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文丁专利>正文

张力无损伤绑线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473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6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张力无损伤绑线钳,其绑线钳体为一根刚性杆体,绑线钳体的前部设置有一个开口向上的弧形横槽,在弧形横槽后部的绑线钳体的下部由前向后依次安装有前导轨轮、偏心轮和后导轨轮,在绑线钳体的后部设置有穿装绑线的后绑线穿过孔,在前导轨轮前上部的绑线钳体上设置有前绑线穿过孔,前绑线穿过孔为纵向的长孔,在弧形横槽处的绑线钳体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绑线尾绞紧孔K1和绑线尾绞紧孔K2。它是一种使用时不会咬伤绑线、环绑接效果好、作业效率高的无损伤绑线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线路的拉线钢绞线的绑接装置,主要应用于电力线路的拉线钢绞线做拉线环绑接,也适用于电力导线的绑接连接。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线路的拉线钢绞线做拉线环绑接时,基本上都是采用克丝钳或类似的各种钢钳口咬住钢绞线,靠手握紧力控制夹紧程度,手柄做杠杆撬绕绑紧。由于钢钳口咬住钢绞线,靠手握紧力控制夹紧程度,手握紧力小,造成钢绞线夹不紧,绑不紧;如果钢绞线夹紧了,同时钢绞线就绑紧了,但是绑线就会被钢钳口咬伤。在绑线被钢钳口咬伤后,就会使大量的电力线路拉线,钢绞线好好的,绑接却严重锈蚀,成为安全隐患。重新拆开换绑线,拉线多,工作量大,而且停电的损失和影响也特别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时不会咬伤绑线、环绑接效果好、作业简便的张力无损伤绑线钳。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张力无损伤绑线钳,其绑线钳体为一根刚性倒“U”型槽杆体,绑线钳体的前部设置有一个开口向上的弧形横槽,弧形横槽的圆弧与电力线路的拉线钢绞线的外圆相匹配,在弧形横槽后部的绑线钳体的下部由前向后依次安装有前导轨轮、偏心轮和后导轨轮,前导轨轮、偏心轮和后导轨轮分别通过前导轨轮轴、偏心轮轴和后导轨轮轴安装固定在绑线钳体上,前导轨轮轴、偏心轮轴和后导轨轮轴为横向设置的相互平行的轴,偏心轮和偏心轮轴为连体轮轴,在绑线钳体的后部设置有穿装绑线的后绑线穿过孔,在前导轨轮前上部的绑线钳体上设置有前绑线穿过孔,前绑线穿过孔为纵向的长孔,在弧形横槽处的绑线钳体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绑线尾绞紧孔Kl和绑线尾绞紧孔K2。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在前导轨轮、偏心轮和后导轨轮轮体的外圆上均设置有环形凹槽式的绑线导槽,前导轨轮、偏心轮和后导轨轮的轮体的轴心线处的横截面为中部内凹的腰鼓形 (也可以称为“X”形)。本技术绑线钳体的横截面为倒“U”型槽或者是为倒置的“凹”字形,前导轨轮、 偏心轮和后导轨轮分别通过前导轨轮轴、偏心轮轴和后导轨轮轴安装固定在绑线钳体的倒 “U”型槽或者是凹形槽内,在绑线钳体的后端设置有封堵倒“U”型槽或者是凹形槽的后封堵,后绑线穿过孔纵向设置在后封堵上,在绑线钳体的后部设置有左右贯通的一个挂放孔。本技术前导轨轮和后导轨轮分别与前导轨轮轴和后导轨轮轴为套装安装固定,前导轨轮轴和后导轨轮轴与绑线钳体为紧配合,偏心轮轴一端通过紧固螺母固定在绑线钳体上并与绑线钳体为套装连接固定,在偏心轮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偏心轮角度的调整柄。通过转动偏心轮轴或者是调整柄来调节偏心轮的角度(通过偏心轮角度的调节来调整偏心轮与前导轨轮和后导轨轮的间隙)。偏心轮可以与前导轨轮或者后导轨轮完全挤紧。本技术在偏心轮轴的调整柄上安装有调节偏心轮角度的手柄。本技术绑线尾绞紧孔Kl和绑线尾绞紧孔K2为两个或者是3-5个中心距 10-40毫米且为直径相同或者是直径不同相同的孔,绑线尾绞紧孔Kl和绑线尾绞紧孔K2的直径大于绑线的直径。本技术偏心轮和偏心轮轴组成的偏心轮体为凸轮状的偏心轮,偏心轮的轮体为圆轮体或者是渐开线轮体,通过偏心轮的前后摆动可调节偏心轮与前导轨轮和后导轨轮的间隙。