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969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涂布装置,可以除去涂布辊和薄片物的连带空气流,抑制雾和涂斑的产生,实现形成均匀的涂液膜和达到涂布状态的均匀化。涂布装置构成如下:对于具有和另外的辊相互压接而形成压缩部的涂布辊,将涂布辊上的涂液转印,涂布在通过压缩部的薄片物的表面上的涂布装置,具有设置在涂布辊的旋转方向上的压缩部的上游侧,向涂布辊的表面提供涂液的涂液供给装置,和在上述压缩部的上游侧,在压缩部和涂液供给装置之间防止空气流入的空气流入防止装置,空气流入防止装置具有对着涂布辊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喷射喷射气体的喷射器,还具有刮刀,通过箱部覆盖涂布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薄片物表面涂布涂液的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图9和图10,对以往的涂布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图9是涂布装置的以往例的示意侧面图,是在特开2002-263549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示例,是具有相互压接而形成压缩部的两根涂布辊,将涂液膜转印于通过压缩部的薄片物两面上的涂布装置。图10是涂布装置的其他以往例的示意侧视图。在图9中,从前一工序输送来的纸等薄片物1,通过相对的下部涂布辊2a和上部涂布辊2b互相压接形成的压缩部4,而被涂布涂液,其后,经过使薄片物1在空气中成浮起的状态进行输送的转向杆6(空气浮起式的非接触转向杆)进入干燥器40。各涂布辊2a、2b,是在钢等金属制的辊本体21a、21b的外周表面覆以橡胶等的弹性膜22a、22b的结构,以与薄片物1的前进速度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在各涂布辊2a、2b的旋转方向上的压缩部4的上游侧,配置有作为向各弹性膜22a、22b的表面提供涂液的装置的下部涂布头3a、上部涂布头3b。在作为涂液供给装置的各涂布头3a、3b中,配置了未图示的涂液供给流路、测量杆、刮刀等的测量装置,从各涂布头3a、3b向各涂布辊2a、2b的表面提供了足够的涂液后,在各涂布头3a、3b的出口,将未图示的测量杆压于涂布辊2的表面,在各涂布辊2a、2b的表面上形成规定膜厚的涂液膜。在各涂布辊2a、2b上形成的涂液膜,与通过下部涂布辊2a和上部涂布辊2b压接而成的压缩部的薄片物1的表面接触而被转印、涂布。被涂布涂液的薄片物1通过转向杆6被送至干燥器40,转向杆6通过空气力使薄片物1成从装置表面浮起的状态,由此使薄片物1的表面不与支持部件接触而对其支持,可以无损于在薄片物1表面形成的未干燥状态的涂面的质量而将薄片物1输送至干燥器40。另一方面,在薄片物1上转印·涂布涂液,在薄片物1为纸等具有吸水性的薄片物1的情况下,此吸水使薄片物1产生伸缩。因此,如图9虚线所示,使薄片物1在压缩部4的切线方向上直线地通过两涂布辊2a、2b之间时,由于在直至转向杆6之间,没有可以特别限制此通过路径的装置等,因而通过压缩部4后的薄片物1存在以下情况薄片物1产生伸缩,特别是在压缩部出口侧薄片物1伸长,由于涂液的粘着作用而粘在上部、下部任一的涂布辊2a、2b的表面上而前进的状态。在薄片物1的宽度(涂布辊2a、2b的轴方向宽度)宽的情况下,此粘着状态在薄片物1的宽度方向变得不均匀,产生振动状态,在高速进行涂布等时,存在此不均匀的粘着状态开始时间性的变动,成为不稳定状态的情况。其结果,不仅出现所谓的“剥落图案”的涂斑,还可能出现涂液成滴状飞散的“飞散”现象。如果出现这种现象,会产生涂布装置及涂纸污损,出现导致操作上障碍的可能性。此外,由于薄片物1和各涂布辊2a、2b的接触距离只是压缩部4(约20mm左右)那么短,存在涂液相对薄片物1的吸收、浸透不充分的情况,成为涂布状态不良、出现雾的原因。因此,在如图9所示的涂布装置中,在压缩部4的下游侧设置空气浮起式的辊侧转向杆5,以使通过压缩部4后的薄片物1以环抱于上部涂布辊2b表面的状态被移送,并且,相对压缩部4,在薄片物1行进方向上游侧配置纸辊7,以使通过压缩部4前的薄片物1以环抱于上部涂布辊2b相反一侧的下部涂布辊2a的表面的状态被移送。而且,辊侧转向杆5,与转向杆6一样通过空气力使薄片物1成从装置表面浮起的状态,以此使薄片物1的表面不与支持部件接触而对其支持,可以无损于在薄片物1表面形成的未干燥状态的涂面的质量而输送薄片物1。即,由于通过压缩部4后的薄片物1通过空气浮起式的辊侧转向杆5以环抱于一侧的上部涂布辊2b的表面的方式被移送后,再从上部涂布辊2b剥离,因而剥离角度β变大,剥离动作和剥离位置变得稳定,可以防止出现例如“剥离图案”等的涂斑以及“飞散”现象。