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变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765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3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力变矩器,涉及液力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液力变矩器中锁止离合器和泵轮离合器不能单独控制的技术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液力变矩器,连接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包括通过变矩器壳体与发动机曲轴连接的泵轮、与变速箱输入轴相连的涡轮、位于所述泵轮与所述涡轮之间的导轮,将所述变矩器壳体与泵轮可锁止分离的泵轮离合器和将所述变矩器壳体与变速器输入轴可锁止分离的锁止离合器,其中,所述泵轮离合器和所述锁止离合器由各自的油道供油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作液力变速器的离合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力变速器
,尤其涉及ー种液カ变矩器。
技术介绍
液カ变矩器是液カ传动的ー种型式,是构成液力自动变速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之一。它装置在发动机的飞轮上,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カ传递给液力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机构,并具有一定的自动变速功能。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主要取决于液カ变矩器的结构和性能。最早的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反作用元件(导轮或定子)和传递扭矩必需的油液组成。当发动机运转吋,曲轴带动泵轮旋转,泵轮叶片内的液压油在泵轮的带动下随泵轮一同旋转。在离心カ的作用下,液压油从泵轮叶片内缘被甩向外缘,并从外缘冲向涡轮叶片,使涡轮在液压油的冲击作用下旋转,冲向涡轮叶片的液压油沿涡轮叶片向内缘流动,通过导轮改变由从涡轮流向泵轮的液压油的方向使液压油冲击泵轮的背部,促使泵轮旋转,从而增加输出扭矩。液力变矩器是用液力来传递汽车动カ的,但油液的摩擦会损失能量,因此传动效率低。为提高汽车的传动效率,減少燃油消耗,现代很多轿车的自动变速器采用ー种带锁止离合器的综合式液カ变矩器,可根据发动机エ况运行,当车速较低时锁止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此时输入变矩器的动カ完全通过液压油传至涡轮,当车辆在良好的道路上高速行驶吋,锁止离合器处于锁止状态,此时发动机动力通过锁止离合器的机械连接直接传递给涡轮。但泵轮始终与发动机结合,发动机势必要克服泵轮及油液的拖曳,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传动效率,降低燃油消耗,有的液力变矩器内安装了泵轮离合器,可根据需要实现泵轮与发动机的结合与分离。但由于液力变矩器空间的限制,已知的是锁止离合器和泵轮离合器通过共同的油供给控制共同的控制阀进行控制,不能实现各自的独立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ー种液カ变矩器,用来实现锁止离合器和泵轮离合器的独立控制,进ー步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液カ变矩器,连接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包括通过变矩器壳体与发动机曲轴连接的泵轮、与变速箱输入轴相连的涡轮、位于所述泵轮与所述涡轮之间的导轮、将所述变矩器壳体与所述泵轮可锁止分离的泵轮离合器和将所述变矩器壳体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可锁止分离的锁止离合器,其中,所述泵轮离合器和所述锁止离合器由各自的油道供油进行控制。进ー步地,所述泵轮离合器包括与所述变矩器壳体连接的摩擦片和与所述泵轮连接的钢片,所述涡轮连接有固定的第一活塞和可移动以压紧或脱离所述摩擦片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间形成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连接有泵轮离合器油道;所述锁止离合器包括与所述变矩器壳体摩擦接触的锁止离合器摩擦片,所述锁止离合器摩擦片将变矩器分成左腔和右腔,所述左腔连接有第一变矩器油道,所述右腔连接有第二变矩器油道。