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8458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11:38
一种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其使用金属线电极(8)来将厚度发生变化的工件(7)加工成制品。金属线电极(8)在制品轮廓(P)朝偏移方向偏移后的工具路径(Q)上移动。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阶差位置推算机构(21),基于制品的三维形状数据来推算工件的厚度急遽变化的阶差位置,以生成推算阶差位置(Ps)。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更包括:阶差位置检测机构(37),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检测工件的实际的阶差位置(Qs);以及阶差位置修正机构(38),基于实际的阶差位置来修正推算阶差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其使金属线电极与导电性的工件之间形成的加工间隙内产生放电以对工件进行加工。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将具有不同厚度的工件加工成制品的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具有金属线电极,所述金属线电极被铅垂地支撑在一对金属线导杆(wire guide)间。在加工过程中,金属线电极在水平的XY平面内移动,并朝加工间隙喷射介电性液。典型的介电性液是具有5X104 IX 105 Ω · · cm的电阻率的水。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对加工间隙施加电压脉冲(pulse)以产生放电。通过电压的施力口,介电性液离子(ion)化,从而在加工间隙内产生放电。其结果,电流经由加工间隙而流动,导通(ON)时间开始。导通时间也被称作持续时间。当导通时间结束时,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停止电流的供给而开始断开(OFF)时间。断开时间也被称作休止时间。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在断开时间结束时,再次对加工间隙施加电压。这样,电流脉冲被反复供给至加工间隙,从而工件的材料被去除。为了协调材料去除速度、面粗糙度以及形状精度,金属线放电加工过程(process)被分割成数次加工阶段。在金属线放电加工过程之前,先对各加工阶段决定XY平面内的工具路径与加工条件。首先,金属线电极在第I工具路径上移动,工件通过大能量(energy)而粗略地成形。此种粗略加工被称作“粗切割(first cut)”。当粗切割结束时,在切断面上残留有多余的材料,切断面的面粗糙度不满足要求。接下来,切断面通过小能量而以高形状精度受到精加工。此种精加工包括数次加工阶段,被总称作“二次切割(second cut)”。在二次切割中,越往后的加工阶段,加工间隙越小,工具路径越接近制品的轮廓。多余的材料被一点点地去除,从而满足对形状精度和面粗糙度的要求。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其检测工件的厚度(以下称作“板厚”)并根据板厚来变更加工条件。加工条件例如为导通时间、断开时间、电流脉冲的波峰(peak)、介电性液的喷射压力。这些文献的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中,在板厚急遽变化的位置(以下称作“阶差位置”),加工条件的变更有时会有所延迟。专利文献6公开了一种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其基于工件的三维形状数据(data)来算出板厚,并根据板厚来变更加工条件。三维形状数据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装置而制作。基于三维形状数据而推算的阶差位置有时与实际的阶差位置不同。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公昭59-33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公昭63-2588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公平2-29453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3237895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专利3399736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专利特开2007-2900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通过更准确地指定阶差位置,能够在阶差位置的附近顺畅地变更加工条件。用以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一种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使金属线电极(8)在制品轮廓(P)朝偏移(offset)方向偏移后的工具路径(Q)上移动,将厚度发生变化的工件(7)加工成制品,此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阶差位置推算机构(21),基于所述制品的三维形状数据来推算所述工件的厚度急遽变化的阶差位置,以生成推算阶差位置(Ps);阶差位置检测机构(37),在所述工件的加工过程中检测所述工件的实际的阶差位置(Qs);以及阶差位置修正机构(38),基于所述实际的阶差位置来修正所述推算阶差位置。只要推算阶差位置(Ps)存在于制品轮廓(P)上,实际的阶差位置(Qs)存在于工具路径(Q)上即可。阶差位置修正机构(38)只要将推算阶差位置(Ps)修正为实际的阶差位置(Qs)朝所述偏移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后的位置即可。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推算阶差位置基于在粗切割过程中检测出的实际的阶差位置而受到修正。因此,在二次切割中,能够基于更准确的阶差位置来变更加工条件。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主要表示图I中的NC装置的框图。图3是表示工件的一例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图3的工件的一例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进行说明。如图I中所示,加工槽5安装在机架(bed)上。平台(table)6设在加工槽5中,工件7被固定在平台6上。加工槽5被介电性液填满。金属线电极8由上侧金属线导杆及下侧金属线导杆来铅垂地支撑着。上侧金属线导杆被收容在上喷嘴(nozzle)组件3中,下侧金属线导杆被收容在下喷嘴组件4中。上下喷嘴组件3、4以夹着工件7的方式而配置。上下喷嘴组件3、4具备向金属线电极8喷射介电性液的喷嘴。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包括CAD装置10、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Manufacturing, CAM)装置 20 以及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 NC)装置 30。金属线放电加工装置更具备电源装置(未图示),所述电源装置对工件7与金属线电极8之间形成的加工间隙施加电压。通过执行被读入通用电脑的辅助存储装置中的CAD程序(program),CAD装置10得以实现。通过CAD程序的执行,获得制品的三维形状数据。该三维形状数据经由网络(network) 11被输出至CAM装置20。如图2中所示,CAM装置20作为阶差位置推算机构21发挥功能,所述阶差位置推算机构21基于制品的三维形状数据,推算出制品轮廓P上的第I板厚tl急遽变成第2板厚t2的阶差位置Ps。如图3中所示,阶差位置Ps存在于制品轮廓P上。制品轮廓P也被称作程序轨迹。阶差位置推算机构21与板厚数据相关联地生成推算阶差位置Ps。而且,CAM装置20作为NC程序生成机构22发挥功能,所述NC程序生成机构22生成用于执行金属线放电加工的NC程序。NC程序包括推算阶差位置Ps、控制开始位置P1、控制结束位置 2、板厚数据七132、偏移量δ以及偏移方向。如图4中所示,工件7在控制开始位置Pl处具有第I板厚tl,工件7在控制结束位置P2处具有第2板厚t2。控制开始位置Pl与控制结束位置P2规定了控制范围d。当金属线电极8位于控制范围d内时,第I加工条件可顺畅地变更为第2加工条件。第I加工条件适合于第I板厚tl,第2加工条件适合于第2板厚t2。由于加工条件的急遽变更有时会导致金属线电极8的断裂,因此须规定控制范围d。金属线电极8在加工过程中于XY平面上移动的路径(以下称作“工具路径”)Q如图3中所示。工具路径Q是制品轮廓P向偏移方向偏移了偏移量S的线。偏移方向是相对于制品轮廓P的法线方向。如图2中所示,NC装置30包含输入装置31、存储装置32、处理装置33,且具有下述功能,即,修正制品轮廓P上的推算阶差位置PS,并且进行金属线放电加工。输入装置31例如包含键盘(keyboard)、鼠标(mouse)。操作者能够使用输入装置31来指示NC程序的执行。存储装置21例如包含硬盘(hard disk),能够存储NC程序。NC程序是用于对工件(work)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肥祐三向后正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沙迪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