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090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1 02:43
一种电池改良结构,包含:一铅酸电池;一锂铁电池,与该铅酸电池呈并联设置;一盒体,供容置该铅酸电池;一盖体,供以紧闭该盒体,该盖体上开设有一容置槽,供以置放该锂铁电池,且该容置槽内开设有二第一极柱孔;二电性桥接结构,供以并联该铅酸电池与该锂铁电池,所述电性桥接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孔,并各包含一第一电连端、一第二电连端与一第三电连端,该第一电连端供以与该锂铁电池电性连接,该第二电连端供以与该铅酸电池电性连接,该第三电连端供该电池改良结构供电的端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创作属于车用电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提升铅酸电池与锂铁电池组合效能的电池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发展较早的铅酸电池虽因能量密度低、效率差、使用寿命不长且较不环保等特性而为人所诟病,但却保有可浮充、无记忆性、安全及高温特性佳等优点,加上铅酸电池产品售价仍相对便宜,故仍为车用电池的主要供电来源。近来锂铁电池的发展提供电源其它选择,由于锂铁电池具有耐高温、结构安定、无污染、循环寿命长(cycle life)、体积小、放电功率高的优点,尤其具有瞬间OOysec)产生大电流的放电能力(150Amp)以及高于铅酸电池O. 7Volt以上的工作电压特性,使其在汽车应用上可达到省油以及即时作动的效能,但由于锂铁电池的成本高昂且其初始与末段功率差大的缺点,故在使用上仍有相当限制。有鉴于此,结合两种电池作为车用电池的设计相应而生。其设计多为将装设电池的盒体内部空间加以分割,分别置放铅酸电池与锂铁电池,或于铅酸电池盒外加装固定零件将锂铁电池组装于电池盒外,请参阅图7所示,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393809技术专利的分解图。如图中所示,其将一锂铁电池71与一铅酸电池72个别封装后,置于车用电池规格的一外盒70内,虽然能将两种电池加以结合,但两种电池的使用空间都较小,且两者必须通过导线另连接固定,装设以及维修都极不便。另请参阅图8所示,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05644技术专利的剖面图。如图中所示,其将车用电池规格的一外盒80分割成两个空间个别容置一锂铁电池81及一铅酸电池82,但此结构不仅电池使用空间仍小,更有酸液流至锂铁电池81造成危险的机率,此外通过电路控制输出电流的方式更为复杂。为此更有如图9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01589技术专利的剖面图的设计,于车用电池规格的一外盒90外设置一连接装置93,使一锂铁电池91与一铅酸电池92相互连接,而扩增电池使用空间,但此结构不但具有固定强度的安全疑虑,两电池的电性连结需于外盒90外部另加固定也增加使用上的危险性。有鉴于前述缺失,本创作者基于多年制造车用电池的经验累积,对现有的车用电池结构进行改良,使得电池达到最高的供电效能,并同时兼顾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电连接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固、使用安全并供电效能高的电池改良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创作的电池改良结构,其包含一铅酸电池;一锂铁电池,与该铅酸电池呈并联设置;一盒体,供容置该铅酸电池;一盖体,供以紧闭该盒体,该盖体上开设有一容置槽,供以置放该锂铁电池,且该容置槽内开设有二第一极柱孔;及二电性桥接结构,供以并联该铅酸电池与该锂铁电池,所述电性桥接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孔,并各包含一第一电连端、一第二电连端与一第三电连端,该第一电连端供以与该锂铁电池电性连接,该第二电连端供以与该铅酸电池电性连接,该第三电连端供该电池改良结构供电的端子。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性桥接结构各包含一极柱环,且所述极柱环电性连接该第二电连端。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电性桥接结构各包含一第一极柱、一第二极柱及一第三极柱。另,该盖体结构对应该二电性桥接结构开设有二第二极柱孔及二第三极柱孔,使得该二第一极柱套设于该二第一极柱孔、该二第二极柱套设于该二第二极柱孔、该二第三极柱套设于该二第三极柱孔,且该二第二极柱孔及该二第三极柱孔各开设于该容置槽外部。