其次,所述泵轮离合器包括外毂与内毂,所述外毂的一端连接所述泵轮、另一端连接所述钢片;所述内毂的一端连接所述变矩器壳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摩擦片。再次,所述泵轮离合器与所述锁止离合器布置在所述液カ变矩器的同侧。其中,所述泵轮离合器为单片湿式离合器或多片湿式离合器。进ー步地,所述锁止离合器通过花键与所述涡轮连接。其次,所述锁止离合器包括锁止压盘,所述锁止压盘连接有减振弹簧。 再次,所述第二活塞靠近所述变速箱输入轴的一端设有复位弹簧。进ー步地,所述第二活塞靠近所述泵轮离合器的一端设有过油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カ变矩器,所述锁止离合器和所述泵轮离合器通过各自的油道供油进行控制,可以随时根据发动机エ况控制所述泵轮与所述变矩器壳体的锁止分离或所述涡轮与所述变矩器壳体的锁止分离,彼此互不影响,使控制过程更为灵活,能够进ー步提高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液カ变矩器的原理不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液カ变矩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ー种液カ变矩器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ー种液カ变矩器,连接在发动机I与变速箱13之间,包括通过变矩器壳体3与发动机曲轴2连接的泵轮7、与变速箱输入轴12相连的涡轮5、位于泵轮7与涡轮5之间的导轮8,将变矩器壳体3与泵轮7可锁止分离的泵轮离合器6和将变矩器壳体3与变速箱输入轴12可结合分离的锁止离合器4,其中,泵轮离合器6和锁止离合器4由各自油道供油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カ变矩器,所述锁止离合器和所述泵轮离合器通过各自的油道供油进行控制,可以随时根据发动机エ况控制所述泵轮与所述变矩器壳体的锁止分离或所述涡轮与所述变矩器壳体的锁止分离,彼此互不影响,使控制过程更为灵活,能够进ー步提高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下面结合图I和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力变矩器连接在发动机I和变速箱13之间,发动机I连接有发动机曲轴2。所述液カ变矩器主要包括泵轮7、涡轮5、导轮8、单向离合器9、油泵10、锁止离合器4、泵轮离合器6、变速箱输入轴12等组成,其中锁止离合器4与涡轮轮毂42通过花键相连,涡轮5与涡轮轮毂42通过铆钉36相连,涡轮轮毂42与变速箱输入轴12通过花键相连;锁止离合器4在油压的作用下通过锁止离合器摩擦片18与变矩器壳体3连接,使涡轮5与变矩器壳体3 —起转动;泵轮离合器6也可在油压的作用下使泵轮离合器外毂26和泵轮离合器内毂21连接,而泵轮离合器外毂26与泵轮7焊接为一体,泵轮离合器内毂21与变矩器壳体3焊接为一体。油泵驱动毂31与变矩器壳体3焊接为一体,用来驱动油泵10,为变速箱13提供液压油。泵轮离合器6被设计成湿式多片离合器,该摩擦片组具有未详细示出的钢片23和未详细示出的摩擦片24层 叠组成,钢片23以渐开线齿形式与泵轮离合器外毂26连接,泵轮离合器外毂26与泵轮7焊接为一体,钢片23可在轴向方向上自由移动,泵轮离合器摩擦片24同样以渐开线齿形式与泵轮离合器内毂21连接,泵轮离合器内毂21与变矩器壳体3焊接为一体,摩擦片24可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第一活塞37通过铆钉36铆接在涡轮5上,与第二活塞25形成封闭的活塞腔38,第二活塞25在泵轮离合器油道33油压作用下向左移动压紧摩擦片24,使之与钢片23接触,泵轮7与变矩器壳体3相连传递发动机I的动力,活塞腔38泄油时,在复位弹簧40的作用下使第二活塞25右移,钢片23和摩擦片24分离,泵轮7与变矩器壳体3脱开。锁止离合器4的锁止压盘43与减振弹簧外壳44通过铆钉39连成一体,锁止离合器4可在涡轮轮毂42上轴向移动,锁止离合器摩擦片18将变矩器的内腔分成左腔17和右腔19。其中,由上面的描述可知,泵轮离合器6包括与变矩器壳体3连接的摩擦片24和与泵轮7连接的钢片23,涡轮5连接有固定的第一活塞37和可移动以压紧或脱离所述摩擦片的第二活塞25,第一活塞37和第二活塞25之间形成有活塞腔38,活塞腔38连接有泵轮离合器油道33 ;锁止离合器4包括与变矩器壳体3摩擦接触的锁止离合器摩擦片18,锁止离合器摩擦片18将所述变矩器壳体3的内腔分成左腔17和右腔19,左腔17连接有第一变矩器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盛杰徐海山唐广清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