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辊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0285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4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托辊密封装置,包括相对于轴的中心点由内向外依次套设在所述轴上的内迷宫密封圈、外迷宫密封圈、内密封罩、外密封罩,所述内密封罩与所述外密封罩的外缘形成与外界相通的径向布置的开口间隙,所述内密封罩与所述外密封罩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内密封罩过盈配合,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内密封罩之间形成与所述开口间隙径向导通的导流区,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外密封罩之间形成与所述开口间隙轴向导通的微隙。由于径向布置的开口间隙与导流区径向导通,而与微隙是轴向导通。污染物从开口间隙进入后会优先进入到导流区内,然后再随着托辊旋转的离心力,被甩出开口间隙,极少的污染物会进入到微隙中,减少对密封装置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托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控制污染物进入的托辊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托辊是带式输送机中用量最大的部件,用于支撑输送带和物料的重量。托辊的性能好坏、寿命长短、旋转阻力的大小对带式输送机的影响非常大。如图IA所示,托辊为长条圆桶形,中心设有轴2',轴2'的两端安装有轴承3',轴承3'通过密封装置I'来完成封装,密封装置I'的套设在轴2'的端面上。 如图IB所示,现有托辊的密封装置I'安装在轴承座31'与轴2'之间,用于密封轴承3'。密封装置'包括内迷宫密封件11'、外迷宫密封件12'、内密封罩13'和外密封罩16',迷宫密封件(11'、12')外套设有截面两端为S型的内密封罩13',内密封罩13'外覆盖外密封罩16',内密封罩13'与外迷宫密封件12'之间形成一个污染物积存区15',内密封罩13'与外密封罩16'的中部之间形成另一个污染物积存区15',内密封罩13'与外密封罩16'的外沿之间形成开口间隙14'。托辊在使用时,轴2'与外迷宫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过盈配合。因此,外迷宫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相对于轴2'静止不动,内迷宫密封件11'和内密封罩13'相对于轴2'、外迷宫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转动。所以内迷宫密封件11'和内密封罩13'形成一组转动组件,外迷宫密封件12'和外密封罩16'形成一组静止组件,转动组件与静止组件之间必须预留一定的间隙以保持顺畅的相对转动,例如开口间隙14'。由于开口间隙14'与外界环境相通,使用时一些水和煤尘等污染物会通过开口间隙14'进入到密封装置I'中。污染物通过托辊自身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存储在污染物积存区15'内,不至于污染轴承3',以此来保证轴承3'的使用寿命。但是这样的做法最终导致污染物积存区15'的污染物越来越多,产生较大的旋转阻力。污染物与锂基润滑脂长时间混合在一起,也会污染轴承的润滑,降低轴承和托辊的寿命。此外,现有的密封装置r的组装工艺复杂,各个部件只能分批压装到轴承座31'与轴2'之间,增加了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控制污染物进入托辊密封装置、降低旋转阻力、组装工艺简单的托辊密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托辊密封装置,包括相对于轴的中心点由内向外依次套设在所述轴上的内迷宫密封圈、外迷宫密封圈、内密封罩、外密封罩,所述内密封罩与所述外密封罩的外缘形成与外界相通的径向布置的开口间隙,所述内密封罩与所述外密封罩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内密封罩过盈配合,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内密封罩之间形成与所述开口间隙径向导通的导流区,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外密封罩之间形成与所述开口间隙轴向导通的微隙。优选地,所述内密封罩包括轴向设置的大圆桶和小圆桶,以及径向连接所述大圆桶和所述小圆桶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凸部与所述大圆桶的外端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凹部与所述小圆桶的内端连接;所述密封环包括径向圆环,所述径向圆环的内环面与所述小圆桶的外端面连接;所述导流区由所述径向圆环和所述弯折部围成。优选地,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通过倾斜部连接。优选地,所述导流区内、所述径向圆环与所述小圆桶的连接处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叶片。优选地,所述导流区内、所述凹部与所述小圆桶的连接处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叶片。优选地,所述密封环还包括轴向圆桶,所述径向圆环的内环面与所述轴向圆桶的外端面连接,所述轴向圆通的内端面与所述小圆桶的外端面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导流区内、所述径向圆环与所述轴向圆桶的连接处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叶片。优选地,所述导流区内、所述凹部与所述轴向圆桶之间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叶片。优选地,所述叶片与所述小圆桶的切线垂直。优选地,所述外密封罩包括轴向设置的外圆桶、内圆桶以及径向连接所述外圆桶和所述内圆桶两者外端的拱形部;所述外圆桶的内端与所述凸部之间形成开口间隙;所述微隙包括第一轴向微隙和第一径向微隙;所述外圆桶的内端面与所述径向圆环的外端形成第一轴向微隙;所述拱形部向内伸出轴向凸台,所述轴向凸台与所述径向圆环之间形成第一径向微隙;所述轴向凸台与所述拱形部之间形成第一污染物积存区。优选地,所述凸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外迷宫密封圈之间形成第二污染物积存区。