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线圈砂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0849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6:49
一种电机线圈砂头装置,包括底板、上、下钢丝轮、上、下钢丝轮电机和电机座,还包进给机构和上钢丝轮电机升降机构,上、下钢丝轮分别与上、下钢丝轮电机传动连接,下钢丝轮电机座固定在底板上,上钢丝轮电机座与上钢丝轮电机升降机构装连;进给机构的进给气缸经连接件使滑块与滑座滑动连接,下夹头固定在滑块上,夹紧气缸固定在滑块上的支架上,上夹头与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上钢丝轮电机升降机构的导轨固定在调节座上,升降滑板置于导轨内,丝杆与导轨平行,丝母与丝杆螺纹连接,升降滑板和丝母分别与上钢丝轮电机座固定连接;该装置还包括吸风罩、电气控制箱和气动控制台,自动化程度高,设备通用性强,且提高了生产效率,砂头质量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功率牵引电机线圈自动去除绝缘层的电机线圈砂头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制造过程中需要将线圈端部的绝缘层去除干净,方便后道工序的钎焊搭接,将电机线圈端部的绝缘层去除的过程,称之为砂头。目前我国的电机制造企业使用的都是一个电机皮带轮驱动的砂头机进行人工送线砂头。这一加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人工砂头只能单根两面砂头,无法实现多根线圈同时砂头,费工费时,生产效率低;二是皮带轮驱动的砂轮易打滑、卡死,绝缘层去除不干净,人工砂头时难以使线圈端头与砂轮保持水平且平直,使砂头后的线圈端头表面凹凸不平,砂头质量差,影响后序钎焊搭接质量;三是两 砂轮的安装位置是固定的,其相距间隔不能调节,加工适应性和设备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砂头质量好,设备通用性强的电机线圈砂头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线圈砂头装置,包括底板、下钢丝轮、上钢丝轮和下钢丝轮电机,下钢丝轮与下钢丝轮电机传动连接,下钢丝轮电机固定在底板上,还包括上钢丝轮电机、上钢丝轮电机座、进给机构和上钢丝轮电机升降机构,所述上钢丝轮和下钢丝轮的轴线互为平行,上钢丝轮与上钢丝轮电机传动连接,上钢丝轮电机固定在上钢丝轮电机座上;所述进给机构包括支架、夹紧气缸、上夹头、下夹头、滑块、进给气缸、滑座、连接件、调节螺栓和锁紧螺母,滑座固定在底板上,滑座的导轨与上、下钢丝轮的轴线相垂直,滑座上置有滑块,滑块与滑座滑动连接,进给气缸固定在底板上,连接件一端与进给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滑座的滑槽且与滑块底面的连接孔活动配合;支架固定在滑块上,夹紧气缸固定在支架上,上夹头与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下夹头固定在滑块上,且与上夹头的位置相对应,滑块上还设有螺孔,滑座的导轨上设有T形槽,导轨的T形槽内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滑块上的螺孔螺纹连接,锁紧螺母锁紧在调节螺栓上;所述上钢丝轮电机升降机构包括调节座、导轨、升降滑板、丝杆、丝母、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调节座固定在底板上,导轨固定在调节座上,且与底板垂直,升降滑板置于导轨内,且与导轨滑动连接,丝杆与导轨平行且置于调节座的上、下两端的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之间,丝母与丝杆螺纹连接,升降滑板和丝母分别与上钢丝轮电机座螺纹连接。电机线圈砂头装置还包括吸风罩,吸风罩罩住上、下钢丝轮且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吸风罩的出风口处设有消声器。所述底板上还固定连接有限位螺杆,且限位螺杆设在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上。所述底板上还固定有电气控制箱和气动控制台。所述电气控制箱上置有控制按钮和指示灯。所述气动控制台上置有气缸控制阀。所述上夹头和下夹头的夹面上粘有橡胶垫。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电机线圈砂头装置采用双砂轮电机驱动进行砂头,动力足,运行平稳;全自动操作代替人工作业,自动化程度高,尤其是一次性多根线圈同时砂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装置的上、下夹头高度可调,更换不同规格线圈后,通过调整上、下夹头的高度,使其与上、下钢丝轮保持水平,保证砂头时线圈端头平直,避免了人工砂头时线圈端头砂头表面凹凸不平现象,此外上、下夹头表面粘有橡胶垫和上、下钢丝轮外围设有吸风罩等诸多措施均保证了砂头质量;该装置钢丝轮高度可调,可以适应各种规格的线圈端头线径,加工适应性强,设备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图I为电机线圈砂头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I的去除进给机构7后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图2的C-C放大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I去除上钢丝轮电机座6后的D向旋转示意图;图6为图5的右视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5的E-E放大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I、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电机线圈砂头装置,包括底板I、下钢丝轮2、上钢丝轮3和下钢丝轮电机4,下钢丝轮2与下钢丝轮电机4传动连接,下钢丝轮电机4固定在底板I上,还包括上钢丝轮电机5、上钢丝轮电机座6、进给机构7和上钢丝轮电机升降机构8,所述上钢丝轮3和下钢丝轮2的轴线互为平行,上钢丝轮3与上钢丝轮电机5传动连接,上钢丝轮电机5固定在上钢丝轮电机座6上。