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向阀砂滤器,主要用于家用泳池的水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包含水泵、拉杆、换向阀芯、阀盖、滤盘、中管、砂桶、滤砂、粗滤篮、透明螺母盖、排污管及过滤管。其优点在于:透明螺母盖可以观察桶内的水工作情况,并可取下进行清理脏物;由于有了透明桶螺母盖可以减少了只为观察压力变化而进行清理工作所配备的压力表;换向阀芯可以利用同一管道进行正向和逆向工作;砂桶本体与底座整体连接,降低成本;粗滤篮与桶盖连接一整体,既能为中管起支撑作用又可为水进入砂面前进行初次过滤;水泵马达主体安装在砂桶底部,可以减少一根阀类与水泵直接连接的中间连接管并节约空间。综合上述,具备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实用性强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换向阀砂滤器,主要用于家用泳池的水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提高对水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在现有的砂滤器行业中有各种各样的水处理方式,但其砂滤器结构一般都较为复杂,既浪费了材料又增加了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装配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换向阀砂滤器,可减少安装步骤并减轻装配的工作强度,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节约资源、成本更低,效益更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换向阀砂滤器,包括砂桶、桶盖、粗滤篮、中管、滤盘、阀芯、阀体和拉杆; 所述阀芯为圆筒形,阀芯壁上设有6个孔,6个孔的轴线与阀芯轴线垂直并相交,其中孔I和孔IY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并由连通管连接; 孔II和孔III设在连通管的一侧并且为连通关系,即水从其中一个孔进入只能从另一个孔流出;?LV和孔VI设在连通管的另一侧;孔II与孔V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孔III设在孔II与孔IV之间,孔VI设在孔I与孔V之间;所述孔III与孔IV轴线的夹角为Y,孔IV与孔V轴线的夹角为a,孔VI与孔V轴线的夹角为P ;连通管底部中央,即经过阀芯轴线处,设有拉杆连接柄; 进一步所述连通管上部中央,即经过阀芯轴线处,设有圆柱形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孔II与孔III通过管件连接。优选地,所述连通管底部设有挡板将孔II、孔III与孔V、孔VI隔开,挡板的高度与孔IV到阀芯底部的距离一致;所述阀芯上还设有隔绝孔II、孔III与上部空间的隔板,隔板连接连通管与孔II、孔III侧的阀芯内壁,以实现孔II和孔III的连通关系,采取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一体化注塑成型,生产成本低。所述阀体包括阀盖和阀座,阀座设在砂桶底部并与砂桶为一体化结构,阀座底部中央设有圆孔I,阀芯上的拉杆连接柄从该孔穿出并与该孔为转动密封连接,拉杆连接柄的穿出部分与拉杆连接; 阀盖顶部设有中管连接孔,阀盖与阀体相互配合构成阀体,阀体内腔大小与阀芯配合并将阀芯容纳在内,阀体壁上设有孔VII、孔VIII、孔IX和孔X,各孔的轴线与阀芯轴线垂直并相交,并与阀芯上6个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孔VII连接进水管,孔VIII连接砂桶底部内腔,孔IX连接过滤管,孔X连接排污管;所述孔VII和孔VIII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孔IX在该直线的一侧,孔X在该直线的另一侧SLVII与孔X轴线的夹角为a+p,孔IX与孔VII轴线的夹角为a+ Y ;进一步阀盖的中管连接孔内设有与阀芯上的固定件配合的限位圆孔II;进一步阀盖与阀座通过螺钉连接;进一步,所述过滤管、排污管与砂桶为一体化结构; 滤盘设在阀盖上方,滤盘之下为砂桶底部内腔,滤盘上设有中管,中管下端与阀盖上的中管连接孔密封连接,中管上端与粗滤篮下端连接,粗滤篮近上端处与桶盖连接,桶盖与砂桶密封;粗滤篮上端密封;在滤盘之上,中管之外,粗滤篮之下的砂桶里盛有滤砂; 