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印先专利>正文

人力自动栽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8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合移栽薄土秧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分秧栽秧机构设置在秧箱下面,地轮转动的力通过链轮、链条和曲柄、连杆传递到栽秧手,在曲柄摇杆机构和其它部件的配合下,栽秧手的分秧刀作Q形运行,形成底切分分秧方式和推栽的栽秧方式。地轮转动的力也带动移箱槽轮或槽板移动使秧箱横移送秧;带动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纵向送秧。因此,本机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小巧轻便,适合栽双杂间作稻和各种水稻的宽窄行栽插,适用面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具,特别是用于水稻移栽的农业机具。现在的各种人力插秧机(镇江农机学院编,农机手册(下),Ⅱ-5~Ⅱ-192页,1974,上海人民出版社;CN  86  105216A)存在着如下不足:1.栽插行数多,不适合双杂间作稻双行间作的要求;2.从上向下分秧、插秧、造成机插伤秧、勾秧多;3.必须不断摇动分插秧机构才能插秧;4.科(窝)距控制不方便,均匀性差;5.栽插大苗困难;6.体大苯重、丘陵山区使用不方便;7.机构复杂,制造工艺要求高。为便于起秧,研究成功了秧田育薄土秧技术(李印先、秧田薄土育大苗秧稻株生态及养分变化研究,土壤农化通报,第2卷,第1、2期,106~114页,1987)。秧田薄土秧,稻株根系在有眼农膜上,解决了铲秧起秧的困难,缩短了运秧路程,又便于管水。带土秧能有效地解决漂秧、漏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移栽薄土秧,能满足双杂间作稻双行间作的要求,栽插均匀,可栽大、中、小秧苗,减少伤秧、勾秧,而且结构简单,轻巧灵便,易于改装成人力多行栽秧机和机动栽秧机的人力自动栽秧机。本专利技术采用底切分推栽分秧、栽秧方式,并配有容易调节送秧量的送秧系统,推(拉)着栽秧机前进就能自动栽秧。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栽秧机(见图1、图16、图17、图24),由秧船,机架,地轮,传动机构,分秧、栽秧机构,秧箱和纵、横送秧机构组-->成。机架(见图1、图16、图17、图22、图23)由两个前柱6,两个后柱7,两个机架横梁8,两个前后柱连接板9,推把53(也可将推把53安装在栽秧机前面成拉把53)和推把53与后柱7(或前柱6)的两个连接板531组成。两个前柱6和两个后柱7的顶端都装有滚轮10,两个前柱6顶端的滚轮10,可以安装在连接前柱6的机架横梁上,用机架横梁8的两个足去勾住防磨板39。机架安装在秧船1上。两个前柱6上装有宽行控制板(也可是扳成直角的宽行控制钢丝)44。用角钢做机架,可以不用栽秧手曲柄座131,纵向送秧曲柄(轴)座241,被动链轮轴(曲柄)座501。地轮(见图1、图16、图17、图19、图20)由地轮毂(地轮)3、地轮轴4和叶片5组成。地轮安装在地轮支架(或轴座)2上。也可以将地轮做成两个,安装在两个机架前柱6或秧船1的两边。地轮链轮和链条盒穿轴的地方可以焊轴套油封。传动机构(见图1、图16、图17、图18和图24),由装在地轮轴4上的链轮45,装在被动链轮轴(曲柄)50上的被动链轮46、变速链轮47,纵向送秧传动齿轮49(如果用送秧带102送秧或送秧爪排91送秧,传动齿轮49可以不用,见图16、图17),栽秧手曲柄链轮48、链条51、52和绷紧轮60组成。螺母59将弹簧58套牢在被动链轮轴50上,或将弹簧58安装在地轮轴4上(见图20、图24)。分秧、栽秧机构(见图1、图16、图17、图24、图2、图3、图4、图5和图6),由栽秧手曲柄(曲轴)13,两个栽秧手连杆12,栽秧手梁22(栽两行时栽秧手梁22可以不用,栽多行时用),两个栽秧手柄19(栽秧手柄19可以是不等长,以满足错窝栽插)和手柄19前端的接秧板21,上面的分秧刀(栽秧爪)20,摇杆(曲-->杆)14,两个栽秧手连杆上防磨板15,两个栽秧深浅调节板18和两个弹簧17组成。防磨板15和连杆12上或防磨板15上有一个摇杆运行调节孔16,摇杆(曲杆)14的一端与秧船1上的摇杆座141相连,一端穿连在调节孔16中。防磨板15可与连杆12为一体,做成槽夹或槽孔151,防磨板15也可做成槽夹或槽孔151与连杆12组装,都可防止栽秧手运行时左右摇摆,满足错科栽插。在栽秧手柄19与连杆12活动连接时(栽两行时,栽秧手柄19延长后省去了连杆,栽多行时需增加连杆),组装后栽秧手柄19将受到连杆12的控制,不能左右摆动(见图17)。栽秧手柄19与连杆12固定连接时,摇杆运行调节孔16需做成条眼(见图1、图2、图16)。栽秧深浅调节板18,安装在秧船后面对着栽秧手柄19或连杆12、摇杆14的地方。弹簧17(可以是拉伸、压缩弹簧)连或套在摇杆14与连杆12或防磨板15、栽秧手柄19之间,或栽秧手柄19与秧船1之间,或连杆12与栽秧手柄19之间。栽秧手分秧刀(栽秧爪)20,由2~4个小分秧刀(小分秧爪)组成。分秧刀20与接秧板21和栽秧手柄19的夹角为15~65度。秧箱在栽秧机的上部(见图1、图16、图17、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由分秧器34,两块侧板41,底板40,前横梁38(也可以不用前横梁,将秧箱侧板直接固定在其中一个防磨板39上),后横梁37,上横梁36,两个防磨板39组成。