该电机线圈砂头装置,还包括吸风罩9,吸风罩9罩住上、下钢丝轮3、2且固定连接在底板I上,吸风罩9的出风口处设有消声器13。所述底板I上还固定有电气控制箱11和气动控制台12,电气控制箱11上置有控制按钮和指示灯,气动控制台12上置有气缸控制阀。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进给机构7置于上钢丝轮3和下钢丝轮2的一侧,进给机构7包括支架7-1、夹紧气缸7-2、上夹头7-3、下夹头7-4、滑块7_5、进给气缸7_6、滑座7-7、连接件7-8、调节螺栓7-9和锁紧螺母7-10,滑座7_7固定在底板I上,滑座7_7的导轨7-7-1与上、下钢丝轮3、2的轴线相垂直,滑座7-7上置有滑块7-5,滑块7_5与滑座7_7滑动连接,进给气缸7-6固定在底板I上,连接件7-8 一端与进给气缸7-6的活塞杆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滑座7-7的滑槽7-7-2且与滑块7-5底面的连接孔活动配合;支架7_1固定在滑块7-5上,夹紧气缸7-2固定在支架7-1上,上夹头7-3与夹紧气缸7_2的活塞杆相连接,下夹头7-4固定在滑块7-5上,且与上夹头7-3的位置相对应,滑块7-5上还设有螺孔,滑座7-7的导轨7-7-1上设有T形槽,导轨7-7-1的T形槽内置有调节螺栓7_9,调节螺栓7-9与滑块7-5上的螺孔7-5-1螺纹连接,锁紧螺母7-10锁紧在调节螺栓7-9上,需加工的电机线圈端头16被夹持在上、下夹头7-3、7-4之间;所述上夹头7-3和下夹头7-4的夹面上粘有橡胶垫14 ;所述底板I上还固定连接有限位螺杆10,且限位螺杆10设在进给机构7的进给方向上。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上钢丝轮电机升降机构8包括调节座8-1、导轨8-2、升降滑板8-3、丝杆8-4、丝母8-5、上轴承座8_6和下轴承座8_7,调节座8_1固定在底板I上,导轨8-2固定在调节座8-1上,且与底板I垂直,导轨8-2的外侧面上置有标尺15,升降滑板8-3置于导轨8-2内,且与导轨8-2滑动连接,丝杆8-4与导轨8_2平行且置于调节座8-1的上、下两端的上轴承座8-6和下轴承座8-7之间,丝母8-5与丝杆8_4螺纹连接,升降滑板8-3和丝母8-5分别与上钢丝轮电机座6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操作步骤如下如图1、2和3所示,将2-8根需要去除绝缘层的线圈端部16放置在上夹头7-3和下夹头7-4之间,启动夹紧气缸7-2,上夹头7-3和下夹头7_4将线圈端部16的后部夹紧,然后同时启动上钢丝轮电机5和下钢丝轮电机4,则上钢丝轮3和下钢丝轮2转动,接着启动进给气缸7-6,进给气缸7-6先缓缓地将线圈端部16送进上钢丝轮3和下钢丝轮2之间,完成绝缘层砂头后,进给气缸7-6再缓缓地将线圈端部16从上钢丝轮3和下钢丝轮2之间退出。若更换线圈端部16线径时,需调整进给机构7中的上夹头7-3和下夹头7-4高度和上钢丝轮电机升降机构8中的上钢丝轮3的高度,调整上夹头7-3和下夹头7-4高度方法如下如图4所示,拧开锁紧螺母7-10,旋转调节螺栓7-9,使滑块7-5降低或升高,则上夹头7-3和下夹头7-4也随之降低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线圈砂头装置,包括底板(I)、下钢丝轮(2)、上钢丝轮(3)和下钢丝轮电机(4),下钢丝轮(2)与下钢丝轮电机(4)传动连接,下钢丝轮电机(4)固定在底板(I)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钢丝轮电机(5 )、上钢丝轮电机座(6 )、进给机构(7 )和上钢丝轮电机升降机构(8),所述上钢丝轮(3)和下钢丝轮(2)的轴线互为平行,上钢丝轮(3)与上钢丝轮电机(5)传动连接,上钢丝轮电机(5)固定在上钢丝轮电机座(6)上; 所述进给机构(7)包括支架(7-1)、夹紧气缸(7-2)、上夹头(7-3)、下夹头(7-4)、滑块(7-5),进给气缸(7-6 )、滑座(7-7 )、连接件(7-8 )、调节螺栓(7-9 )和锁紧螺母(7_10 ),滑座(7-7)固定在底板(I)上,滑座(7-7)的导轨(7-7-1)与上、下钢丝轮(3、2)的轴线相垂直,滑座(7-7 )上置有滑块(7-5 ),滑块(7-5 )与滑座(7-7 )滑动连接,进给气缸(7_6 )固定在底板(I)上,连接件(7-8) —端与进给气缸(7-6)的活塞杆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滑座(7-7)的滑槽(7-7-2)且与滑块(7-5)底面的连接孔活动配合;支架(7-1)固定在滑块(7-5)上,夹紧气缸(7-2)固定在支架(7-1)上,上夹头(7-3)与夹紧气缸(7-2)的活塞杆相连接,下夹头(7-4)固定在滑块(7-5)上,且与上夹头(7-3)的位置相对应,滑块(7-5)上还设有螺孔 (7-5-1 ),滑座(7-7)的导轨(7-7-1)上设有T形槽,导轨(7-7-1)的T形槽内置有调节螺栓(7-9),调节螺栓(7-9)与滑块(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红霞路遥杨瑜吴贵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常牵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