进一步,粗滤篮上端采用透明螺母盖密封,可以观察桶内水的工作情况,并可取下进行清理脏物,代替了传统砂滤器上根据压力而进行反冲洗工作所配备的高昂的压力表; 优选地,粗滤篮与桶盖为一体化结构,既能为中管起支撑作用又可为水进入砂面前进行初级过滤; 优选地,前述a为45°为45°、、为45°,此时阀芯和阀体上各孔的分布最为合理,减小了水路中的阻力; 优选地,所述砂桶底部还设有进水孔,所述阀盖上设有扣合结构,该扣合结构与进水孔扣合产生的内腔连接孔VII ; 优选地,所述砂滤器还包括底座,底座与砂桶为一体化结构,砂桶与底座整体连接,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 进一步,水泵设在该底座内,所述进水孔连接水泵的出水口,和传统砂滤阀比起来可以减少一根中间连接管,减少了连接通路,减少了水路中的阻力,从而大大提升了水泵马达的效率。进一步,所述阀芯为金属铸件、冲压焊接件或塑料成型件。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阀芯的立体 图2为本专利技术阀芯的截面图3为本专利技术砂桶的俯视图,该图示出了孔VII、孔VIII、孔IX以及孔X在阀座上的部分; 图4为本专利技术阀盖的立体 图5为本专利技术反冲时的工作示意 图6为本专利技术反冲时阀体孔与阀芯孔的配合示意图,其中上图为阀体孔示意图,下图为阀芯孔的轴线示意 图7为本专利技术过滤时的工作示意 图8为本专利技术过滤时的阀体孔与阀芯孔的配合示意图,其中上图为阀体孔示意图,下图为阀芯孔的轴线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阀芯的挡板的结构示意 图中标号1-孔1、2_孔II、3-孔III、4-孔IV、5-孔V、6-孔VI、7-连通管、8-隔板、9-圆柱形固定件、10-拉杆、11-桶盖、12_粗滤篮、13_中管、14_滤盘、15_阀芯、16_砂桶、17-孔VII、18-孔VIII、19-孔IX、20-孔X、21-拉杆连接柄、22-圆孔I、23-砂桶底部内腔、24-过滤管、25-排污管、26-限位圆孔II、27-透明螺母盖、28-滤砂、29-底座、30-水泵、31-阀盖、32-阀体、33-中管连接孔、34-进水孔、35-扣合结构、36-挡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I、所示,换向阀砂滤器,包括砂桶16、桶盖11、粗滤篮12、中管13、滤盘14、阀芯15、阀体和拉杆10 ; 所述阀芯为圆筒形,阀芯壁上设有6个孔,6个孔的轴线与阀芯轴线垂直并相交,其中孔I I和孔IV 4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并由连通管7连接;孔II 2和孔III 3设在连通管的一侧,?LV 5和孔VI 6设在连通管的另一侧; 所述连通管底部设有挡板35将孔II、孔III与孔V、孔VI隔开,挡板的高度与孔IV到阀芯底部的距离一致;所述阀芯上还设有隔绝孔II、孔III与上部空间的隔板8,隔板连接连通管与孔II、孔III侧的阀芯内壁,以实现孔II和孔III的连通关系; 孔II 2与孔V 5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孔III 3设在孔II 2与孔IV 4之间,孔VI 6设在孔I I与孔V 5之间;所述孔III 3与孔IV 4轴线的夹角为Y,孔IV 4与孔V 5轴线的夹角为a,孔VI 6与孔V 5轴线的夹角为P ;所述阀芯上还设有隔绝孔II 2、孔III3与上部空间的隔板8,隔板连接连通管7与孔II 2、孔III 3侧的阀芯内壁;连通管底部中央,即经过阀芯轴线处,设有拉杆连接柄21 ;所述连通管上部中央,即经过阀芯轴线处,设有圆柱形固定件9 ; 所述阀体包括阀盖31和阀座32,阀座设在砂桶底部并与砂桶为一体化结构,阀座底部中央设有圆孔I 22,阀芯上的拉杆连接柄从该孔穿出并与该孔为转动密封连接,拉杆连接柄21的穿出部分与拉杆10连接; 阀盖顶部设有中管连接孔33,阀盖与阀体相互配合构成阀体,阀体内腔大小与阀芯配合并将阀芯容纳在内,阀体壁上设有孔VII 17、孔VIII 18、孔IX 19和孔X 20,各孔的轴线与阀芯轴线垂直并相交,并与阀芯上6个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孔VII连接进水管,孔VIII连接砂桶底部内腔23,孔IX连接过滤管24,孔X连接排污管25 ;所述孔VII和孔VIII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孔IX在该直线的一侧,孔X在该直线的另一侧;孔VII与孔X轴线的夹角为a+0,孔IX与孔VII轴线的夹角为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校波,
申请(专利权)人:陈校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