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398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2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两种有效成分以及助剂、溶剂或载体组成,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在50∶1~1∶50之间,有效成分重量总含量为1%--80%。该组合物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扩大了防治谱,有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与环境的相容性更好。该组合物可高效防治稻、麦、棉、果树和蔬菜等上发生的鳞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害虫等,尤其可用于防治高抗性甜菜夜蛾、小菜蛾、蓟马、烟粉虱、豌豆潜叶蝇、稻纵卷叶螟及茶小绿叶蝉等,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单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乙基多杀菌素的复配杀虫剂组合物。
技术介绍
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是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一种新颖的多杀菌素类杀虫齐U,为多杀菌素的第二代产品,是由spinosyn A和spinosyn D两种多杀菌素类化合物在催化剂、反应物及溶剂存在下经过化学修饰后最终得到的新型杀虫剂。多杀菌素自开发至今已有十余年,在开发时就对避免多杀菌素产生抗药性提出严 格的要求。但事实证明,虽然多杀菌素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机制,长期的田间应用依然会造成其抗性的发生。据文献报道,美国温室观赏植物上三叶斑潜蝇3个种群中有2个种群对多杀菌素已经产生高抗,抗性倍数分别为188和1192倍;0SOriO监测的墨西哥甜菜夜蛾5个种群中有4个种群对多杀菌素产生一定的抗性,抗性倍数在16-37倍;Bielza等于2007年报道了西班牙东南地区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产生了高抗,抗性倍数高达356-547倍。国内也有类似报道针对浙江省不同地区小菜蛾的抗药性情况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已经产生了低抗到高抗水平,其中浙江三门地区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已达60倍。国内外有关多杀菌素抗性的报道表明有害生物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已不容忽视。乙基多杀菌素是多杀菌素的升级产品,其杀虫活性是多杀菌素数倍,田间使用剂量相比减少数倍。当前,多杀菌素已经出现抗性的情况下,乙基多杀菌素也存在较高的抗性风险。另外,乙基多杀菌素单一使用成本闻。丁醚脲,是一种新型硫脲类高效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和熏蒸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杀卵效果。但丁醚脲单独使用作用速度较慢,对夜蛾类害虫、蓟马等防治效果不够理想。目前,关于乙基多杀菌素与丁醚脲的复配及应用尚无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效果好、安全性高、防治谱广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复配农药组合物用于农作物害虫的防治。通过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之间的合理混配,可扩大杀虫谱,提高药效,降低用药量,有效解决害虫抗性问题,并且安全性更高,可用于高品质蔬菜、水果上害虫的防治药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为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在50 : I I : 50之间。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加工成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制剂中有效成分重量总含量为1% —8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组合物中有效成分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重量比例较好的为5 : I I : 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对几乎所有鳞翅目害虫都有效,能有效防治同翅目、双翅目、缨翅目及部分直翅目害虫,可高效防治抗性害虫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蓟马、潜叶蝇、豆荚螟、烟粉虱、茶小绿叶蝉等。。本专利技术是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进行复配的混合制剂及其应用,其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I、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减少各自的单剂用量,能有效防治对现有药剂已产生抗性的害虫。2、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复配,不仅对几乎所有的鳞翅目害虫有很好防效,对蓟马、粉虱、潜叶蝇、茶小绿叶蝉等难防治的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一次施药兼治多种害虫,从而降低用药成本,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作用机理不同,复配使用能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以下生物试验例和制剂实施例进一步说明组合物的应用和积极效果,但本专利技术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以下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原药,81. 2%乙基多杀菌素原药为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97% 丁醚脲原药为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生产,90%多杀菌素原药为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制剂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复配制剂均采用上述原药按所列配方或常规方法配制,单剂均为市购产品。生物试验例I :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及不同配比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采用浸叶法将供试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再以清水稀释成5个梯度浓度待用,设清水为对照。取鲜嫩的甘蓝叶片剪成约50_长的大小基本一致的叶片,将叶片在配制好的供试药液中浸溃10秒,取出让其自然晾干后,放入事先垫有滤纸的培养皿(Φ120_)中。然后在皿中接入甜菜夜蛾3龄幼虫,每皿20头,每浓度重复4次。处理完毕,盖上皿盖,置于光照培养箱内饲养(25°C,RH = 60%, L D = 16 8),定期加水保湿,于72小时后调查试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并根据机率值分析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和致死中浓度(LC5tl)。联合作用方式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数(CTC)法。共毒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tl/供试药剂LC5tl) X 100理论毒力指数(TTI) =A药剂ATI 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 X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ATI/ 混剂 TTI) X 100当CTC ( 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 < CTC < 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 ^ 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本生物试验例结果见表I。表I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及不同配比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72h) 权利要求1.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为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在50 1-1 5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例为5 : I I : 5。3.根据权利要求I或2任一项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组合物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是组合物中有效成分重量总含量在1% -80%之间。5.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用于防治鳞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及双翅目害虫的用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两种有效成分以及助剂、溶剂或载体组成,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例在50∶1~1∶50之间,有效成分重量总含量为1%--80%。该组合物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扩大了防治谱,有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与环境的相容性更好。该组合物可高效防治稻、麦、棉、果树和蔬菜等上发生的鳞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害虫等,尤其可用于防治高抗性甜菜夜蛾、小菜蛾、蓟马、烟粉虱、豌豆潜叶蝇、稻纵卷叶螟及茶小绿叶蝉等,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单独使用。文档编号A01N47/30GK102657200SQ201210080118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专利技术者孔建, 曹明章, 李广泽, 杨立平, 王新军, 黄柯程 申请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柯程曹明章孔建李广泽王新军杨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