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527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4:02
兹揭示一种新颖设计与制造的等速联轴器,包括输入轴,其上具有第一波形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波形表面包括多个凸部与凹部。所述等速联轴器还包括输出轴,其上具有第二波形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波形表面包括多个凸部与凹部。所述等速联轴器还包括壳体,其大致围封所述第一波形表面及第二波形表面;其中,施于输入轴上的旋转力经由第一波形表面的凸部移转到第二波形表面的凸部,并进而移转到输出轴;以及第一波形表面和第二波形表面之间以高达最大输出角的任何角度范围传送旋转力,所述输出角为输入轴的旋转轴线相对于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案领域有关位于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等速机械式联轴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揭示一种等速联轴器,其包括输入轴及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上具有包括多个凸部与凹部的第一波形表面,所述输出轴上具有包括多个凸部与凹部的第二波形表面。在某一形式中,此种装置利用壳体大致围封第一波形表面和第二波形表面,其中,施于输入轴上的旋转力经由第一波形表面的凸部移转到第二波形表面的凸部,并进而移转到输出轴。此外,第一波形表面和第二波形表面之间以高达最大输出角的任何角度传送旋转力,所述角度为输入轴的旋转轴线相对于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的角度。在某一形式中,此种等速联轴器的设计使该输入轴固定地连接到壳体,以与壳体一同旋转与枢转。在某些应用中,为了降低摩擦,可在第一波形表面与第二波形表面间放置第一轴承组,以于其间传送旋转力。为了进一步增加效率,此种联轴器可进而利用波形环,其包括设于其交错侧面上的多个波形表面,每一波形表面包括多个凸部与凹部。在某一形式中,波形环上的凸部依操作实用性设为可将旋转力从输入轴的第一波形表面上的凸部传送到输出轴的第二波形表面上的凸部。在某一形式中,此种等速联轴器之配置中,使波形环的交错侧面上的波形表面具有相同数目的凸部与凹部,但是会以更详尽的方式说明此种及其他配置方式。此种等速联轴器可还包括轴承组以减少摩擦。轴承可置于输入轴的第一波形表面与波形环之间,而输出轴的第二波形表面与波形环之间可放置另一轴承组。在某一配置中,此种等速联轴器还包括另一轴承组,其放置在输入轴的第一波形表面与波形环之间。当轴承组局部受轴承罩限制时,可以改进此种等速联轴器的有效性。此种等速联轴器通常于配置时,使输入轴的旋转轴线、输出轴的旋转轴线、壳体的旋转轴线以及一个或多个波形环的旋转轴线在非共线的情况下良好操作。此处所述等速联轴器可特别配置以耐受压缩力。欲达到此一目的,可在装置上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内凹球形表面、设于输出轴上的外凸球形表面,且使外凸球形表面的直径大致与内凹球形表面的直径相同,因此,从输出轴向输入轴施加的压缩力经由此球形表面而非经由波形表面移转。此种等速联轴器设计为耐受压缩力,并可还包括轴承组,该轴承组置于内凹球形表面与外凸球形表面之间。此种等速联轴器之设计中,可使输入轴的旋转轴线、输出轴的旋转轴线以及壳体的旋转轴线不共线。在此实施例中,在每一接点上分割输出角,以减少转动组件之间的任何 单角。附图说明图I为一等速(CV)接头实施例之侧视图;图2为图I所示实施例之端视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沿截线3-3之剖视图;图4为图I所示实施例之等角分解图;图5为图I所示实施例之平面分解图;图6为图5之局部详细图;图7为图6所示波形环之详细图; 图8为图7实施例从相反侧观看之详细图;图9为图I所示等速接头的轴杆/壳体部分之等角视图;图10为图9实施例之端视图;图11为图10实施例沿截线11-11之剖视图;图12为图I实施例中其端盖部之等角视图;图13为图12实施例从相反角度观看之等角视图;图14为图12实施例之端视图;图15为图14实施例沿截线15-15之剖视图;图16为图I的波形环部分之端视图;图17为图16实施例沿截线17-17之剖视图;图18为图16实施例之侧视图;图19为图I实施例中其轴杆部分之端视图;图20为图19实施例沿截线20-20之剖视图;图21为根据图1-20所示实施例之第二实施例侧视图;图22为图21所示实施例之端视图;图23为图22所示实施例沿截线23_23之剖视图;图24为图21所示实施例之等角分解图;图25为图21所示实施例之平面分解图;图26为图21所示实施例的轴杆部分之等角视图;图27为图26实施例从相反角度观看之等角视图;图28为图21所示实施例中,其端盖部分之端视图;图29为图28实施例沿截线29_29之剖视图;图30为图28实施例之等角视图;图31为图30实施例从相反角度观看之等角视图;图32为图21实施例中,其波形环部分之等角视图;图33为图32实施例之端视图;图34为图33实施例沿截线34_34之剖视图;图35为根据以上所示第二实施例之端视图;图36为图35实施例沿截线36_36之剖视图;图37为图35实施例之侧视图38为图36之 