用传送带送秧时,增加送秧筒99,送秧带102,送秧带抬棍101(见图16)。后横梁37上装有2×2n+1或2×2n+2(n≥2)个分秧器(分秧器34如分成两组,一组分秧器的下部稍长,可适合错窝栽插),分秧器的形状侧视似嘴形,或指头形。相邻两个分秧器34即可组成一个秧门,或是纵向送秧棍35、秧箱后横梁37与两个分秧器34共同组成秧门。为增加分秧器的压秧力,分-->秧器34的上部可以加上增力杆33,增力杆33上部固定在上横梁36上。后横梁37面向栽秧手的一面,可做成与秧门同数量的槽口,以利栽秧手对准秧门。防磨板39分别安装在前、后横梁38、37上或附近的秧箱侧板下面,并在两个前柱6和两个后柱7顶端的滚轮10中移动。在侧板41后端开有不同高度的一组拦秧钢丝穿入孔57,孔中装有拦秧钢丝42,拦秧钢丝42的高度可随秧苗的高矮进行调节。秧箱在分秧、栽秧机构对面,从上向下分秧时,用两个一组的分秧器和纵向送秧棍或送秧爪排或秧箱后横梁组成秧门,也能提高栽秧质量。送秧机构分为纵、横送秧两部份(见图1、图16、图17、图14和图15),横向送秧机构由装在被动链轮轴(曲柄)50上的圆柱凸轮29,固定在秧箱上的移箱销轴梁11和移箱销轴30及连在一起的移箱销子31组成。横向送秧也可用移箱槽板89(图15),将移箱槽板89固定在秧箱下面的移箱槽板固定架84上(见图16、图17),穿连在被动链轮曲柄(轴)50的移箱连杆85,另一端与送秧杆86相连,送秧杆86受送秧杆控制卡88所控制,在送秧杆86上有可转动的移箱头87,移箱头87上有弹簧片103。纵向送秧机构由装在被动链轮轴50上的传动齿轮49,齿轮23,曲柄24,连杆25,摆板26,齿板27,棘轮28,与棘轮同轴的纵向送秧棍35和摆板运行控制板32,齿板运行控制卡43组成(见图1)。传动齿轮49、齿轮23也可以是链轮,用链条将传动链轮49和链轮23相连。在齿板27和摆板26上开有送秧量调节孔55和56。纵向送秧棍35(图9)可安装在分秧器34下面,其轮沿超出分秧器34下部一定高度,宽槽是分秧刀运行的通道,窄槽卡进分秧器34的下部,以保证两个分秧器之间的宽度-->不变。纵向送秧棍35(图10、图11),也可安装或穿在分秧器34中,使纵向送秧棍卡压在分秧器34的下部,在纵向送秧棍35与分秧器34的接触处分秧器可弯曲1/4圆弧以上。纵向送秧也可以由绷套在秧箱上部送秧筒99上和纵向送秧棍35上的送秧带102传送(见图16),纵向送秧棍35和送秧筒99可仍然由棘轮28齿板27转动;也可由安装在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秧船,机架,地轮,传动机构,分秧、栽秧机构,秧箱和纵、横送秧机构组成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分秧、栽秧机构设置在秧箱下面。

【技术特征摘要】
CN 1992-11-10 92111968.21、一种由秧船,机架,地轮,传动机构,分秧、栽秧机构,秧箱和纵、横送秧机构组成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分秧、栽秧机构设置在秧箱下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机架前柱[6]上装有栽秧手曲柄(曲轴)[13],曲柄上连着栽秧手连杆[12],连杆[12]上连接着栽秧手柄[19],栽秧手柄[19]的另一端是接秧板[21],上面有分秧刀(栽秧爪)[20],连杆[12]上装有防磨板[15],连杆[12]和防磨板[15]或防磨板[15]上有摇杆运行调节孔[16],摇杆(曲杆)[14]的一端与秧船[1]上的摇杆座[141]相连,一端穿连在调节孔[16]中,防磨板[15]可与连杆[12]为一体,做成槽夹或槽孔[151],防磨板[15]也可做成槽夹或槽孔[151]与连杆[12]组装。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秧船[1]后面对着栽秧手柄[19]或连杆[12]、摇杆[14]的地方,安装有栽秧深浅调节板[18]。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弹簧[17]连或套在摇杆[14]与连杆[12]或防磨板[15]、栽秧手柄[19]之间,或连杆[12]与栽秧手柄[19]之间,或栽秧手柄[19]与秧船[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栽秧手分秧刀[20]与接秧板[21]及栽秧手柄[19]之间的夹角为15~65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地轮轴[4]上装有链轮[45],被动链轮轴(曲柄)[50]上装有被动链轮[46]、变速链轮[47],被动链轮[46]通过链条[51]与链轮[45]相连,变速链轮[47]通过链条[52]与栽秧手曲柄[13]上的链轮[48]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机,其特征在于被动链轮[46]可以是不同齿数的一组链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自动栽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印先
申请(专利权)人:李印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