优选地,所述小圆桶的外端与所述拱形部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第二径向微隙,所述小圆桶的内端面与所述内圆桶的外端面之间形成第二轴向微隙。优选地,所述第一污染物积存区内形成方孔网格。优选地,所述大圆桶的内端形成与所述内迷宫密封圈的外端抵靠的第一插足,所述内圆桶的内端形成与所述外迷宫密封圈的内端抵靠的第二插足。优选地,所述拱形部上与所述外圆桶连接的一端还设有径向平台。优选地,所述微隙的宽度为0. 5-lmm,所述开口间隙的宽度为所述微隙宽度的2. 5倍,所述导流区的入口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开口间隙的宽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径向布置的开口间隙与导流区径向导通,而与微隙是轴向导通。污染物从开口间隙进入后会优先进入到导流区内,然后再随着托辊旋转的离心力,被甩出开口间隙,极少的污染物会进入到微隙中,从而有效地控制污染物进入到密封装置中,减少对密封装置的污染。附图说明图IA是现有的托辊的结构示意图;图IB是图I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托辊密封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托辊密封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4A是本专利技术托辊密封装置中外密封罩的剖视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托辊密封装置中密封环的剖视图;图4C是本专利技术托辊密封装置中内密封罩的剖视图;图4D是本专利技术托辊密封装置中外迷宫密封圈的剖视图;图4E是本专利技术托辊密封装置中内迷宫密封圈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I'——密封装置2'——轴3'——密封轴承11'——内迷宫密封件12'——外迷宫密封件13'——内密封罩14'—开口间隙 15'—污染物积存区16'—外密封罩3^——轴承座I——托辊密封装置 2——轴11——内迷宫密封圈12-夕卜迷宫密封圈 13-内密封罩14-夕卜密封罩15——密封环43——开口间隙53——导流区131——大圆桶132——小圆桶133——弯折部134——第一插足 135——第二污染物物积存区141——外圆桶142——内圆桶143——拱形部144——轴向凸台 145——第一污染物物积存区146-第二插足 147-径向平台151-径向圆环152——叶片153——轴向圆桶341——第二径向微隙342——第二轴向微隙451——第一轴向微隙452——第一径向微隙 1331——凸部 1332——凹部1333-倾斜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指的内或外都是相对于轴的中心点而言,离轴的中心点较近为内,离轴的中心点较远的为外。如图2所示,托辊密封装置I包括相对于轴2的中心点由内向外依次套设在轴2上的内迷宫密封圈11、外迷宫密封圈12、内密封罩13、外密封罩14,内密封罩13与外密封罩14的外缘形成与外界相通的径向布置的开口间隙43,内密封罩13与外密封罩14之间设有密封环15,密封环15与内密封罩13过盈配合,密封环15与内密封罩13之间形成与开口间隙43径向导通的导流区53,密封环15与外密封罩14之间形成与开口间隙43轴向导通的微隙(451、452)。如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辊密封装置,包括相对于轴的中心点由内向外依次套设在所述轴上的内迷宫密封圈、外迷宫密封圈、内密封罩、外密封罩,所述内密封罩与所述外密封罩的外缘形成与外界相通的径向布置的开口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罩与所述外密封罩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内密封罩过盈配合,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内密封罩之间形成与所述开口间隙径向导通的导流区,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外密封罩之间形成与所述开口间隙轴向导通的微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托辊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罩包括轴向设置的大圆桶和小圆桶,以及径向连接所述大圆桶和所述小圆桶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凸部与所述大圆桶的外端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凹部与所述小圆桶的内端连接; 所述密封环包括径向圆环,所述径向圆环的内环面与所述小圆桶的外端面连接; 所述导流区由所述径向圆环和所述弯折部围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辊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之间通过倾斜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辊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内、所述径向圆环与所述小圆桶的连接处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叶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辊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内、所述凹部与所述小圆桶的连接处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叶片。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辊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还包括轴向圆桶,所述径向圆环的内环面与所述轴向圆桶的外端面连接,所述轴向圆通的内端面与所述小圆桶的外端面过盈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辊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内、所述径向圆环与所述轴向圆桶的连接处形成间隔排布的多个叶片。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辊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军贺海涛张剑华孙振泽邬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