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691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6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容器,包括容器主体、盖身、折盖和弹性件。盖身固定在容器主体上,折盖的一侧转动连接在盖身上,另一侧可开合地与盖身配合。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盖身上;弹性件的另一端在折盖的另一侧与盖身结合时受折盖挤压而向弹性件的固定在盖身上的一端靠拢,在折盖的另一侧与盖身分开时弹开折盖并回复自然伸展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包装容器利用弹性件的回弹,使折盖自动弹开,从而打开包装容器,因此,取物极其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随着包装市场蓬勃发展,物品包装要求日益提高,颗粒状食品或药品的包装方法也要随着市场需求而提高。大多数现有的颗粒状物品的包装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盖体,盖体通常可旋转地配合在容器主体上,通过旋转盖体而开启容器主体以取出内容物,取用完毕再将盖体旋回容器主体上。这种包装容器在取用内容物时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取用内容物的包装容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包装容器,包括容器主体、盖身、折盖和弹性件;所述盖身固定在容器主体上,所述折盖的一侧转动连接在盖身上,另一侧可开合地与盖身配合;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盖身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在折盖的另一侧与盖身结合时受折盖挤压而向弹性件固定在盖身上的一端靠拢,在折盖的另一侧与盖身分开时弹开折盖并回复自然伸展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盖身一端向外延伸有翼板,所述弹性件固定在盖身的翼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翼板的自由端设有折页,所述折盖通过折页而转动连接在盖身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片座、扣片和弹片,所述扣片从弹片座上伸出,所述弹片从弹片座的一端弯折形成,所述扣片的自由端相对于扣片与弹片座相连接的一端更靠近弹片座形成弹片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翼板上设置卡槽,所述弹片座插入卡槽内,所述扣片嵌入翼板中,从而使弹性件固定在翼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容器口端,所述盖身的顶部向内延伸有凸缘,所述凸缘与容器口端的顶面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容器口端,所述容器口端外侧环设有凹陷的容器卡槽,所述盖身的内壁上凸设有扣块,所述扣块扣入容器扣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容器口端,所述容器口端的底部对称地设有定向凸块,所述盖身外对称地设有定向骨位,所述定向骨位套在容器口端的定向凸块上。进一步地,所述盖身前端安装有卡扣,所述折盖上对应于卡扣设有扣钩,所述扣钩与卡扣勾扣时,所述折盖的另一端与盖身结合;所述折盖上设置有按钮,卡扣在按钮的作用下松开扣钩,使折盖的另一端与盖身分开。进一步地,所述盖身的顶部向内延伸有凸缘,所述折盖中部设置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盖身的凸缘内壁间隙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包装容器利用弹性件的回弹,使折盖自动弹开,从而打开包装容器,因此,取物极其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容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包装容器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容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包装容器的弹片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容器在开启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容器在开启状态时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6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包装容器适用于颗粒状物(如日用品、食品、药品等)的包装。请参看图I至图3以及图5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包装容器包括盖身I、折盖2、弹性件3和容器主体5。盖身I固定在容器主体5上。折盖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盖身I上,另一端与盖身I可开合地配合。弹性件3的一端固定在盖身I上,另一端自然伸展在盖身I和折盖2之间,折盖2的另一侧与盖身I结合时,弹性件3的另一端受折盖2的挤压作用而向弹性件3固定在盖身I上的一端靠拢。折盖2的另一侧与盖身I分开时,弹性件3的另一端弹开折盖2使其相对于盖身I转动,并回弹到自然伸展状态。请同时参看图2至图3,以及图5至图7,容器主体5包括环形的容器口端501,容器口端501外侧环设有凹陷的容器扣槽502 (图7)。容器口端501的底部对称地设有定向凸块503。容器主体5外侧围绕容器口端501设有边台504。盖身I为筒状,盖身I 一侧向外延伸有翼板101,翼板101上设置卡槽102。翼板101的自由端设有连接折盖2的折页103。较佳地,翼板101从盖身I的下缘延伸形成,并可与容器主体5外壁贴合在一起。盖身I与翼板101相对的一侧安装有卡扣4。卡扣4通过设置在盖身I上的卡扣座104而固定在盖身I上。卡扣4例如通过点胶的方式装入卡扣座104内。盖身I外还对称地设有定向骨位105。定向骨位105套在容器口端501的定向凸块503上,可确保盖身I安装在容器主体5上后不会相对于容器主体5产生水平移动或转动。盖身I的顶部向内延伸有凸缘106,凸缘106与容器口端501的顶面贴合。盖身I的内壁上凸设有扣块107 (如图7所示)。扣块107扣入容器扣槽502内,可确保盖身I安装在容器主体5上后不会从容器主体5上脱落下来。请同时参看图I至图3以及图5至图6,折盖2通过折页103与盖身I连接,并以折页103为轴心可转动。折盖2中部设置密封环201,密封环201与盖身I的凸缘106内壁间隙配合,且密封环201与盖身I的凸缘106内壁之间的间隙为O. I O. 3毫米,以便在不影响折盖2打开的情况下防止昆虫等异物进入容器主体5内。折盖2外缘设置结合边202,结合边202与容器主体5的边台504贴合。折盖2上对应于卡扣4设有扣钩203。扣钩203与卡扣4勾扣时,折盖2相对于盖身I呈关闭状态,即折盖2结合在盖身I上;扣钩203从、卡扣4脱离后,折盖2相对于盖身I呈开启状态。折盖2上还设有按钮204,按钮204对应于卡扣4设置,并且按压按钮204可以使卡扣4松开扣钩203,让扣钩203与卡扣4脱离,使折盖2与盖身I分开。请参看图4,弹性 件3例如为金属片体通过冲压等方式弯折而成,包括弹片座301、扣片302和弹片303。扣片302从弹片座301上伸出,弹片303从弹片座301的一端弯折形成。扣片302的自由端相对于扣片302与弹片座301相连接的一端更靠近弹片座301形成弹片303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弹片303和扣片302分别位于弹片座301的两侧。请同时参看图4和图7,将弹性件3的弹片座301插入卡槽102内,扣片302由于受到挤压而向弹片座301靠近,当弹片座301插入到位后,扣片302回弹并嵌入翼板101中,从而使弹性件3固定在翼板101上。此时,弹片303自然伸展于翼板101和折盖2之间。请同时参看图I至图7,包装容器关闭时,折盖2的扣钩203与盖身I的卡扣4相勾扣。折盖2的密封环201伸入盖身I内。弹片303由于折盖230的挤压作用而向弹片座301靠拢以积蓄弹性势能,并且弹性抵压折盖2与翼板101转动连接的一侧。需要开启包装容器时,按压折盖2上的按钮204,使扣钩203与盖身I上的卡扣4相脱离,此时,弹片303释放弹性势能,于是,折盖2在弹片303的推力作用下自动弹开,并以折页103为轴心而轴向转动,包装容器即被开启。取用内容物后,只需扳动折盖2,使折盖2以折页103为轴心转动,直到折盖2的结合边202与盖身I的边台504贴合,同时折盖2的扣钩203与盖身I上的卡扣4相勾扣,包装容器即呈关闭状态。综上所述,本技术中,折盖2通过折页103与盖身I转动连接,相互配合的扣钩204和卡扣4可实现折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