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铸造模具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232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4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铸造模具冷却机构,铸造模具的下模内的下模入子上设有至少一对纵向的进、出水孔,下模入子内还设有将对应的进、出水孔连通的径向水道,还设有进、出水冷却配管,进、出水冷却配管分别与下模入子的进、出水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控制模具指向性冷却顺序,能够有效缩短产品制作周期,方便模具温度控制,有利于增加产品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冷却机构,尤其是一种结构改良的铸造模具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铸造金属模具在浇注后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处理,让材料在模腔内快速均匀的冷却成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点冷的方式,在模具上通过若干个冷却点对模具进行冷却,这样的冷却方式冷却效率低,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冷却不均匀,不利于对模具温度的控制,导致产品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铸造模具冷却机构,该结构改良 的铸造模具冷却机构结构简单,能够对铸造模具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缩短了产品制作周期,方便对模具温度控制,有利于增加产品良品率。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结构改良的铸造模具冷却机构,铸造模具的下模内的下模入子上设有至少一对纵向的进、出水孔,下模入子内还设有将对应的进、出水孔连通的径向水道,还设有进、出水冷却配管,进、出水冷却配管分别与下模入子的进、出水孔连通,使用时,冷却水通过进水冷却配管进入下模入子的进水孔,冷却水进入下模入子后经过径向水道进入出水孔最终经过出水冷却配管流出,完成一次冷却水循环,该结构使得冷却水在下模入子的径向面流动冷却,增大了冷却面积,实现了控制模具指向性冷却顺序、缩短产品制作周期和模具温度控制,增加产品良品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入子上设有两对纵向的进、出水孔和与该两对进、出水孔连通的两个径向水道,形成两进两出的循环冷却,增大进、出水效率,增大冷却面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径向水道之间首尾呼应形成环形结构,来增大冷却面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径向水道包括若干段自下模入子圆周外侧朝向圆周内侧的直孔,该若干段直孔顺次连通,径向水道覆盖面大,将下模入子整个径向面都均匀、快速冷却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径向水道的若干段直孔的轴线为同一圆形的外切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下模入子中形成环形两进两出循环冷却水冷却系统,该结构实现了控制模具指向性冷却顺序,能够有效缩短产品制作周期,方便模具温度控制,有利于增加产品良品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2为下模入子内径向水道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种结构改良的铸造模具冷却机构,铸造模具的下模内的下模入子上设有至少一对纵向的进、出水孔1、2,下模入子内还设有将对应的进、出水孔1、2连通的径向水道3,还设有进、出水冷却配管,进、出水冷却配管分别与下模入子的进、出水孔1、2连通,使用时,冷却水通过进水冷却配管进入下模入子的进水孔I,冷却水进入下模入子后经过径向水道3进入出水孔2最终经过出水冷却配管流出,完成一次冷却水循环,该结构使得冷却水在下模入子的径向面流动冷却,增大了冷却面积,实现了控制模具指向性冷却顺序、缩短产品制作周期和模具温度控制,增加产品良品率。所述下模入子上设有两对纵向的进、出水孔1、2和与该两对进、出水孔1、2连通的两个径向水道3,形成两进两出的循环冷却,增大进、出水效率,增大冷却面积。 所述径向水道3之间首尾呼应形成环形结构,增大冷却面积。所述径向水道3包括若干段自下模入子圆周外侧朝向圆周内侧的直孔,该若干段直孔顺次连通,径向水道3覆盖面大,将下模入子整个径向面都均匀、快速冷却了。所述径向水道3的若干段直孔的轴线为同一圆形的外切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良的铸造模具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铸造模具的下模内的下模入子上设有至少一对纵向的进、出水孔(1、2),下模入子内还设有将对应的进、出水孔(1、2)连通的径向水道(3),还设有进、出水冷却配管,进、出水冷却配管分别与下模入子的进、出水孔(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构改良的铸造模具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入子上设有两对纵向的进、出水孔(1、2)和与该两对进、出水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
申请(专利权)人:远轻铝业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