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涂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包括进料口、料盒本体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置在料盒本体的下部和上部,进料口和料盒本体之间设有分压分流通道,出料口和料盒本体之间设有分压分流通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料盒为完全封闭的结构,可以防止挥发性溶剂的挥发;通道的弯折连接、第二分压分流通道的多个分流口,以及料盒主体的多个分压分流腔的共同作用,使涂布出口附近的压强达到一致的效果,确保涂布重量的一致性;由于凹版辊转动的带动作用和料盒的狭长结构,在料盒主体的两个分压分流腔区域形成了持续翻滚的涡流,可完全确保浆料中的颗粒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有效避免沉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涂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浆料沉降、防止挥发性溶剂挥发、以及提高涂布一致性的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
技术介绍
由于二次电池能够通过反复充电和放电而被持续使用,因此二次电池与一次电池相比更加经济。目前,由于二次电池能够以小体积提供大容量而池被广泛地用作移动电子和电气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式摄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的驱动源。这种二次电池包括镍铬电池、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镍锌电池、锂二次电池等。在这些二次电池中,锂二次电池由于具有小型化潜力以及大容量、高工作电压和高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等而得到最为广泛的使用。锂二次电池一般包括电芯、用于容纳电芯的包装壳,以及灌注在包装壳内的电解液组成,其中,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于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根据包装壳的材质,锂二次电池可被分为硬壳电池和软包装电池。此外,硬壳电池又可分为圆柱形电池和棱柱形电池。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而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在此,为了增加正极片和负极片以及隔膜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在正极片、负极片或隔膜的表面设置功能膜(如在隔膜表面设置三氧化二铝陶瓷涂层等)的手段。目前,功能膜主要是通过使用带有微凹印辊的微凹印涂覆装置而涂布在正极片、负极片或隔膜的表面。然而功能膜的涂布往往需要引入挥发性溶剂,因此原有的凹版印刷涂布料盒的敞开式结构就不能满足其阻止溶剂挥发的需求,有必要开发封闭式料盒来满足其需求。但同时由于封闭式料盒内的压力受到进料口和出口料的位置的干扰,因此很难保持一致,导致涂布重量的一致性很难控制。另外,由于现有封闭式料盒中浆料极易沉降,导致沉降颗粒团聚形成大颗粒而刮伤涂布辊。基于上述原因,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涂布出口处的压强一致性好,同时可保证浆料先进先出,料盒中无浆料沉降现象的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以防止涂布时挥发性溶剂的挥发、防止浆料的沉降、提高涂布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涂布出口处的压强一致性好,同时可保证浆料先进先出,料盒中无浆料沉降现象的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以防止涂布时挥发性溶剂的挥发、防止浆料的沉降、提高涂布的一致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包括进料口、料盒本体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置在料盒本体的下部和上部,所述进料口和料盒本体之间设有分压分流通道,所述出料口和料盒本体之间设有分压分流通道。整个料盒为封闭的腔体。、作为本专利技术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的一种改进,所述料盒主体为立式放置,包括与凹版辊紧密配合的圆弧区域、上下分布的第一分压腔和第二分压腔、以及上凹版刮刀安装面和下凹版刮刀安装面。其中的圆弧区域使凹版辊圆弧面作为料盒主体可以转动的壁面,此壁面的转动将浆料带出。料盒主体为立式放置,因此重力也起到了相应的分压分流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分压腔和进料口之间依次设有第二分压分流通道和第一分压分流通道。其中所述进料口与第一分压分流通道之间、第一分压分流通道和第二分压分流通道之间,以及第二分压分流通道和料盒主体之间均为垂直连接。 作为本专利技术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分压分流通道和第一分压分流通道为弯折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分压分流通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作为本专利技术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分压腔和出料口之间设有第三分压分流通道。料盒主体与第三分压分流通道之间为垂直连接。所述各通道以及料盒主体均设计为小尺寸截面,并且与进口连接通道为渐开式,与出口连接通道为渐缩式。作为本专利技术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料口为至少两个。作为本专利技术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料口位于料盒主体中部,所述出料口位于料盒主体的两端。作为本专利技术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分压分流通道为渐缩式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整个料盒及其通道结构是由流体动力学仿真,针对具体浆料流变特性,以各个关键尺寸为参数,以涂布重量一致性和浆料先进先出无沉降为目标优化而得,因此此料盒的具体结构尺寸完全由浆料的流变特性以及是否易沉降等特性所决定。相对于现有技术,首先,本专利技术的料盒为完全封闭的结构,因此可以防止挥发性溶剂的挥发;其次,通道的弯折连接以及第二分压分流通道的多个分流口,以及料盒主体的多个分压分流腔的共同作用,使涂布出口附近的压强达到一致的效果,确保涂布重量的一致性;再次,由于凹版辊转动的带动作用,能使浆料先进先出,同时凹版辊转动的带动作用和料盒的狭长结构,在料盒主体的两个分压分流腔区域形成了持续翻滚的涡流,此涡流可完全确保浆料中的颗粒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有效避免沉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其中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I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封闭式凹版印刷涂布均压分流料盒,包括进料口 I、料盒本体4和出料口 11,进料口 I和出料口 11分别设置在料盒本体4的下部和上部,进料口 I和料盒本体4之间设有分压分流通道,出料口 11和料盒本体4之间设有分压分流通道。整个料盒为封闭的腔体。其中,料盒主体4为立式放置,包括与凹版辊6紧密配合的圆弧区域7、上下分布的第一分压腔5和第二分压腔8、以及上凹版刮刀安装面9和下凹版刮刀安装面4。其中的圆弧区域7使凹版辊6的圆弧面作为料盒主体4可以转动的壁面,此壁面的转动将浆料带出。料盒主体4为立式放置,因此重力也起到了相应的分压分流作用。第一分压腔5和进料口 I之间依次设有第二分压分流通道3和第一分压分流通道2。其中进料口 I与第一分压分流通道2之间、第一分压分流通道2和第二分压分流通道3之间,以及第二分压分流通道3和料盒主体4之间均为垂直连接。第二分压分流通道3和第一分压分流通道2为弯折连接。第二分压分流通道3包括第一流道301、第二流道302和第三流道303。第二分压腔8和出料口 11之间设有第三分压分流通道10。料盒主体4与第三分压分流通道10之间为垂直连接。各通道以及料盒主体4均设计为小尺寸截面,并且与进口连接通道为渐开式,与出口连接通道为渐缩式。出料口 11为至少两个。进料口 I位于料盒主体4中部,出料口 11位于料盒主体4的两端。第三分压分流通道10为渐缩式结构。实际使用时,浆料由位于料盒本体4下方的进料口 I泵入料盒,进入料盒后先经第一分压分流通道2进行一次分流;之后到达第二分压分流通道3,第二分压分流通道3由多个流道组成(即第一流道301、第二流道302和第三流道303,如图2所示),其中各个流道的尺寸和位置完全由涂布浆料的本身特性所决定(由流体动力学仿真优化而得);经由第二分压分流通道3,浆料达到料盒主体4,料盒主体4为立式放置,料盒主体4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分压分流腔(即第一分压分流腔5和第二分压分流腔8)组成,分压分流腔的结构尺寸完全由涂布浆料的本身特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亮,孙占宇,张盛武,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