局部详细图;图39为图35之等角分解图;图40为图35中其波形部分之等角视图;图41为图40实施例之侧视图;图42为图40实施例之端视图;图43为图43实施例之剖视图;图44为图35中其轴杆部分之等角视图;图45为图44实施例之侧视图;图46为图45实施例之端视图;图47为图35中其端盖部之等角视图;图48为图47实施例之端视图;图49为图48实施例沿截线49_49之剖视图;图50为等速接头另一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图51为等速接头另一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图52为等速接头另一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图53为等速接头另一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图54为等速接头另一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于兹揭示一种新颖联轴器设计之实施例,在此称为“CvR联轴器”。于2009年9月16日提出之美国专利申请案号12/560,674中,揭示本专利技术揭示内容中数种组件之制造方法,于兹以参照方式将该案并入此处。等速联轴器异于其他联轴器,诸如标准式U形接头,其差异在于等速(CV)接头经由旋转传动的速度并无明显的变化。轴承或轴承组一词不仅用以指称球面(滚珠)轴承或轴承组,亦指称各种滚动构件,诸如锥形滚子(尖锥滚子)、圆柱滚子、球面尖锥滚子、非圆滚子、甚或周缘面上具有小齿轮齿而可与例如波形表面上的小齿轮齿配合之滚子。轴承罩设计也可能变得比附图中显示的更复杂,而滚子复杂之处在于,滚子例如可像“滚道滚子”(具有多数从滚子延伸出的较小个体轴杆),而轴承罩可以刚性方式固定于滚道滚子的这些轴杆,轴承盖可对滚道滚子提供等间距和角度。不同的滚子设计,诸如尖锥滚子,其优点在于较高的负载能力与额定扭矩,因为,举例而言,锥形滚子比滚珠轴承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块与较低的接触应力。此外,某些滚动组件,诸如球面尖锥滚子轴承,可具有自调特性,这种特性在某些设计中极为有利。此种CvR联轴器的作用方式可设为类似汽车中通常使用的典型等速(CV)接头。本案中揭示的各实施例包括数种优于先前技术的优点,包括较低摩擦及高推力与张力能量。与先前技术之汤普森式联轴器比较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具有体积更小巧、制作更简易的潜能。本案揭示的各实施例可设计成非常坚固,并可特别设计为用以承受高压缩或高拉张负载或高扭矩负载。汤普森式等速接头(TCVJ)亦称为汤普森式联轴器,其包括二个彼此在内部组接藉此消除居间轴杆的万向接头,加上一几何形状可强迫该等万向接头对正的控制轭。控制轭使输入轴与一零相对相位角之间维持相等的接合角度,以确保所有输入与输出轴角度上都有恒定的角速度。与一对万向接头对正之控制轭(亦称为居间联轴器),虽然其几何形状并不能维持控制轭的等速度,但是控制轭具有最小惯性而且几乎不产生任何振动。消除居间轴杆并使输入轴在等运动面内保持对正,实质上消除了传统双万向轴中固有的感生剪应力及振动。在图1-20所示之一形式中,所揭示的实施例20包括数组滚珠轴承,从图4中最容易看出;每组滚珠轴承22、24、26及28具有一组对应的波形表面29 (请看图12)、30、32、34、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9.17 US 61/243,363;2010.09.16 US 12/883,3731.一种等速联轴器,包括 a.输入轴,其上具有第一波形表面; b.其中,第一波形表面包括多个凸部与凹部; c.输出轴,其上具有第二波形表面; d.其中,第二波形表面包括多个凸部与凹部; e.壳体,其大致围封所述第一波形表面和第二波形表面; f.其中,施于输入轴上的旋转力经由第一波形表面的凸部移转到第二波形表面的凸部,并进而移转到输出轴;以及 g.其中,第一波形表面和第二波形表面之间以高达最大输出角的输出角范围传送旋转力,所述输出角为输入轴的旋转轴线相对于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的角度。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等速联轴器,其中,所述输入轴固定地连接到该壳体,以与壳体一同旋转和枢转。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等速联轴器,它还包括第一轴承组,该第一轴承组位于第一波形表面与第二波形表面之间,以在二者间传送旋转力。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等速联轴器,它还包括 a.波形环,其包括位于其交错侧面上的多个波形表面; b.每一波形表面包括多个凸部与凹部; c.波形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帕特森K·戈特菲雷德
申请(专利权)人:益班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