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以及使用操作方法如下设计原理张力无损伤绑线钳是在“U”型钢内安装几个导轨轮,其中靠偏心轮调节绑线的弯曲程度及绑线被夹紧程度,使绑线在绑紧时受到合适的张力,从而使绑线绑紧, 绑的松紧程度一致,同时,绑线不被损伤。它可以使用“U”型刚体做绑线钳,在“U”型钢槽内安装导轨轮或轴。用偏心轮或者凸轮或者渐开线轮调节绑线的弯曲程度及绑线被夹紧程度。调整两个及以上轮或轴的位置或距离以调节绑线的弯曲程度及绑线被夹紧程度。“U” 型钢带抱弯(也就是弧形横槽)。绑线钳上带绞紧线尾的双孔或多孔。使用操作方法把偏心轮调到对“U”型槽最宽松角度,绑线经由后绑线穿过孔、后导轨轮的下部、偏心轮的上部和前导轨轮的下部从前绑线穿过孔穿出的绑线穿装腔,把绑线顺被绑物体留比需绑长度再长适量,缠绕一到两圈压住预留绑线。调节偏心轮顶绑线,使绑线弯曲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张紧。如果绑线硬,已经调到合适的张紧力,紧固偏心轮轴一端通过紧固螺母,使偏心轮角度固定,张紧力也就确定下来,然后,撬动张力无损伤绑线钳的钳体,绑紧被绑物体。如果偏心轮最突出点正对“U”型槽,绑线弯曲度最大时,张紧力还不够,继续逆时针调节偏心轮,由于前导轨轮离偏心轮比后导轨轮导轨轮近,偏心轮对前导轨轮正好可以完全夹紧绑线,在完全夹紧之前,总有一点使张紧力合适,紧固偏心轮轴一端通过紧固螺母,使偏心轮角度固定,张紧力也就确定下来,然后,撬动张力无损伤绑线钳的钳体,绑紧被绑物体。当绑够所需圈数或长度后,把两个绑线尾穿入K1、K2绞紧切断,绑接完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使用时不会咬伤绑线、环绑接效果好、作业效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张力无损伤绑线钳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是张力无损伤绑线钳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3是张力无损伤绑线钳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图4是前(后)导轨轮横断面图示意图图5是偏心轮及其固定螺母和旋转手柄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5所示张力无损伤绑线钳,其绑线钳体I为一根倒“U”型槽刚性杆体(可以采用小槽钢来制作),绑线钳体I的前部设置有一个开口向上的弧形横槽(该槽似倒鹰嘴状),弧形横槽的圆弧与电力线路的拉线钢绞线的外圆相匹配,在弧形横槽后部的绑线钳体 I的下部由前向后依次安装有前导轨轮4、偏心轮3和后导轨轮2,前导轨轮4、偏心轮3和后导轨轮2分别通过前导轨轮轴7、偏心轮轴6和后导轨轮轴5安装固定在绑线钳体I上, 前导轨轮轴7、偏心轮轴6和后导轨轮轴5为横向设置的相互平行的轴,偏心轮3和偏心轮轴6为连体轮轴,在绑线钳体I的后部设置有穿装绑线17的后绑线穿过孔13,在前导轨轮 4前上部的绑线钳体I上设置有前绑线穿过孔9,前绑线穿过孔9为纵向的长孔,在弧形横槽处的绑线钳体I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绑线尾绞紧孔Kl和绑线尾绞紧孔K2。在前导轨轮4、偏心轮3和后导轨轮2轮体的外圆上均设置有环形凹槽式的绑线导槽18,前导轨轮4、偏心轮3和后导轨轮2的轮体的轴心线处的横截面为中部内凹的腰鼓形。绑线钳体I的横截面为倒置的“凹”字形(或者是倒U字形),前导轨轮4、偏心轮3和后导轨轮2分别通过前导轨轮轴7、偏心轮轴6和后导轨轮轴5安装固定在绑线钳体I的凹形槽内,在绑线钳体I 的后端设置有封堵凹形槽的后封堵,后绑线穿过孔13设置在后封堵上,在绑线钳体I的后部设置有左右贯通的一个挂放孔12。前导轨轮4和后导轨轮2分别与前导轨轮轴7和后导轨轮轴5为套装安装固定,前导轨轮轴7和后导轨轮轴5与绑线钳体I为紧配合,偏心轮轴6 —端通过紧固螺母14固定在绑线钳体I上并与绑线钳体I为套装连接固定(套装连接固定是为了调整角度时其可以转动,在角度调整好后通过紧固螺母14固定使偏心轮轴6 与绑线钳体I之间锁死),在偏心轮轴6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偏心轮的调整柄15。在偏心轮轴6的调整柄15上安装有调节偏心轮角度的手柄8。绑线尾绞紧孔Kl和绑线尾绞紧孔 K2为两个中心距10-40毫米且直径相同的孔,绑线尾绞紧孔Kl和绑线尾绞紧孔K2的直径大于绑线17的直径。偏心轮3和偏心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丁
申请(专利权)人:郭文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