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伸展复原输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353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由三层管壁复合而成,外层管壁(1-1)为自润滑耐磨塑料,内层管壁(1-3)为抗静电自润滑耐磨塑料,中间层管壁(1-2)为长金属丝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其中金属丝(1-4)的取向与所述输药管的长度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输药管顺利地到达中深孔底,顺畅地在有限的空间里作业;防止输药管在移动过程中管壁与中深孔孔壁的磨损并避免由于磨损引起压力升高而导致的爆管;能够确保输药管顺利装药,大幅度提高设备效率,延长输药管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药台车的输药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自伸展复原的输药管。
技术介绍
装药台车是井下开采的重要设备,输药管是装药台车的主要部件之一。装药台车通过输药管能够向炮孔送入炸药进行井下作业。由于受井下作业条件的影响,现有技术中的装药台车在使用过程中,其输药管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首先,原输药管只有防静电功能,当输药管从台车卷盘上放下来的时候,输药管弯曲不直,很难顺利地送入炮孔。其次,由于输药管弯曲不直,输药管在中深孔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其与孔壁接触位置的磨损,引起压力升高而导致爆管,引发设备安全事故并降低设备效率。最后,输药管在中深孔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其管壁容易带动孔壁上的小石块坠落而造成堵管,小石块堵管会引起压力升高而导致爆管,不仅造成设备安全事故,使炮孔输药不顺利,而且极大地降低了设备使用效率。现有技术中的装药台车输药管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爆管、堵管的现象较为普遍,非常不利于井下作业的高效与安全。输送管能否顺利地送到炮孔底中直接影响装药台车的装药效率及装药过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确保装药台车输药管顺利装药,大幅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并且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输药管,它显著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降低了各项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由三层管壁复合而成,外层管壁为自润滑耐磨塑料,内层管壁为抗静电自润滑耐磨塑料,中间层管壁为长金属丝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其中金属丝的取向与所述输药管的长度方向相同。根据本技术的自伸展复原输药管,其中,所述外层管壁的自润滑耐磨塑料为尼龙基塑料、聚四氟乙烯基塑料、聚酰亚胺基塑料、聚氯乙烯基塑料或环氧树脂基塑料。根据本技术的自伸展复原输药管,其中,所述内层管壁的抗静电自润滑耐磨塑料为含抗静电剂的尼龙基塑料、聚四氟乙烯基塑料、聚酰亚胺基塑料、聚氯乙烯基塑料或环氧树脂基塑料。根据本技术的自伸展复原输药管,其中,所述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的每层管壁的厚度为Imm,管长为50m。根据本技术的自伸展复原输药管,其中,所述金属丝为钢丝,钢丝直径为O. 5-lmm,长度为50m,钢丝在所述中间层管壁中的体积比为35-7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伸展复原输药管还包括与所述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的前端配合使用的输药管帽,所述输药管帽由圆柱形的管帽杆和下表面为圆形的管帽头组成,所述管帽杆可插入输药管的前端并且与输药管之间为过渡配合,管帽头的下表面面积略大于或等于输药管的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输药管帽由自润滑塑料制成。其中,所述管帽头的上表面为半球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保证输药管顺利地到达中深孔底,并且顺畅地在有限的空间里作业;(2)防止输药管在移动过程中管壁与中深孔孔壁的磨损并避免由于磨损引起压力升高而导致的爆管;(3)能够确保输药管顺利装药,大幅度提高设备效率,延长输药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A是原输药管的工作示意图。图IB是本技术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的工作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伸展复原输药管配合使用的输药管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IA是原输药管的工作示意图。图IB是本技术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的工作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伸展复原输药管配合使用的输药管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A所示,原输药管I'在装药台车卷盘上盘卷一定时间以后会弯曲不直,当将弯曲不直的原输药管P送入炮孔2时,原输药管I'在中深孔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其与孔壁接触位置的磨损并导致爆管,严重影响输药管的寿命和工作效率。