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9290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发光组件(3)、灯壳(1)、散热体(2),其中,散热体(2)在一侧设计为具有第一开口(4)的第一容纳腔(R1),发光组件(3)安置在第一容纳腔中(R1),灯壳(1)和散热体(2)在所述第一开口(4)处连接,其中散热体的周向端部(6)限定的第一开口(4)具有可形变部分,该可形变部分在灯壳(1)的周向边缘(5)插入第一开口(4)中后形变成压紧到灯壳(1)的周向边缘(5)上的突起结构(7)。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这种照明装置的制造和安装成本低廉,并且可以确保灯壳和散热体之间的牢固的连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装置
[0001 ]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的照明装置中、特别是LED照明装置中,通常将灯壳直接安装在设计为散热体的灯体部分上。由此在制作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灯壳与散热体的连接关系。通常以机械连接或粘接的方式将灯壳和散热体连接在一起。以机械连接的方式可以例如通过卡勾将灯壳固定在散热体的顶端以形成封闭的整体,但这样往往会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造成对灯壳的刮伤、甚至使灯壳破裂。因此需要花费过多的成本例如手动地将灯壳和散热体进行连接。而在以粘接的方式组装的照明装置中,粘合剂通常会对照明装置的寿命产生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照明装置。这种照明装置的制造和安装成本低廉并且可以确保灯壳和散热体之间的牢固的连接。根据本技术的照明装置,包括发光组件、灯壳、散热体,其中,散热体在一侧设计为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纳腔,发光组件安置在第一容纳腔中,灯壳和散热体在第一开口处连接,其中散热体的周向端部限定的第一开口具有可形变部分,该可形变部分在灯壳的周向边缘插入第一开口中后形变成压紧到灯壳的周向边缘上的突起结构。根据本技术,不再以灯壳的边缘包围散热体的形式进行固定连接,而是以散热体的边缘包围住灯壳的边缘,并且通过散热体的可以形变的边缘部分产生形变而引起的弹性力将灯壳固定在散热体中。也就是说,灯壳覆盖在散热体容纳有发光组件的一侧,将散热体封闭,并且散热体的可以形变的边缘部分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外力挤压而形成突起结构,该突起结构压紧在灯壳的表面边缘上,将灯壳和散热体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以这种所谓的“固持工艺”形成的照明装置的灯壳不会在和散热体进行装配的过程中被散热体上的机械固定结构、例如倒钩等结构损坏。并且由于根据本技术的照明装置无需附加的机械连接件或粘合剂,并且可以在大型生产中制作而成,因此具有制造成本低廉的优点。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设计中,可形变部分是在散热体的周向端部上均匀分布的多个径向可形变部分。将可形变部分均匀分布,有利于对需要夹持的灯壳在径向方向上均匀地施加压力,避免由于受力不均而使灯壳损坏。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设计中,多个径向可形变部分为旋压部分或冲压部分。以旋压或冲压的方式对可形变部分进行加工,可以有利的节省制造成本,并且可以较为精准地一次成型。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设计中,多个径向可变形部分是形成具有多个凸点的突起结构的多个可变形的圆点。将突起结构设计为凸点便于在制造中简单地实现,并且由于凸点具有圆滑的曲面,因此基本不会对灯壳造成损伤。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设计中,灯壳的周向端部上形成限位突起/凹陷,散热体的周向端部上形成有用于与该限位突起/凹陷相配合的限位凹陷/突起。在灯壳和散热体的连接边缘上设计这种相对应的限位凹陷/突起,可以有利地防止灯壳在装配过程中在散热体中旋转。例如在灯壳的周向端部上形成凹槽、在散热体的周向端部上形成相应的凸槽,由此将灯壳和散热体彼此锁定,实现限位效果。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设计中,还包括用于发光组件的电驱动部,散热体在另一侧设计为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纳腔,电驱动部部分地容纳在第二容纳腔中。这样设计可以利用散热体中的自由空间,将电驱动部安装在散热体内远离发光组件的容纳腔中,实现整个照明装置的结构紧凑性。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设计中,散热体包括用于分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隔板,发光组件安置在隔板的一侧上并且与隔板热接触。该隔板不仅可以将第一和第二容纳腔分隔开,还可以支撑发光组件并且通过热接触对发光组件进行冷却。此外隔板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使发光组件和电源方面的部件电连接的导线通过。