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场的布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6110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场的布局,包括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鱼类养殖区、河蟹养殖区、尾水净化区,其中鱼类养殖区的尾水排入河蟹养殖区,河蟹养殖区的尾水排入尾水净化区,尾水净化区出口的水再引入鱼类养殖区。河蟹养殖区的水也可直接导入鱼类养殖区,鱼类养殖区的水也可直接导入尾水净化区的一级净化池。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节约尾水净化区面积、改善河蟹品质、实现养殖尾水和营养性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场的布局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作为一个产业,解决了部分就业,提供了高蛋白的食品。这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来说不可或缺。这也是我国近年来养殖产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原因。水产养殖一方面需要清洁的水源,另一方面对水质也有负面影响。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和2007年蓝藻的暴发,使沿湖水产养殖污染排放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削减养殖污染,我们首先进行了养殖污染强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污染主要是氮(N)、磷(P)的污染。实现池塘养殖N、P减排,养殖水的净化处理很重要。水 质净化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净化法。养殖池塘排出的水主要是N、P等营养盐的污染,生物净化法是目前水产养殖水质净化的关键性技术方法之一。生物净化过程是生态养殖的一部分,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清洁环境的低投资、高效益,便于应用、发展潜力巨大的新 兴技术,它利用特定生物对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达到减缓或最终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对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的作用。在生物净化技术中,研究较多的有微生态制剂、大型藻类、螺贝类及其它水生动植物。生物净化过程与参与净化的生物的量有关,而生物量的增加都有一定的周期,并受尾水水质的影响。鱼类养殖池氮(N)、磷(P)排放量较高,河蟹池塘排放量很低,并具有较强的净化潜力。由于蟹池水草的净化和抑制作用,蟹池微藻浓度很低,河蟹由于缺乏微藻所含的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感官品质会欠佳。将鱼、蟹池串联,鱼池的肥水引入蟹池,不仅可充分发挥蟹池的净化潜力,还可改善河蟹感官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我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场规划方案,不仅实现了氮(N)、磷(P)的减排和循环利用,节约了净化区面积,还利用养殖尾水改善了河蟹的感官品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米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场的布局,包括鱼类养殖区,河蟹养殖区,尾水净化区,所述的鱼类养殖区占整个水产养殖场面积的15 50%,河蟹养殖区占整个水产养殖场面积的45 80%,尾水净化区占整个水产养殖场面积的3飞%,其中鱼类养殖区的尾水排入河蟹养殖区,河蟹养殖区的尾水排入尾水净化区,尾水净化区出口的水再引入鱼类养殖区循环利用。所述的鱼类养殖区放养的鱼种选自草鱼、鳊鱼、鲫鱼、花鲢或白鲢,但必须有占整个水产养殖场面积的4%以上的池塘放养草食性鱼类。所述鱼类养殖区可投喂蟹类养殖区和净化区长出的过多的浮萍、伊乐藻等水草。所述的蟹类养殖区的中间为浅水区,蟹类养殖池的四周是做为早期河蟹生活场所的环沟,其比中间浅水区深1(T40厘米;所述浅水区占蟹类养殖池面积的5(T70%,所述环沟占蟹类养殖池面积的30飞0%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浅水区占蟹类养殖池面积的60% ;所述浅水区栽种有水草,水草种植呈条块状,交叉分布;所述水草包括伊乐藻、苦草和轮叶黑藻;其中,伊乐藻占池塘底部面积的2(T40%,轮叶黑藻占池塘底部面积的15 25%,苦草占池塘底部面积的5 15%,池塘底部其余区域未种植水草。