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25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流器,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设备溶气不彻底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管状壳体和锥形套构成,锥形套联接在壳体的管腔内,壳体上设进料口,下设混合口,在锥形套的喷嘴附近、壳体侧壁上开有进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谷氨酸生产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处理工艺中。(*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喷射装置,尤其是一种射流器。现有技术中谷氨酸发酵生产中产生的废液的处理是个难题,治理废液污染首先要从废液中提取菌体蛋白,在该工艺中常采用以大罐内通入空气的方法进行气液相溶,其缺点是溶气效果差,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以加压喷出料液作为其动力,使空气吸入并溶于料液的射流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由管状壳体和锥形套构成,锥形套联接在壳体的管腔内,壳体上设进料口,下设混合口,在锥形套的喷嘴附近、壳体侧壁上开有进气口。另外,锥形套与壳体之间为螺纹联接。本技术溶气彻底,满足了工艺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壳体由上壳体(2)与下壳体(5)构成,上壳体(2)与下壳体(5)之间设有密封圈(3),两者通过螺栓进行联接。锥形套(4)设在上壳体(2)与下壳体(5)形成的管腔内,锥形套(4)下部为喷嘴(6),上端与上壳体(2)底部为螺纹联接。上壳体(2)上设进料口(1),下设混合口(9),在锥形套(4)的喷嘴(6)附近、下壳体(5)的侧壁上开有进气口(7)。当料液以30m-40m/s的速度从进料口(1)泵入,从喷嘴(6)喷射出,经过吸气室(8)时形成负压后,将空气从进气口(7)吸入,气液混合物形成高强度的微湍流,微湍流进行剧烈碰撞、剪切变为乳化状态,从而使空气溶于气体,完成射流溶气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射流器,其特征在于由管状壳体和锥形套(4)构成,锥形套(4)联接在壳体的管腔内,壳体(2)上设进料口(1),下设混合口(9),在锥形套(4)的喷嘴(6)附近、壳体侧壁上开有进气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射流器,其特征在于锥形套(4)与壳体之间为螺纹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射流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由上壳体(2)和下壳体(5)构成,上壳体(2)与下壳体(5)之间设有密封圈(3),两者通过螺栓进行联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射流器,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设备溶气不彻底的缺点,本技术由管状壳体和锥形套构成,锥形套联接在壳体的管腔内,壳体上设进料口,下设混合口,在锥形套的喷嘴附近、壳体侧壁上开有进气口,本技术可用于谷氨酸生产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处理工艺中。文档编号B05B7/02GK2285692SQ9720604公开日1998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31日专利技术者寇天平, 杨玉岭, 王会贤, 李健 申请人:菱花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流器,其特征在于:由管状壳体和锥形套(4)构成,锥形套(4)联接在壳体的管腔内,壳体(2)上设进料口(1),下设混合口(9),在锥形套(4)的喷嘴(6)附近、壳体侧壁上开有进气口(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天平杨玉岭王会贤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菱花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