一种电池改良结构,包含一铅酸电池;一锂铁电池,与该铅酸电池呈并联设置;一盒体,容置该铅酸电池;一盖体,供以紧闭该盒体,该盖体上开设有一容置槽置放该锂铁电池,且该容置槽内开设有二第一极柱孔;及二电性桥接结构,供以并联该铅酸电池与该锂铁电池,所述电性桥接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孔,并各包含一第一电连端、一第二电连端与一第三电连端,该第一电连端与该锂铁电池电性连接,该第二电连端与该铅酸电池电性连接,该第三电连端为该电池改良结构供电的端子。所述电性桥接结构各包含一极柱环。 所述极柱环电性连接该第二电连端。所述电性桥接结构各包含一第一极柱、一第二极柱及一第三极柱,该盖体结构对应该二电性桥接结构开设有二第二极柱孔及二第三极柱孔,使得该二第一极柱套设于该二第一极柱孔、该二第二极柱套设于该二第二极柱孔、该二第三极柱套设于该二第三极柱孔。该二第二极柱孔及该二第三极柱孔各开设于该容置槽外部。由本创作的设计,结构上的改良不仅增加强度以及稳固性,双电池的结合在车用电池规格下达到最大使用空间,更让使得双电池在安装后与盒体结合而不易晃动。此外,机构上巧妙的设计简化制作的难度,便于产业利用而降低成本,更提升维修便利性而增加电池使用效益。附图说明图I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为本创作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393809技术专利的分解图。图8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05644技术专利的剖面图。图9为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01589技术专利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公知70、80、90-外盒;71、81、91_锂铁电池;72、82、92-铅酸电池;93_连接装置;第一实施例I-电池改良结构;11_铅酸电池;110_极板;12_锂铁电池;13_盒体;130_电池槽;14_盖体;140_容置槽;141-第一极柱孔;144_栓件;145_上盖;15_电性桥接结构;1501-第一电连端;1502_第二电连端;1503_第三电连端;151_第一极柱;154_极柱环;第二实施例4-电池改良结构;41_铅酸电池;42_锂铁电池;43_盒体;44_盖体;440_容置槽;441_第一极柱孔;442_第二极柱孔;443_第二极柱孔;445_上盖;45_电性桥接结构;4501-第一电连端;4502_第二电连端;4503_第三电连端;451_第一极柱;452_第二极柱;453-第二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审查员能清楚了解本创作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请参阅图I 3所示,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立体图及剖面图。该电池改良结构I包含一铅酸电池11、一锂铁电池12、一盒体13、一盖体14与二电性桥接结构15。如图中所示,该铅酸电池11容置于该盒体13内部,且该盒体13内部分隔有多个电池槽130以容装正负成对设置的多个极板110,并浸泡于硫酸溶液中。该盒体13由该盖体14封合,并通过多个栓件144牢固紧闭该盒体13,该盖体14上开设有一容置槽140,供以置放该锂铁电池12,且该容置槽140内开设有二第一极柱孔141以穿设该二电性桥接结构15,以并联该铅酸电池11与该锂铁电池12。该二电性桥接结构15各包含一第一电连端1501、一第二电连端1502与一第三电连端1503,该第一电连端1501供以与该锂铁电池12电性连接,该第二电连端1502供以与该铅酸电池11电性连接,该第三电连端1503供该电池改良结构I供电的端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性桥接结构15各包含一极柱环154,且所述极柱环154电性连接该第二电连端1502。该二极柱环154紧密固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孔141内,而形成连接该铅酸电池11正负极的第二电连端1502。所述极柱环154并与该第一极柱151通过卡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铅酸电池; 一锂铁电池,与该铅酸电池呈并联设置; 一盒体,容置该铅酸电池; 一盖体,供以紧闭该盒体,该盖体上开设有一容置槽置放该锂铁电池,且该容置槽内开设有二第一极柱孔;及 二电性桥接结构,供以并联该铅酸电池与该锂铁电池,所述电性桥接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孔,并各包含一第一电连端、一第二电连端与一第三电连端,该第一电连端与该锂铁电池电性连接,该第二电连端与该铅酸电池电性连接,该第三电连端为该电池改良结构供电的端子。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改良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俊义
申请(专利权)人:百乐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