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361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隔热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热性能好,且内可见光反射率低、外可见光反射率适中的准单向透视隔热膜。单基材结构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第一基材层、化合物镀层、金属镀层、压敏胶层和防粘层;双基材结构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第一基材层、化合物镀层、复合胶层、金属镀层、第二基材层、压敏胶层和防粘层。该隔热膜具有隔热性能好、红外线反射率较高、可见光反射率外高内低、准单向透视的优点,非常适合做汽车侧档玻璃、后档玻璃和建筑玻璃贴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隔热膜
,具体涉及ー种隔热性能好,且内可见光反射率低、外可见光反射率适中的准单向透视隔热膜。
技术介绍
玻璃隔热通常采用玻璃镀膜或贴膜等方法,而隔热贴膜综合性能优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反射型隔热膜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溅射/蒸发镀膜两大体系。一般的溅射膜和蒸发膜属内外两侧对可见光都会有较多的反射,特别是低透光率的膜,反光会更高,这种反射型的隔热膜的室内反射的重影还会影响窗玻璃向外的透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性能好,且内可见光反射率低,外可见光反射适中的准单向透视隔热膜,以克服上述现有隔热膜存在的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第一基材层、化合物镀层、金属镀层、压敏胶层和防粘层。ー种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第一基材层、化合物镀层、复合胶层、金属镀层、第二基材层、压敏胶层和防粘层。所述的金属镀层与压敏胶层之间且金属镀层上设置有保护镀层。所述的保护镀层为TiNx、TiOx、SnO,ZnO化合物镀层或其混合镀层,或Ni、Cr金属镀层;所述保护镀层厚度为2 6nm。。所述的化合物镀层为TiNx、TiOx化合物镀层,所述的化合物镀层的可见光透光率为20% 70% ;所述化合物镀层厚度为10 60nm。所述的化合物镀层为TiNx化合物镀层,所述的化合物镀层的可见光透光率为30% 50%。所述的金属镀层为Ni、Cr、Ti、Al、Cu金属镀层或其合金镀层或者依次镀Ni、Cr、Ti、Al、Cu中的几种金属镀层;所述的金属镀层的可见光透光率为10% 60%;所述金属镀层(4)厚度为5 30nm。所述的金属镀层的可见光透光率为20% 40%。所述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均为PET基材。所述硬化层厚度为2 6 μ m ;第一基材层厚度为15 100 μ m ;压敏胶层厚度为3 9 μ m ;防粘层厚度为10 30 μ m ;复合胶层厚度为3 9 μ m ;第二基材层厚度为15 80 μ m0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隔热膜中的金属镀层主要起反射红外线和一定的可见光的作用,即主要起隔热和窗外不易透视的作用;化合物镀层一方面降低内反射,增加窗内透视性,另一方面进ー步阻隔红外线,起到辅助隔热作用。因此该隔热膜具有隔热性能好、红外线反射率较高、可见光反射率外高内低、准单向透视的优点,非常适合做汽车侧档玻璃、后档玻璃和建筑玻璃贴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述单基材结构隔热膜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双基材结构隔热膜结构图;图中1、硬化层;2、第一基材层;3、化合物镀层;4、金属镀层;5、保护镀层;6、压敏胶层;7、防粘层;8、复合胶层;9、第二基材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I所示,本技术所述单基材结构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I、第一基材层2、化合物镀层3、金属镀层4、压敏胶层6和防粘层7 ;在金属镀层4与压敏胶层6之间且金属镀层4上设置有保护镀层5。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双基材结构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I、第一基材层2、化合物镀层3、复合胶层8、金属镀层4、第二基材层9、压敏胶层6和防粘层7。所述化合物镀层3为TiNx、TiOx等化合物镀层,其中优选TiNx镀层;所述化合物镀层3的可见光透光率为20 % 70 %,优选为30 % 50 %。所述金属镀层4为Ni、Cr、Ti、Al、Cu等金属镀层或其合金镀层或者依次镀Ni、Cr、Ti、Al、Cu中的几种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4的可见光透光率为10% 60%,优选为20% 40% ;对于单基材结构隔热膜,可根据需要在金属镀层4上设置保护镀层5,以防止金属镀层4氧化;所述保护镀层5为TiNx、TiOx, SnO、ZnO等化合物镀层或其混合镀层,也可以为Ni、Cr等耐氧化的金属镀层。所述硬化层I采用现有的硬化剂涂布到基材上形成,起到保护第一基材层2不被划伤的作用;所述第一基材层2和第二基材层9均为PET基材;所述压敏胶层6和复合胶层8起到粘接作用;所述防粘层7为压敏胶层6的保护层,使用时揭掉防粘层7将隔热膜通过压敏胶层6粘贴于玻璃上。其中硬化层I厚度为2 6 μ m ;第一基材层2厚度为15 100 μ m ;化合物镀层3厚度为10 60nm ;金属镀层4厚度为5 30nm ;保护镀层5厚度为2 6nm ;压敏胶层6厚度为3 9 μ m ;防粘层7厚度为10 30 μ m ;复合胶层8厚度为3 9 μ m ;第二基材层9厚度为15 80μπι。实施例I一种单基材结构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I、第一基材层2、TiNx化合物镀层3、Ti金属镀层4、TiO2保护镀层5、压敏胶层6和防粘层7 ;其中,TiNx化合物镀层3的可见光透光率为50%,Ti金属镀层4的可见光透光率为18%。实施例2一种双基材结构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I、第一基材层2、TiNx化合物镀层3、复合胶层8、Ni、Cr金属镀层4、第二基材层9、压敏胶层6和防粘层7 ;其中TiNx化合物镀层3的可见光透光率为40%,Ni、Cr金属镀层4的可见光透光率为30%,最终隔热膜的可见光透光率约为20%。实施例3一种双基材结构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I、第一基材层2、TiNx化合物镀层3、复合胶层8、Ni、Cr金属镀层4、第二基材层9、压敏胶层6和防粘层7 ;其中TiNx化合物镀层3的可见光透光率为45%,Ni、Cr金属镀层4的可见光透光率为30%,最终隔热膜的可见光透光率约为15%。权利要求1.一种隔热膜,其特征在于该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I)、第一基材层(2)、化合物镀层(3)、金属镀层(4)、压敏胶层(6)和防粘层(7)。2.一种隔热膜,其特征在于该隔热膜依次包括硬化层(I)、第一基材层(2)、化合物镀层(3)、复合胶层(8)、金属镀层(4)、第二基材层(9)、压敏胶层(6)和防粘层(7)。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镀层(4)与压敏胶层(6)之间且金属镀层(4)上设置有保护镀层(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镀层(5)为TiNx、TiOx,SnO、ZnO化合物镀层,或Ni、Cr金属镀层;所述保护镀层(5)厚度为2飞nm。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镀层(3)为TiNx、TiOx化合物镀层,所述的化合物镀层(3)的可见光透光率为209^70%,所述化合物镀层(3)厚度为10 60n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镀层(3)为TiNx化合物镀层,所述的化合物镀层(3)的可见光透光率为30% 50%。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镀层(4)为Ni、Cr、Ti、Al、Cu金属镀层或者依次镀Ni、Cr、Ti、Al、Cu中的几种金属镀层;所述的金属镀层(4)的可见光透光率为10% 60% ;所述金属镀层(4)厚度为5 30n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镀层(4)的可见光透光率为20% 40%。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2)和第二基材层(9)均为PET基材。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隔热膜,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生王治安童洪辉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