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嗪酮的超低容量液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6387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9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噻嗪酮的超低容量液剂及其在水稻田的使用,该药剂是一种以噻嗪酮与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复配的超低容量液剂,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蚜虫、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农业害虫。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农药应用超低容量喷雾方法进行防治。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加水稀释药液;施药工效高;防效显著。相比较传统施药方法能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含有噻嗪酮的超低容量液剂及其在水稻田防治水稻稻飞虱的应用。
技术介绍
稻飞虱是危害我国南方及长江中下游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中稻飞虱和白背飞虱为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以成、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吸汁,造成水稻植株黄枯、茎杆变软或腐烂倒伏,稻飞虱的危害最为严重,据统计,仅2005年和2006年危害面积约2. 5亿亩左右,一般水稻损失5 10%,大发生年水稻减产10 20%,部分重的田块损失约40 50%,甚至绝收。灰飞虱危害主要是以成、若虫通过吸食患有病毒病(如水稻条纹叶枯病)植株的汁液后,成为带病毒体,它不但将病毒不断传给健康植株,还传给它的后代,由后代继续传播。自2004 2007年连续4年在江苏、上海、安徽和浙江部分稻区灰飞虱猖獗成灾,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发生,据有关植保部门统计,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秧田I 5 %,重的田块10 20 %,特别严重的田块30 50 %,这类田块往往耕翻改种,农户经济损失严重;移栽田由于灰飞虱传播病毒危害,叶枯病发病显症形成弱茬、死苗导致减产的损失与稻飞虱相当。可见,稻飞虱的危害已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噻嗪酮(Buprofezin)属于噻ニ嗪酮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低毒,对皮肤和眼睛刺激作用极轻。对昆虫触杀作用强,也有胃毒作用。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干扰新陈代谢,致使若虫蜕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缓慢死亡。一般施药后3 7天才能看出效果,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防治半翅目的叶蝉、飞虱和粉虱及介壳虫活性高。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对害虫天敌及传粉昆虫安全。与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药性问题。但长期単一使用一种有效成分的农药必将很快导致抗性的产生,从而失去其应用价值。将其与其它农药有效成分组合成复配型农药,是目前在开发和研制新杀虫农药中ー种常用的有效和快捷的方式。将若干单ー杀虫成分复配后使用的主要目的,除了为减少其用量,提高杀虫效果,减小毒害作用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外,另ー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害虫对单ー成分农药所产生的抗药性,使药效下降或几近无效的农药重新恢复杀虫效果,甚至还能提高效果。农药复配时的一般原则是,在保证一定的杀虫防治效果前提下,组配的成分应尽量少。噻嗪酮现有制剂主要有乳油、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悬浮剂和展膜油剂等。而噻嗪酮超低容量液剂,国内外未见报道。超低容量喷雾技木,国外早在40年代就开始研究,直到60年代初期,美国解决了 超低容量喷雾剂以后,这种施药技术才开始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由于该技术的效益极为显著,迄今已被数十个国家所使用,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多采用飞机、拖拉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泰国、巴西及中国等主要采用、手持式、背负式的超低容量喷雾机进行小規模的喷雾施药。我国从1973年和1974年先后引进了地面和空中的超低容量喷雾技木,于1978年前后,我国已经开发出数种药械和多种农药超低容量液剤,特别是在杀虫剂超低容量液剂的应用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由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中的ー种有效成分与噻嗪酮复配而成的超低容量液剤。不仅可消除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农业害虫对由于噻嗪酮的大量 使用可能导致产生的抗性,还能使其防治效果明显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有效成分为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中的一种与噻嗪酮复配,其重量比例为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中的ー种/噻嗪酮=I.0 40. 0/1. 0 30. O。优选重量比例为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中的ー种/噻嗪酮=2. 0 35. 0/2. 0 25. O。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与噻嗪酮成分比例为40 I 2。将其复配后,不仅能延缓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农业害虫抗性的产生,对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该超低容量液剂包括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噻嗪酮I. 0 % 30. 0 优选为10. 0% 25. 0% ;毒死蝶、噻虫嗪、异丙威、速灭威、或仲丁威分别为I. 0% 40. 0%,分别优选为12. 0 % 35. 0 %,助溶剂I. 0 % 10. 0 %,溶剂补足至100 %。适合的助溶剂选自环己酮,ニ甲亚砜,或N-甲基吡咯烷酮。适合的溶剂为多烷基萘,如ー线油、或ニ线油等,重芳烃,植物油如松节油或棉籽油、玉米油。优选ニ线油、或ClO以上芳烃。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超低容量液剂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式制备,通常是将有效成分与助溶剂、溶剂充分搅拌混合而成。适合的靶标作物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大豆、花生、棉花、茶树等经济作物,番茄、茄子、辣椒、莴苣、芹菜、甘蓝、菜豆、蚕豆、豇豆、豌豆等蔬菜作物,黄瓜、南瓜、西瓜等葫芦科作物,葡萄、柑橘、苹果、梨树、桃等果树作物。采用本专利技术农药应用超低容量喷雾方法进行防治。本专利技术的超低容量液剂适合防治稻蓟马、稻瘿蚊、稻飞虱、稻叶蝉,小麦粘虫、蚜虫、粉虱、介壳虫等,特别适用于静电喷雾方法防治稻飞虱。本专利技术通过噻嗪酮与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进行复配而成的超低容量液剂,以稻飞虱为研究对象,通过复配的增效作用、田间仿效的对比研究证明不仅可減少或消除刺吸式农业害虫对由于噻嗪酮等的大量使用导致产生的抗性,还能使其防治效果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见附表I 5。运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测试药剂的毒力回归线(Y = a+bx)及相关系数(r)值、LC50、LC90等值并參照NY/T 1154. 7-2006采用孙云沛法求出各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选择最佳比例。室内毒力測定结果表明,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分别与噻嗪酮5个不同比例混配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稻飞虱是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可以在实践中应用。据附表1-5,田间药效试验数据均表明,噻嗪酮与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进行复配而成的超低容量液剂对稻飞虱的速效性、持效性、防效率明显好于对照药剂。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加水稀释药液;施药エ效高;防效显著。相比较传统施药方法能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中的ー种与噻嗪酮复配而成的两元复配农药,它由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中的ー种,噻嗪酮和适当的助剂和载体复配而成的超低容量液剤。复配制剂中含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中的ー种含量为1.0 40. 0%,噻嗪酮含量为1.0 30.0%。本专利技术用下列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I、噻嗪酮、毒死蜱超低容量液剂A.2. 0%噻嗪酮 毒死蜱超低容量液剂IOOkg以成品超低容量液剂为重量100%计算,噻嗪酮I. 0kg,毒死蜱I. 0kg,N-甲基吡咯烷酮3. 0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 5kg,ニ线油溶剂补足至100kg,倒入搪瓷搅拌釜中,搅拌约30分钟,至完全透明,检测质量合格后,计量封装即为成品。B、12. 0%噻嗪酮 毒死蜱超低容量液剂IOOkg以成品超低容量液剂为重量100%计算,噻嗪酮2. 0kg,毒死蜱10. 0kg, N-甲基批咯烷酮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噻嗪酮的超低容量液剂及其在水稻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药剂是ー种以噻嗪酮与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复配的超低容量液齐U,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蚜虫、叶蝉、粉虱及刺吸式农业害虫。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噻嗪酮的超低容量液剂,其特征在于重量比例为毒死蜱、噻虫嗪、速灭威、异丙威、或仲丁威中的ー种/噻虫嗪=I. O 40. 0/1. 0 30. O。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瑞李耀秀卢镇梁奕强臧延琴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