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粘无纺布纺丝下拉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2518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风流均匀且稳定的纺粘无纺布纺丝下拉伸装置,包括:内侧壁结构左右对称的上、下甬道;构成上、下甬道的一侧钢板包括:上、下钢板和固定于该下钢板边部的转轴;上钢板的下端面上设有适于与所述转轴的圆柱面活动配合的圆弧面,该上钢板的内侧面底部适于与所述转轴的圆柱面相切;所述转轴上切开一轴向分布的缺口,所述下钢板的顶端固定在该缺口中,且该下钢板的内侧面顶部与所述转轴的柱面相切;所述转轴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保持该转轴位置的托块,该托块的外侧端连接有适于控制该托块左右水平位移的活动支撑杆;该托块的内侧端面设有适于与所述转轴的外侧圆柱面活动配合的半圆弧形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丝设备的
,具体是ー种纺粘无纺布纺丝下拉伸装置
技术介绍
纺粘无纺布纺丝及拉伸过程包括原料切片经过螺杆挤出机融化挤出,过滤器过滤,计量泵计量并输送到纺丝箱体纺丝。长丝从喷丝板中喷出,经过冷却风冷却成型后,冷却风向下运行,经过上拉伸器和下拉伸器。由于结构的设计,使冷却风加速向下运行,带着长丝将其拉伸变细。风带着长丝运行到下拉伸器的出ロ处时,风被可透气的网帘下的吸风箱吸走,而长丝则均匀地铺在网帘上。如图1,现有的纺丝设备包括挤出机I、用于过滤熔体杂质的过滤器2,用于精确计量并输送熔体的计量泵3,用于均匀分配熔体的纺丝箱4、设于纺丝箱下端的喷丝板组件5、设于喷丝板组件5下端的风冷装置6,上拉伸器7和下拉伸器8.。风冷装置6中的冷却风采用从两侧对吹纤维的方式,能快速冷却厚层纤维,有效地提高纤维质量。上拉伸器7的入口是由ー对弧面金属板对称构成。弧面金属板下部是ー对后玻璃板对称构成狭长通道。所述下冷拉伸装置8中的风甬道包括上下分布的上板41、下板42 ;为确保从下拉伸器8底部输出的纤维铺网的均匀性,构成下拉伸甬道的一对上钢板必须呈倒八字形且对称分布,下钢板42必须呈对称分布的八字形,以在所述下甬道内产生流速较大的扩散气流。由于上板41和下板42之间的夹角需根据生产规格随时调整,因此要求上板41和下板42分开并适于相对转动,以调整上板41和下板42之间的夹角。现有技术采用的方案是将冷风甬道ー侧钢板采用上下连接的上、下钢板41和42连接而成的方式。具体如图2所示,所述上钢板41的底部边缘向外弯折一角度后与下钢板42的顶部叠合搭接,这导致的构成所述上、下钢板41和42的连接部47存在内侧面严重不平整的情况,风流经过此处时往往产生紊流或涡流,从而影响了风流在该冷风甬道中的均匀性,进而影响了纤维从冷风甬道底部输出时铺网的均匀性,影响了无纺布成品的品质。如何提供一种风流均匀、稳定,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的下拉伸装置,是本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风流均匀且稳定的纺粘无纺布纺丝下拉伸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ー种纺粘无纺布纺丝下拉伸装置,包括内侧壁结构左右対称的上、下甬道;构成上、下甬道的一侧钢板包括上、下钢板和固定于该下钢板边部的转轴;上钢板的下端面上设有适干与所述转轴的圆柱面活动配合的圆弧面,该上钢板的内侧面底部适于与所述转轴的圆柱面相切;所述转轴上切开ー轴向分布的缺ロ,所述下钢板的顶端固定在该缺口中,且该下钢板的内侧面顶部与所述转轴的柱面相切;所述转轴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保持该转轴位置的托块,该托块的外侧端连接有适于控制该托块左右水平位移的活动支撑杆;该托块的内侧端面设有适干与所述转轴的外侧圆柱面活动配合的半圆弧形槽。所述上钢板的底部外侧面与所述托块通过连接块固定相连,以通过所述上钢板底部的圆弧形槽和托块的半圆弧形槽构成的加持部夹持所述转轴,实现了上、下钢板的连接,同时利于所述下钢板在所述加持部中转动,以方便调整角度。所述下钢板的中部和底部的外侧面设有用于调整所述ー对下钢板的倾斜角度和对称度的丝杆限位机构,以使所述的ー对下钢板按所需间距、倾斜角度对称分布。所述的活动支撑杆为ー丝杆,该丝杆由ー丝杆控制机构控制其位移,以控制构 成所述上、下甬道两侧的ー对所述上、下钢板的连接处的间距。