另外,薄片物1和上部涂布辊2b的接触距离,比仅为压缩部4的情况被延长,因而促进了涂液的对薄片物1的浸透,涂布状态变得良好。另一方面,通过纸辊7,使通过压缩部4前的薄片物1以环抱于作为另一侧的相对侧的下部涂布辊2a的表面的方式被移送,薄片物1与下部涂布辊2a的接触距离比只是压缩部4的情况延长,促进了涂液从下部涂布辊2a向薄片物1的浸透,涂布状态变得良好,压缩部4的出口处的“飞散”现象也减少。而且,由于在压缩部4的上游侧、下游侧,可以设定薄片物1的下表面、上表面都分别与各涂布辊2a、2b大致等同距离接触,因而容易使两面的涂布状态相同。然而,近年来,越来越要求涂布装置高速化(例如薄片物速度2000m/min以上),即使在上述的现有改良后的涂布装置中,在高速涂布时,薄片物1的连带空气流和在压缩部4的上游侧与薄片物1接触的下部涂布辊2a的连带空气流,进入薄片物1与下部涂布辊2a之间,在压缩部4的入口侧,薄片物1成浮起的状态,阻碍其与下部涂布辊2a上的涂液的接触。而且,存在如下问题产生薄片物1在压缩部4才开始与涂液接触的现象,失去在压缩部4的上游侧将薄片物1卷贴于下部涂布辊2a的效果。另外,由于在压缩部4上游侧的卷贴效果减少时,在下部涂布辊2a的薄片物1下表面的涂布状态变差,所以出现薄片物1两面的涂布状态产生差异的问题。而且,这些的问题在将图9的配置上下颠倒而配置的装置中也一样地出现。上述的现有例是具有相互压接而形成压缩部4的2根涂布辊,将2根涂布辊上的涂液膜转印、涂布于通过压缩部4的薄片物1的两面的涂布装置,在特开平8-144196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示的在涂布辊和背辊之间的压缩部对薄片物1的单面进行涂布的涂布装置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图10是这种涂布装置的示例,实施幕帘涂布法,此幕帘涂布法利用作为涂液供给装置的幕帘印模51,使涂液成帘状地落下,供给于转动的涂布辊52的外周面上,形成均匀的涂液层,接着使此涂液层在压缩部54转移至卷绕在背辊53上而行进的薄片物1上,将剩余转移的涂液通过刮板56刮落。薄片物1被压缩部54上游侧的导辊55卷贴在背辊53上,经过遮风板57到达压缩部54。涂液被涂液泵58从涂液箱59送至幕帘印模51,供给于压缩部54上游侧的涂布辊52上,在压缩部54被转印于薄片物1上。因此,涂布辊52外周面上的连带空气流被送入压缩部54,而且即使有遮风板57的作用,薄片物1上的连带空气流也难免被送入压缩部54,因此给薄片物上的涂布状态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即使在薄片物的单面上进行涂布的涂布装置中,也要求除去薄片物的连带空气流和涂布辊的连带空气流。然而,还没有公开不仅除去薄片物的连带空气流,还同时除去涂布辊的连带空气流的有效的改进涂布装置的技术方案,例如被认为是对上述专利文献1作进一步改进的特开2003-326210号公报(专利文献3),是涉及对空气浮起式的辊侧转向杆5的改进的技术方案。专利文献1特开2002-263549公报(第4、6页,图1、5)专利文献2特开平8-144196号公报(第4页、图1)专利文献3特开2003-326210公报(第5页、图2)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装置,解决上述的现有装置的问题,除去薄片物和涂布辊的连带空气流,同时抑制雾和涂斑的出现,可实现均匀的涂液膜的形成和正反面的涂布状态均匀化。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提供下述的(1)至(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布装置,具有与另外的辊相互压接而形成压缩部的涂布辊,将涂布辊上的涂液转印、涂布于通过此压缩部的薄片物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于此涂布辊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压缩部的上游侧,向此涂布辊的表面提供涂液的涂液供给装置,和在 所述压缩部的上游侧,设置于此压缩部和所述涂液供给装置之间,防止空气向此压缩部流入的空气流入防止装置,此空气流入防止装置,具有对着与此涂布辊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向所述涂布辊的表面喷射气体的喷射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江茂齐杉原正浩三浦洋司宫仓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