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接口连接标准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390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多接口连接标准的连接器。具体地描述了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基板;与基板电联接的第一接口连接端子组;与基板电联接的第二接口连接端子组;与基板电联接的第三接口连接端子组;与基板联接并且包围第一接口连接端子组、第二接口连接端子组和第三接口连接端子组的至少一部分的壳体;以及与壳体和基板联接的罩;其中,第一接口连接端子组和第二接口连接端子组被配置成支持接口在机械上不同的至少两种接口连接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移动存储装置及类似物。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SB”)和外部串行高级技术附件(“eSATA”)是两种常用的连接器标准。这两种标准中的每ー种自它们产生以来都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规定USB连接设计的USB标准自其最早于1994年发布以来已经经历了多次修改。最先被广泛采用的版本是USB I. I,其规定的数据速率为I. 5Mbit/s(“低带宽”)和12Mbit/8(“全带宽”)。USB I. I于2000年被USB 2.0取代。USB 2. O提供了更高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达到480Mbit/s( “高速”)。在这个版本中,USB 2. O的电缆具有四根电线两根电源线(+5伏和接地)以及ー对用于传输数据的扭绞电线。在USB 2.0以及USB I. I的设计中,数据都是一次沿ー个方向传输的(下行或上行)。2008年,发布了一种新的USB 3. O标准。USB 3. O包括ー种新的“超高速”总线,该总线提供的第四种数据传输速率为5.0Gbit/s。为了达到这种增加后的呑吐量,USB 3.0电缆共具有八根电线两根电源线(+5伏和接地)、用于传输非超高速数据的扭绞对(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1.31 US 61/4381401.一种连接器,包括 (a)基板; (b)与所述基板电联接的第一接ロ连接端子组; (c)与所述基板电联接的第二接ロ连接端子组; (d)与所述基板电联接的第三接ロ连接端子组; (e)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基板联接,并且包围所述第一接ロ连接端子组、所述第二接ロ连接端子组和所述第三接ロ连接端子组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f)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基板联接的罩; 其中,所述第一接ロ连接端子组和所述第二接ロ连接端子组被配置成支持接ロ在机械上不同的至少两种接ロ连接标准。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罩是金属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ロ连接端子组包括多个连接指状物。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接ロ连接端子组包括多个簧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基板包括多个孔,其中所述第二接ロ连接端子组的多个簧片中的每个簧片都被部分地围在所述多个孔的每个孔中。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接ロ连接端子组包括多个簧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槽道,其中所述第三接ロ连接端子组的多个簧片中的每个簧片都被部分地围在所述多个槽道的每个槽道中。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中,进ー步包括至少ー个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与所述基板电联接,并且至少部分被所述壳体包围。9.一种连接器,包括 (a)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元件表面和连接表面; (b)第一接ロ连接端子组,所述第一接ロ连接端子组与所述基板的连接表面电联接; (C)第二接ロ连接端子组,所述第二接ロ连接端子组与所述基板的连接表面电联接; (d)第三接ロ连接端子组,所述第三接ロ连接端子组与所述基板的连接表面电联接; (e)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基板联接,其中在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和所述基板的元件表面之间设置有凹ロ; (f)至少ー个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位于所述凹ロ内,并且与所述基板的元件表面电联接; (g)罩,所述罩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基板联接; 其中,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库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马丁·库斯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