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芯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513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芯线,有利于提高钛的回收率。该包芯线包括芯层以及包裹在所述芯层外部的钢皮层,所述芯层为钛硅合金层。此外,所述钛硅合金层和钢皮层之间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网状支撑层和氮化钒合金层。通过喂线机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芯线喂入钢液深处,可有效提高钛的回收率,可使钛的回收率稳定控制在75%以上,还可同时对钢液进行钒的合金化。(*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炼钢领域应用的包芯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钛硅合金为块状或球状,通常有ニ种方法将其加入到钢液中实现钛元素合金化一种是在出钢前后直接在钢包中加入块状或球状的钛硅合金,该法钛的回收率不高且不稳定;另一种是在真空处理中,通过合金料仓将块状或球状的钛硅合金加入到钢液面上,通过钢液循环实现合金化,该方法由于是在高温真空下加入,钛硅合金易分解而从钢液脱出而被氧化,因此钛的回收率低且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有利于提高钛的回收率的用于向钢液中加入的包芯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芯线,包括芯层以及包裹在所述芯层外部的钢皮层,所述芯层为钛硅合金层。进ー步的是所述钛硅合金层和钢皮层之间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网状支撑层和氮化钥;合金层。进ー步的是所述网状支撑层由钢或铁制成。进ー步的是所述钛娃合金层由粒径小于等于3_的钛娃合金颗粒组成。进ー步的是所述氮化f凡合金层由粒径小于等于3mm的氮化f凡合金颗粒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喂线机将本技术的包芯线喂入钢液深处,可有效提高钛的回收率,可使钛的回收率稳定控制在75%以上。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包芯线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钢皮层1,氮化钒合金层2,网状支撑层3,芯层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如图I所示,包芯线,包括芯层4以及包裹在所述芯层4外部的钢皮层I,所述芯层4为钛娃合金层。在上述基础上,所述钛硅合金层和钢皮层I之间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网状支撑层3和氮化钒合金层2。采用上述结构,可同时对钢液进行Ti和V的合金化。上述网状支撑层3可由钢或铁等材料制成,也就是钢网或铁网等。钢或铁制成的网状支撑层3—方面可对芯层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可提高包芯线整体的力学強度,使得包芯线可顺利穿过钢液表面的渣层,便于将包芯线喂入钢液深处,从而有利于提高Ti的回收率;另ー方面不会对钢液引入不需要的元素,保证钢液中的合金元素符合要求。为了便于钛硅合金层快速溶入钢液中,所述钛硅合金层由粒径小于等于3_的钛娃合金颗粒组成。为了便于氮化钒合金层快速溶入钢液中,所述氮化钒合金层2由粒径小于等于3mm的氮化f凡合金颗粒组成。权利要求1.包芯线,包括芯层⑷以及包裹在所述芯层⑷外部的钢皮层(1),其特征是所述芯层(4)为钛娃合金层。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包芯线,其特征是所述钛硅合金层和钢皮层(I)之间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网状支撑层(3)和氮化钒合金层(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芯线,其特征是所述网状支撑层(3)由钢或铁制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芯线,其特征是所述钛娃合金层由粒径小于等于3_的钛娃合金颗粒组成。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芯线,其特征是所述氮化钒合金层(2)由粒径小于等于3mm的氮化f凡合金颗粒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芯线,有利于提高钛的回收率。该包芯线包括芯层以及包裹在所述芯层外部的钢皮层,所述芯层为钛硅合金层。此外,所述钛硅合金层和钢皮层之间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网状支撑层和氮化钒合金层。通过喂线机将本技术的包芯线喂入钢液深处,可有效提高钛的回收率,可使钛的回收率稳定控制在75%以上,还可同时对钢液进行钒的合金化。文档编号C22C33/06GK202401117SQ20112050760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卓胜, 吴胜利, 郑德明, 陈涛, 青光红 申请人: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光红陈涛吴胜利卓胜郑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