述负极板连接的负极汇流排;其中,所述电池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正极汇流排连接的正极端子;以及,与所述负极汇流排连接的负极端子;以及,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以及,用于密封所述蓄电池的压力安全阀。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大容量电池领域,能够实现大电流放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ー种蓄电池
技术介绍
如图Ι-a和图Ι-b分别为现有的一种圆柱形免维护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侧面视图和剖面俯视图,它包括有壳体7、盖片2、电池芯6、正极板10、负极板8、吸附材料5、电解液13等部分,其特点是设置于壳体7内的正极板10、负极板8呈垂直相间排列,中间衬有隔板9,正极柱12、负极柱4设置于壳体7的上部,负极柱4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芯6和底部的金属底板11相连接,正极柱12通过导线与正极铜帽I相连接。由图Ι-a和图l_b可见,该圆柱形免维护密封铅酸蓄电池正极柱10和负极柱4通过导线来导通电流,由于导线只适用于小电流传输,因此,该圆柱形免维护密封铅酸蓄电池无法实现大电流放电,难以应用在大容量电池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 ー种蓄电池,可应用于大容量电池领域,实现大电流放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盖板以及承载在上述电池壳体内部的电池本体;其中,上述电池壳体为圆柱状或椭圆柱状;其中,上述电池本体包括正极板;与上述正极板间隔分布的负极板,其中,上述正极板和上述负极板之间衬有隔膜;与上述正极板连接的正极汇流排;与上述负极板连接的负极汇流排;其中,上述电池盖板上设置有与上述正极汇流排连接的正极端子;以及,与上述负极汇流排连接的负极端子;以及,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以及,用于密封上述蓄电池的压カ安全阀。由上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蓄电池中通过正负汇流排分别连接正负极板,正负极板通过正负汇流排导通电流,相对与传统的通过导线导通电流的方式,集流面积大,因此 能够实现大电流放电,适用于大容量电池领域。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蓄电池的电池壳体制作成圆柱形或椭圆柱形,有效提高了电池极群的紧装压力,提高了蓄电池的抗变形性能,降低了内阻,有利于延长蓄电池的循环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Ι-a为现有的一种圆柱形免维护密封铅酸蓄电池的侧面视图;图Ι-b为现有的一种圆柱形免维护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剖面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剖面俯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未安上压カ安全阀时的电池盖板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上压カ安全阀时的电池盖板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ー种蓄电池的剖面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为新型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Valve-Regulated Lead Acid Battery),其正常使用时保持气密和液密状态。VRLA广泛应用于通信交换及传输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电カ系统的备用电源、无间断供电(UPS,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设备、铁路机车的起动电源、应急照明设备、矿灯、信号灯、电动工具、消防报警系统、电子、医疗仪器设备等领域。在通讯设备领域,VRLA具有备电时间长、免维护等优点,因此,VRLA居于主流和统治地位,新型储能设备一般都将VRLA作为比较基准。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ー种蓄电池进行描述,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蓄电池的剖面俯视图和侧视图,包括电池壳体21,电池盖板22,以及承载在电池壳体内部的电池本体23。其中,电池壳体21为圆柱状或者椭圆柱状。电池本体23包括正极板231,与正极板231间隔分布的负极板232,其中,正极板231与负极板232之间衬有隔膜233。电池本体23还包括与正极板231连接的正极汇流排234 ;与负极板232连接的负极汇流排235。如图4和图5所示的电池盖板22的俯视图,电池盖板22上设置有与正极汇流排234连接的正极端子221 ;以及,与负极汇流排235连接的负极端子222 ;以及,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223 ;以及,用于密封蓄电池的压カ安全阀224。需要说明的是,图4为未安上压カ安全阀224时的电池盖板22的俯视图,图5为安上压カ安全阀224后的电池盖板22的俯视图,由图5可见,安上压カ安全阀224之后,封闭了注液孔223,使得蓄电池完全被密封。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池盖板22与电池壳体21之间采用环氧树脂封ロ或热风机加热封ロ,以便使电池盖板22与电池壳体21呈无缝连接,保证蓄电池的密封性。在ー种应用场景中,为了保证电流传输性能,正极汇流排234和负极汇流排235穿 过电池盖板22,分别与正极端子221、负极端子222焊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正极汇流排234和负极汇流排也可以不穿过电池盖板22,而通过其它导电材料分别与正极端子221、负极端子222连接,此处不作限定。为了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的紧装压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蓄电池的电池壳体21内壁与电池本体23的外围之间填充塑性填充物,进一歩,还可以将正极汇流排224和负极汇流排225中的至少ー个的形状设计为V字形。由图2可见,图2所示的蓄电池的电池壳体21内壁呈方形,在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的蓄电池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将电池壳体31内壁替换为圆柱形,进ー步,将正极汇流排334和负极汇流排335设计为呈V字形,进一歩,正极板331和负极板332的宽的长度在电池壳体内部呈中间长、两边短。由上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蓄电池中通过正负汇流排分别连接正负极板,正负极板通过正负汇流排导通电流,相对与传统的通过导线导通电流的方式,集流面积大,因此能够实现大电流放电,适用于大容量电池领域。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蓄电池的电池壳体制作成圆柱形或椭圆柱形,有效提高了电池极群的紧装压力,提高了蓄电池的抗变形性能,降低了内阻,有利于延长蓄电池的循环寿命。以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ー种蓄电池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盖板以及承载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的电池本体;其中,所述电池壳体为圆柱状或椭圆柱状;其中,所述电池本体包括正极板;与所述正极板间隔分布的负极板,其中,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之间衬有隔膜;与所述正极板连接的正极汇流排;与所述负极板连接的负极汇流排;其中,所述电池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正极汇流排连接的正极端子;以及,与所述负极汇流排连接的负极端子;以及,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以及,用于密封所述蓄电池的压カ安全阀。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干,所述电池壳体内壁与所述电池本体的外围之间填充有塑性填充物。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丁旺魏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