在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IB和图2A、2B所示,本实施例的输药管I由三层管壁复合而成,其中,外层管壁为自润滑耐磨塑料,内层管壁为抗静电自润滑耐磨塑料,中间层管壁为长金属丝增强橡胶复合材料,金属丝的取向与所述输药管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本技术的输药管I中,外层管壁1-1采用自润滑耐磨塑料,从而能够使得输药管I在装药时耐受因其在炮孔2中上下滑动而可能产生的与孔壁摩擦;中层管壁1-2采用长金属丝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因此,中层管壁1-2能够具有在外力作用下时弯曲并且在外力失效时自动伸直的效果;内层管壁1-3为抗静电自润滑耐磨塑料,因此,内层管壁1-3能够在与炸药接触时同时具备抗静电和耐磨功能。具体地,外层管壁1-1的自润滑耐磨塑料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多种自润滑耐磨塑料,如尼龙基塑料、聚四氟乙烯基塑料、聚酰亚胺基塑料、聚氯乙烯基塑料或环氧树脂基塑料,由于尼龙、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氯乙烯和环氧树脂都具备自润滑性能并且摩擦性能也较为优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既符合性能要求也符合成本要求的树脂并添加一定性能的添加剂制备输药管I的外层管壁1-1。内层管壁1-3的抗静电自润滑耐磨材料优选为与外层管壁1-1 一样的材料,但需添加一定比例的抗静电剂,以达到抗静电的技术效果。中间层管壁1-2为长金属丝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其中金属丝1-4的取向与输药管的长度方向相同。橡胶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和形变能力,但易老化变形。在橡胶基体中添加沿输药管I的长度方向取向的长金属丝1-4制备长金属丝增强橡胶复合材料,由该长金属丝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制备的输药管I的中间层管壁1-2具备在外力作用下时弯曲并且在外力失效时自动伸直的效果,可以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要求的技术效果。由于复合材料 中的金属丝并不承受沿长度方向的载荷,橡胶与长金属丝之间的界面要求并不高,因此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来制备上述复合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输药管I的长度为50m,外径为40mm,内径为34mm,每层管壁的厚度为1mm。优选的是,金属丝1-4为钢丝,钢丝直径为O. 5-lmm,长度为50m,钢丝在中间层管壁1-2中的体积比为35-70%。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如成本或强度要求)来选择所需的钢丝型号以及橡胶品种,上述钢丝的直径和体积比是经过实验所获得的数值,能够实现本技术输药管的自伸展复原功能。更优选的是,本技术的输药管I还包括与之配合使用的输药管帽3,如图IB和图3所示,输药管帽3由圆柱形的管帽杆3-2和下表面为圆形的管帽头3-1组成,管帽杆3-2可插入输药管I的前端并且与输药管I之间为过渡配合,因此当输药管I的前端到达炮孔2的深部时,装药台车送入输药管I中的炸药能很容易地顶开位于输药管I前端的输药管帽3,使装药顺利进行。同时,管帽头3-1的下表面面积略大于或等于输药管I的横截面积,这样可以通过管帽头3-1有效地将浮渣排开在输药管I的管口外,减小对输药管I的损伤。在本实施例中,管帽头3-1的上表面为半球面,这有利于浮渣的排开。此外,输药管帽3由自润滑塑料制成。由于自润滑塑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这里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权利要求1.一种自伸展复原输药管,由三层管壁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外层管壁(1-1)为自润滑耐磨塑料,内层管壁(1-3)为抗静电自润滑耐磨塑料,中间层管壁(1-2)为长金属丝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其中金属丝(1-4)的取向与所述输药管的长度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伸展复原输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壁的自润滑耐磨塑料为尼龙基塑料、聚四氟乙烯基塑料、聚酰亚胺基塑料、聚氯乙烯基塑料或环氧树脂基塑料。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伸展复原输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壁的抗静电自润滑耐磨塑料为尼龙基塑料、聚四氟乙烯基塑料、聚酰亚胺基塑料、聚氯乙烯基塑料或环氧树脂基塑料。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的自伸展复原输药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巧兰王永碧唐进李刚王康平李建生熊勇刘家群唐先明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