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986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2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导光板,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底部发光源、与基板连接的多个导光板,所述多个导光板通过斜面契合拼接,并在各导光板拼接处形成直角契形凹槽,所述底部发光源嵌入所述凹槽中,并在该凹槽的斜面上设置有用于将底部发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到相邻导光板形成面光源的倾斜反射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侧光背光源和直下式背光源结合在一起,做成大尺寸底侧光背光模组,应用在大尺寸液晶屏时,可以将大尺寸液晶屏做得更薄,可以优化各个面光源的之间的结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导光板
技术介绍
大尺寸LCD-TV的发展推动了相应背光源的开发,随着TV市场竞争的日渐强烈,在大型背光源上的新的开发设计要求也很明显化了。对于采用大尺寸导光板(LGP)的背光源,在导光板(LGP)的制程上面临的压力日趋增大,在制程技术和产出良率上难以得到突破。因此在背光源的设计和光源的耦合上需要新的结构。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由小型导光板构成的小面光源来组成大面光源的背光产品,但是现有技术的导光板的入光方式是光源发出的光在水平方向上,直接耦合入导光板,这样导光板反射的效率不高,且光能利用也不高,并且在结构产品的可量产性能上难以突破。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导光板,其可将光源发出的光较高效地引导到导光板上形成均匀面光源,提高了反射效率和光的利用率,并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基板100、设置在基板100上的底部发光源110、与基板100连接的导光板120,其中,所述导光板120通过多个导光板装置契合拼接而成,并在各导光板装置拼接处形成契形凹槽130,所述基板100在与所述契形凹槽130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底板凹槽131,光源110设置在所述底板凹槽131里。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在所述契形凹槽130的至少一斜面上设置有用于将底部发光源110发出的光反射到相邻导光板装置形成面光源的倾斜反射面200,在倾斜反射面200上设置有光学反射膜。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在所述契形凹槽130的至少一斜面上设置半反半透明光学膜,用于将发光源110发出光的一部分通透到所述斜面所在的导光板装置,另一部分光反射到相邻导光板装置中。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在所述导光板120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侧面发光源1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导光板120至少包括第一导光板装置121与第二导光板装置122相邻契合组成,所述第一导光板装置121的连接面为所述倾斜反射面200;所述第二导光板装置122包括入光面125和契合面124,所述入光面125与所述倾斜反射面200的位置相对,并且垂直于基板100,第一导光板装置121的倾斜反射面200与第二导光板装置122的契合面124契合连接,倾斜反射面200与入光面125形成所述契形凹槽13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导光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其顶面的出光面126,以及与该出光面126相对的底面12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导光板为矩形,所述的入光面121或倾斜反射面200分设置0至4个。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倾斜反射面20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10度。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底部发光源为LED灯或者冷阴极灯管。一种导光板,包括多个导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导光板装置通过斜面契合拼接形成整体导光板120,并在各导光板装置拼接处形成契形凹槽130;导光板120至少包括相邻契合的第一导光板装置121与第二导光板装置122,所述第一导光板装置121的斜面契合连接处形成一倾斜反射面200,所述第二导光板装置122包括入光面125、契合面124,所述入光面125与所述倾斜反射面200的位置相对,并且第一导光板的倾斜反射面200与第二导光板的契合面124契合连接,倾斜反射面200与入光面125形成所述契形凹槽130。本技术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导光板,由于采用了将光引导到平板导光板上形成均匀面光源,通过导光板将点光源变成面光源,面光源在底部的时候,不受高度距离的影响,这样可以将侧光背光源和直下式背光源结合在一起,做成大尺寸底侧光背光模组,应用在大尺寸液晶屏时,可以将大尺寸液晶屏做得更薄,可以优化各个面光源的之间的结构和产品背光源的制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局部结构与光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导光板拼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基板100、设置于基板100底板凹槽131上的底部发光源110;多个导光板装置拼接形成整体导光板120设置在所述基板100上,以及在与所述底板凹槽131位置对应上方形成契形凹槽130;所述底部发光源110设置在所述底板凹槽131上,发出的光通过契形凹槽130发射或透射进入多个导光板装置,所述导光板120上方设置有Film层150。其中,所述多个导光板装置通过斜面契合拼接,并在各导光板装置拼接处形成契形凹槽130,该契形凹槽130位置与基板100上的底板凹槽131的位置对应。如图2所示,所述底部发光源110嵌入所述底板凹槽131中。并在契形凹槽130的斜面上设置有用于将底部发光源110发出的光反射到相邻导光板120形成面光源的倾斜反射面200。如图1所示,并在所述导光板120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侧面发光源111。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示,相邻契合的导光板120包括第一导光板装置121与第二导光板装置122,所述第一导光板装置121的连接面为所述倾斜反射面200,所述第二导光板装置122包括入光面125和契合面124,所述入光面125与所述倾斜反射面200的位置相对并且垂直与基板100,第一导光板的倾斜反射面200与第二导光板的契合面124契合连接,倾斜反射面200与入光面125形成所述契形凹槽130。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导光板装置122还包括设置在其顶面的出光面126,以及与该出光面126相对的底面123。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底面123与所述基板100之间设置有反射片(REF)140。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重点是在光线的控制上,底部发光源110的发光方向是垂直于基板100的,通过所述倾斜反射面200将底部发光源110发出的光线引导到平板的导光板120上形成均匀面光源;如图2所示,所述倾斜反射面200的斜率设置为将底部发光源110发出的光朝水平方向反射到相邻导光板120上以形成面光源的斜率。即如图2所示,使所述倾斜反射面200与导光板120顶部水平方向形成一预定的夹角a。较佳地采用,所述倾斜反射面200与导光板120顶部水平方向的夹角a为45度。当然在实际制作中,可以有正负10度的偏差,即所述倾斜反射面与导光板顶部水平方向的夹角a为45±10度。由于底部发光源110的光线方向是垂直向上的,倾斜反射面200与导光板120水平方向的夹角a为45°,根据光线的反射规律,光线经过反射后主要是水平耦合入下一片导光板120。与LED的光线直接进入导光板(LGP) 的方式相比,在光线的混合距离上也提升了一倍,使得光的均匀性更好。如此在光源的安装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模组及导光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基板(100)、设置在基板(100)上的底部发光源(110)、与基板(100)连接的导光板(1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20)通过多个导光板装置契合拼接而成,并在各导光板装置拼接处形成契形凹槽(130),所述基板(100)在与所述契形凹槽(130)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底板凹槽(131),底部发光源(110)设置在所述底板凹槽(131)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契形凹槽(130)的一斜面上设置有用于将底部发光源(110)发出的光反射到相邻导光板装置形成面光源的倾斜反射面(200),在倾斜反射面(200)上设置有光学反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契形凹槽(130)的一斜面上设置半反半透明光学膜,用于将发光源(110)发出光的一部分通透到所述斜面所在的导光板装置,另一部分光反射到相邻导光板装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120)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侧面发光源(11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20)至少包括第一导光板装置(121)与第二导光板装置(122)相邻契合组成,所述第一导光板装置(121)的连接面为所述倾斜反射面(200);所述第二导光板装置(122)包括入光面(125)和契合面(124),所述入光面(125)与所述倾斜反射面(200)的位置相对,并且垂直于基板(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兵吴盛圣
申请(专利权)人:TCL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