具体实施时,构成所述上、下甬道的两侧钢板的前后端各设有安装板,该对安装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多个粗丝杆,各粗丝杆的端部设有布置于所述安装板外侧的手轮;所述丝杆限位机构和丝杆控制机构分别与ー粗丝杆传动配合。上述纺粘无纺布纺丝下拉伸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ー对平行设置的安装板之间设置一对对称分布的上钢板;B、将下钢板的顶端固定在转轴上的轴向分布的缺ロ中,并使该下钢板的内侧面顶部与所述转轴的柱面相切;C、将ー对所述转轴设于所述上钢板下端面的适于与该转轴的圆柱面活动配合的圆弧面中,将上钢板的底部外侧面与所述托块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D、采用ー对在内侧端面设有适干与所述转轴的外侧圆柱面活动配合的半圆弧形槽的托块分别设于所述的ー对转轴的外侧面上,以保持该对转轴的位置,同时采用铰接于各托块外侧端的活动支撑杆控制该托块左右水平位移,以控制该对下钢板顶端的间距和对称度;E、通过设于所述下钢板的中部和底部的外侧面上的丝杆限位机构调整所述ー对下钢板中部和底部的倾斜角度和对称度、以及所述下钢板的整体平整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的纺丝下拉伸装置中,上钢板底部的圆弧形槽和托块的半圆弧形槽构成的夹持部适于夹持所述转轴,实现了上、下钢板的连接,同时利于所述下钢板绕所述转轴转动,以方便调整两侧对板狭缝距离和对称度,以及单侧的上、下板的倾斜角度。此外,由于上钢板的内侧面底部与转轴的圆柱面相切,下钢板的内侧面顶部与转轴的柱面相切,使上、下钢板的连接部的内侧面较连续,不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风流经过此处时较平稳,避免了紊流或涡流的产生。(2)本技术的纺丝下拉伸装置的装配方法,步骤简单,调试方便且所需エ时较少。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现有技术中的纺丝下拉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纺粘无纺布纺丝下拉伸装置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局部B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见图3-4,本实施例的纺粘无纺布纺丝下拉伸装置包括内侧壁结构左右対称的上、下甬道;构成上、下甬道的ー侧不锈钢板包括上、下钢板41、42和焊接固定于下钢板42边部的转轴43。上钢板41的下端面上设有适干与所述转轴43的圆柱面活动配合的圆弧面,该上 钢板41的内侧面底部适于与所述转轴43的圆柱面相切。所述转轴43上设有ー轴向分布的缺ロ,所述下钢板42的顶端焊接固定在该缺ロ中,且该下钢板42的内侧面顶部与所述转轴43的柱面相切;所述转轴43的外侧面上设有用于保持该转轴43位置的托块44,该托块44的外侧端连接有适于控制该托块44左右水平位移的活动支撑杆45 ;该托块44的内侧端面设有适干与所述转轴43的外侧圆柱面活动配合的半圆弧形槽。所述上钢板41的底部外侧面与所述托块44通过连接块46固定相连,以通过所述上钢板41底部的圆弧形槽和托块44的半圆弧形槽构成的加持部夹持所述转轴43,实现了上、下钢板的连接,同时利于所述下钢板42在所述加持部中转动,以方便调整角度。所述下钢板42的中部和底部的外侧面设有用于调整所述ー对下钢板41的角度和对称度的丝杆限位机构11,以调整构成所述上、下甬道两侧的ー对所述上、下钢板41和42的连接处所形成的狭缝达到所需的间距,并满足上、下板41和42的倾斜角度及对称分布的要求。所述的活动支撑杆45为ー丝杆,该丝杆由一丝杆控制机构控制其位移,以控制构成所述上、下甬道两侧的ー对所述上、下钢板41、42的连接处的间距。构成所述上、下甬道的两侧钢板的前后端各设有安装板10,该对安装板10的左右两侧设有多个粗丝杆,各粗丝杆的端部设有布置于所述安装板10外侧的手轮9 ;所述丝杆限位机构11和丝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惠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惠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