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湿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124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湿交换器,包括机体,机体的两端头为开口结构,一端设置有进风导板,另一端设置有引风机,机体内位于底部设置有水箱,机体内从进风导板一端往引风机一端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挡水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对堆纱房增湿效果好,保证了堆纱房内产品的回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领域,具体是一种增湿交换器
技术介绍
在纺纱领域中,堆纱房是和生产区域分离的,所以其得不到纺织工艺空调温湿度控制。造成产品和堆纱房环境温湿度达不到要求,一直以来都存在回潮率不能达标的难点。在常规下回潮率8. 5%以内,目前只能在5. 8%.,相对的就造成各产品成包重量的直接效益 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湿交换器,解决堆纱房内回潮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增湿交换器,包括机体,所述的机体的两端头为开口结构,一端设置有进风导板,另一端设置有引风机,机体内位于底部设置有水箱,机体内从进风导板一端往引风机一端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挡水板。所述的喷淋装置包括有喷淋管、设置于喷淋管管壁上的喷头和与喷淋管、水箱连接的水泵。所述的机体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滑动滚轮。所述的喷淋管为两排喷淋管结构。本专利技术对堆纱房内输送具有一定湿度的水雾,提高堆纱房内的相对湿度,保证产品的回潮率;本专利技术产用喷淋装置对待输送的空气进行喷淋增湿,且在喷淋装置的后端设置挡水板,防止过水导致水雾的外喷,本专利技术机体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滑动滚轮,保证了本专利技术可移动至任何地方放置使用,保证了使用的方便简单。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见图I,一种增湿交换器,包括机体I和设置于机体底部端面上的滑动滚轮2,机体I的两端头为开口结构,一端设置有进风导板3,另一端设置有引风机4,机体I内位于底部设置有水箱5,机体I内从进风导板3 —端往引风机4 一端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挡水板9,喷淋装置包括有两排喷淋管6、设置于两排喷淋管6管壁上的喷头7和与两排喷淋管6、水箱连接的水泵8。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原理外部空气由进风导板3进入机体I内,先经喷淋装置雾化处理,然后经挡水板9过水,雾化后的雾气最后由引风机4引出机体I外,对堆纱房进行增湿 处理。权利要求1.一种增湿交换器,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的两端头为开口结构,一端设置有进风导板,另一端设置有引风机,机体内位于底部设置有水箱,机体内从进风导板一端往引风机一端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挡水板。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增湿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装置包括有喷淋管、设置于喷淋管管壁上的喷头和与喷淋管、水箱连接的水泵。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增湿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滑动滚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湿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管为两排喷淋管结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湿交换器,包括机体,机体的两端头为开口结构,一端设置有进风导板,另一端设置有引风机,机体内位于底部设置有水箱,机体内从进风导板一端往引风机一端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挡水板。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对堆纱房增湿效果好,保证了堆纱房内产品的回潮率。文档编号F24F6/14GK102635915SQ201210086040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耿涛 申请人:安徽省含山县顺天纺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含山县顺天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