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过滤材料的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3705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9 20:35
一种过滤材料(1),形成为使多个气孔(2)相互连通,且能够允许流体的通过。并且,从通过的流体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该过滤材料(1)中形成的气孔(2)的孔径(d)逐渐变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过滤材料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水处理装置,已知如下一种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即能够将海绵过滤器(过滤材料)用作 预滤器,来捕捉水中的大的异物。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8-103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4]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用作过滤器的海绵通常是整体上大致形成为使具有均匀的气泡直径的气孔相互连通的三维网状结构。因此,当水(流体)流入海绵过滤器时,流入侧的气孔不能捕捉的异物会直接从流出侧的气孔漏出。S卩,在以往的海绵过滤器中,可捕捉的异物的尺寸受限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使可捕捉的异物的尺寸具有一定范围来提高过滤性能的过滤材料和使用该过滤材料的水处理装置以及该过滤材料的制造方法。_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材料,形成为使多个气孔相互连通并允许流体的通过,其特征在于,从让流体通过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上述气孔的孔径逐渐变小。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为相互连通的多个气孔的孔径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逐渐变小,因此上游侧的气孔不能捕捉的异物能够被下游侧的气孔捕捉。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可捕捉的异物的尺寸具有一定范围,能够提高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附图说明图I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材料的图,图I的(a)是过滤材料整体的剖视立体图,图I的(b)是将图I的(a)中的A部放大而得到的剖面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I所示的过滤材料的变形例的剖视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图I所示的过滤材料的水处理装置的说明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安装于图3所示的水处理装置的过滤单元的截面图。图5是按照从(a)到(e)的顺序示意性地表示图I所示的过滤材料的第一制造步骤的立体图。图6是按照从(a)到(e)的顺序示意性地表示图I所示的过滤材料的第二制造步骤的立体图。图7是按照从(a)到(f)的顺序示意性地表示图I所示的过滤材料的第三制造步骤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I的(a)和图I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过滤材料)I从整体上大致形成为使多个气孔2 (参照图I的(b))相互连通,连通的气孔2允许流体(例如水)通过。并且,利用气孔2将通过的流体中混入的异物去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I所示,过滤器I形成为规定厚度T的圆筒状,且其中沿着中心轴形成有导出流体的中心通路3,流体从圆筒状的过滤器I的外周流入,在通过了厚壁内部之后向中心通路3流出,经由该中心通路3输送到外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I的(b)所示,气孔2形成为,从通过的流体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即从圆筒状的过滤器I的外周向内周,该气孔2的孔径d逐渐变小。并且,成为 这些多个气孔2相互连通的开孔型(open cell)结构。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I形成为使从圆筒状的过滤器I的外周向内周而孔径d逐渐变小的气孔2相互连通的三维网状结构。此外,在后叙述针对以使气孔2的孔径d逐渐变小的方式进行排列的方法。在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I来过滤水(流体)的情况下,要过滤的水从过滤器I的外周面导入过滤器I的内部,通过过滤器I内部的、构成开孔型结构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分支和集合的连通孔2c而向中心侧移动并到达中心通路3。此外,连通的气孔2的孔径d越大则连通孔2c越大,连通的气孔2的孔径d越小则连通孔2c越小。此时,能够捕捉混入流体中的异物中比气孔2、连通孔2c大的异物。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通过的流体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气孔2的孔径d逐渐变小,与此同时从上游侧向下游侦牝构成开孔型结构的连通孔2c也逐渐变小,因此在流体通过的过程中,不论是粒径大的异物还是粒径小的异物都能被捕捉。