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设计中,电驱动部包括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容纳腔中的驱动器和灯座。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设计中,散热体设计为直径从顶端向底端逐渐变小的喇叭形,并且散热体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肋。这些散热肋同样可以通过旋压和冲压形成,并且特别是和凸点一次冲压形成。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的设计中,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多个LED。应该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技术。这些附图图解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不。图中不出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根据本技术的照明装置包括灯壳I、发光组件3、散热体2、驱动器12和灯座13。在此,散热体2设计为从顶端A到底端B直径逐渐缩小的喇叭形散热体。散热体2在朝向灯壳I的一侧设计成具有第一开口 4的第一容纳腔R1,包括电路板15和安装在其上的多个LED 16的发光组件3位于第一容纳腔Rl中。灯壳I的周向端部5伸入限定了第一开口 4的散热体2的周向端部6中并且封闭第一开口 4。为了将灯壳I和散热体2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并且在装配过程中不对灯壳I造成损伤,因此提出在散热体2的周向端部6上形成可变形部分。通过是可变形部分在灯壳I的周向端部5位于第一开口 4中后,通过使可变形部分形变为突起结构7,由此实现以非机械的方式将突起结构7压紧在灯壳I的周向端部5上。在此突起结构7可以通过旋压或冲压的方法形成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散热体2的周向端部6上的凸点。凸 点径向地压向灯壳I的周向端部5,并且可以均匀的向灯壳I的周向端部5施加压力。凸点具有光滑的曲面,以便确保在压紧过程中不会刮伤灯壳I的表面。此外在灯壳I的周向端部5和散热体2的周向端部6上分别形成有限位突起/凹陷8,例如在图中示出的凹槽和凸槽。借助于这种限位结构可以防止在装配过程中灯壳I在第一开口 4中旋转。在散热体2的另一侧设计成具有第二开口 10的第二容纳腔R2,这两个容纳腔被隔板11分隔开,其中隔板11设计为第二容纳腔R2的底面。隔板11可以支撑安置在其上的发光组件3,并且利用散热体材料自身的良好的导热性来对发光组件3进行散热。作为发光组件的电驱动部9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驱动器12容纳在第二容纳腔R2中,并且通过在隔板11上预留的通孔和发光组件3电连接。驱动器12伸出散热体2的端部和灯座13通过彼此相应的螺旋结构固定连接。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可以看出,根据本技术,灯壳I扣合在散热体2中,并且均匀分布在散热体2的周向端部6上的突起结构7向灯壳I的周向端部5的施加径向向内的压力,由此实现将灯壳I和散热体2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在本技术中,散热体2可以由例如铝的导热金属制成,其中可以通过旋压或冲压的方法形成散热体2的突起结构7和散热肋14,特别是同时形成。灯壳I可以由塑料通过吹塑或注塑工艺制成。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标号列表I 灯壳2 散热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发光组件(3)、灯壳(I)、散热体(2),其中,所述散热体(2)在一侧设计为具有第一开口(4)的第一容纳腔(Rl),所述发光组件(3)安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Rl)中,所述灯壳(I)和所述散热体(2)在所述第一开口(4)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2)的周向端部¢)限定的所述第一开口(4)具有可形变部分,所述可形变部分在所述灯壳(I)的周向边缘(5)插入所述第一开口(4)中后形变成压紧到所述灯壳(I)的周向边缘(5)上的突起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部分是在所述散热体(2)的周向端部(6)上均匀分布的多个径向可形变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径向可形变部分为旋压部分或冲压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径向可变形部分是形成具有多个凸点的突起结构(7)的多个可变形的圆点。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I)的周向端部(5)上形成限位突起/凹陷(8),所述散热体(2)的周向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军华吴理博迪尔克·布赫豪斯尔王万濮
申请(专利权)人: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