河蟹放入前将浅水区用密网围住,以防河蟹将水草嫩芽吃掉影响水草存活,从而影响系统的原位修复功能;也可在上年度河蟹起捕后即种水草,次年蟹种放入时水草均已存活并有一定生物量,蟹种不会对其造成威胁。所述尾水净化区的面积占养殖区的3 5%,尾水净化区为长条状净化池,按照尾水流向分成前中后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级净化池,栽种空心菜,占净化区总面积5 15% ;第二部分栽种紫背浮萍,占总净化区面积15 30% ;第三部分栽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占总净化区55 80%,其中伊乐藻栽种面积占第三部分区域50%,轮叶黑藻和苦草栽种面积各占第三部分区域25%,交叉分布;净化区三个部分筑坝分隔,涵管相通。所述河蟹养殖区的水可直接导入鱼类养殖区,鱼类养殖区的水可直接导入尾水净化区的一级净化池。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I.由于本专利技术中配置了草食性鱼类养殖池,而且尾水净化区和河蟹养殖区栽种的水生植物均是草食性鱼类喜食品种,因而可将过度生长的水草收割后投喂草食性鱼类,实现水草资源化利用,避免水草的二次污染。2.由于本专利技术中河蟹池塘布局于养鱼池塘的下游,养鱼池塘的肥水排入蟹池,可通过食物链为河蟹提供生长所必须的风味营养素,改善河蟹体色。3.河蟹池塘的水草也可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减轻尾水净化区的净化负荷,因此尾水净化区的面积仅为整个养殖区面积的3%飞%即可满足净化需求。4.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既节约了用水量,又降低了外源水带入的病害和污染风险。5.本专利技术经济实用,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布局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I所示,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包括鱼类养殖区,河蟹养殖区,尾水净化区,所述的鱼类养殖区占整个水产养殖场面积的15 50%,河蟹养殖区占整个水产养殖场面积的45 80%,尾水净化区占整个水产养殖场面积的3飞%,其中鱼类养殖区的尾水排入河蟹养殖区,河蟹养殖区的尾水排入尾水净化区,尾水净化区出口的水再引入鱼类养殖区循环利用。实施例一 一个500亩的河蟹养殖场,池塘已改造过,每个池塘1(T30亩,起初无分开的进、排水渠 道。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进行改造,采用PVC管道将进、排水分开,将原来的进水河道25亩改造成尾水净化区,一级净化区3亩,栽种茭白,二级净化区5亩,栽种紫背浮萍,三级净化区17亩,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种,面积比为50 25 :25,交叉种植,于4月中旬前种好。蟹类养殖池的池塘内水草在上年12月20日前栽种,载种的水草包括伊乐藻、苦草和轮叶黑藻。伊乐藻占池塘底部面积的30%,轮叶黑藻占池塘底部面积的15%,苦草占池塘底部面积的15%,水草种植呈条块状,交叉分布。 25亩养鱼池一个,放养草鱼、鳊鱼、鲫鱼、少量花鲢、白鲢。养鱼池的水除流入净化区,也可直接注入蟹类养殖池的池塘。3月I日左右放入蟹种,6月以后依次将池塘、净化区的过密水草及时稀疏,将匀出的水草投喂鱼类。养殖区换出的水进入净化区,净化过的水在需要时注入养殖区。实施过程中净化区下游水质监测结果显示TN < lmg/L, TP < 0. 08mg/L, COD<5mg/L,无病害发生,亩效益提高250元/亩,产品达绿色食品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标准,感官鉴定结果显示与阳澄湖蟹无显著差异。实施例二 一个1083亩的养殖区域,池塘已改造过,每个池塘1(T30亩,进、排水渠道分开。进水渠道中种植伊乐藻、苦草,放花白鲢。排水渠道中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进行改造,将原来的进、排水主河道106亩进行生态改造成尾水净化区,筑坝分隔成三级,涵管相通。一级净化池12亩,栽种空心菜;二级净化池25亩,栽种紫背浮萍;三级净化池69亩,栽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三种水草栽种面积比为50 :25 25,交叉种植,于4月中旬前种好。蟹类养殖池的池塘内水草在上年12月20日前栽种,载种的水草包括伊乐藻、苦草和轮叶黑藻,伊乐藻占池塘底部面积的35%,轮叶黑藻占池塘底部面积的10%,苦草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清沈建明顾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阳澄湖消泾虾蟹产销专业合作社苏州大学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