此外,捕捉到异物的气孔2、连通孔2c被封闭,但连通孔2c在过滤器I的内部的整个区域内反复分支和集合,因此流体经由绕过封闭位置的其它气孔2、连通孔2c进行流动,因此能够继续利用过滤器I进行过滤。如上述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过滤材料)1中,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形成为相互连通的多个气孔2的孔径d逐渐变小。因此,能够利用下游侧的气孔2捕捉通过了上游侧的气孔2 (包括连通孔2c)的粒径小的异物。即,能够使可捕捉的异物的尺寸具有一定范围,从而能够提高过滤器I的过滤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广阔的范围有效地利用在过滤器I的内部形成的气孔2,因此能够捕捉大量的异物,基于这一点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过滤性能。并且,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使气孔2的孔径d逐渐变小,由此与使最小孔径的气孔(下游侧的气孔2的孔径)2从整体上大致均匀地分布的过滤器相比,能够减少水流阻力。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滤器I,还具有能够在抑制过滤速度的降低的同时提高过滤性能的优点。另外,对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I形成为圆筒状且使流体从外周朝向内周的中心通路3地通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与此相反地,也能够构成为使流体从中心通路3朝向外周地通过。在这种情况下,从过滤器I的内周向外周,气孔2的孔径d逐渐变小。另外,在将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I形成为海绵状的情况下,存在由于构成的材料的柔软性过高而导致易于变形的情况。因此,为了作为过滤器高效地进行利用,如图2所示那样,可以在中心通路3的内周安装网格状的加强筒(加强构件)4。通过这样,能够抑制过滤器I的变形来提高过滤性能。并且,并不限于上述加强筒4,通过在圆筒状过滤器I的内周面侧或者外周面侧配置多孔硬质的圆筒(加强构件未图示),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过滤器I变形的效果。接着,对使用上述过滤器I的水处理装置10进行说明。利用图2所示的过滤器I构成过滤单元11,将该过滤单元11配置在作为水的净化通路的净化主通路12上,由此构成该水处理装置10。过滤单元11具有用于收纳海绵状的过滤器I的壳体11a,该壳体Ila形成为用端板IlbUlc将两端封闭的圆筒形状。并且,在壳体Ila的内侧,以在同轴上的方式配置过滤 器I。用遮挡板la、lb来封闭过滤器I的两端,并且在中心通路3的内周安装有由多孔材料形成的兼用作加强构件的集水管lc。在水流入侧(图4中的下方)的端板Ilb的中心部连接有吸水管Ild且形成有供水口 lie。另外,在水流出侧(图4中的上方)的端板Ilc的中心部连接有喷出管Ilf且形成有喷出口 Hg。在供水口 Ile的壳体Ila内侧设置有供水口盖llh,该供水口盖Ilh将从吸水管Ild导入的水引导至外周方向。并且,通过将该供水口盖Ilh的突出端部嵌合到其中一个遮挡板Ia的凹部ld,能够进行过滤器I在供水侧的定位。另外,在另一个遮挡板Ib的中心部形成有与集水管Ic相连通的中心口 le。并且,通过将喷出管Ilf的延长部Ili嵌合到该中心口 le,能够进行过滤器I在喷出侧的定位。并且,延长部Ili与中心口 Ie之间利用密封材料If进行密封。这样,通过将整个过滤器I固定在壳体Ila中,能够抑制过滤器I在壳体Ila内发生移动或者变形。而后,在从供水口 Ile流入到过滤单元11内的水迂回地流入过滤器I的外周与壳体Ila的内周之间,从过滤器I的外周通向内周,过滤后的水汇集到集水管Ic中,从喷出口Ilg喷出。此外,过滤单元11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不是设置为将供水口 lie和喷出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26 JP 2010-0139461.一种过滤材料,形成为使多个气孔相互连通从而允许流体的通过,其特征在于, 从通过的流体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上述气孔的孔径逐渐变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材料上设置有加强构件。3.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过滤材料来构成过滤单元,将该过滤单元配置在水的净化通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单元形成有供水口和喷出口,并且具有用于收纳上述过滤材料的壳体。5.一种过滤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混合步骤,将熔化后的热塑性树脂与粒径不同的孔形成颗粒进行混合来制作第一混合溶液; 离心力施加步骤,将上述第一混合溶液浇入成形用模具中,通过使该成形用模具进行旋转,来使上述孔形成颗粒沿离心力的作用方向按照粒径顺序进行排列; 成形步骤,在使上述孔形成颗粒按照粒径顺序进行排列的状态下,使上述热塑性树脂在上述成形用模具中冷却并固化; 清洗步骤,冷却后将上述热塑性树脂进行脱模,用上述孔形成颗粒的去除溶剂进行清洗;以及 干燥步骤,去除清洗时附着在上述热塑性树脂上的上述去除溶剂。6.一种过滤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混合步骤,将溶解于第一溶剂的第一溶剂溶解性树脂、使该第一溶剂溶解性树脂进行交联的交联剂以及不溶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井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