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4960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镜的制造方法,使用成型单元而由结构物来制造透镜,所述结构物通过将多个透镜中间体经由流道相互连结而成。在成型单元中,在保持部形成有同轴配置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以及成型室,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分别插入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中。在保持部还形成有能够向成型室导入透镜中间体的通路。在制造过程中,对所述结构物进行操作,使透镜中间体及流道沿着通路移动,由此,将透镜中间体向成型室内的规定位置引导。然后,对透镜中间体施加冲压压力来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是涉及用于制作树脂制透镜的成型技术。
技术介绍
图18是表示在玻璃制透镜的制作中使用的以往的成型单元的剖视图。如图18所示,该成型单元具有第一模具81和 第二模具82。该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分别以它们的成型面810、820相互对置的姿态由两个保持部84、85保持。在此,第一模具81固定于保持部84,而第二模具82由保持部85保持成能够在冲压方向83 (图18中的向下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由此,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能够在冲压方向83上相对地接近或分离。而且,在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的成型面810、820上分别形成有光学功能转印面811、821,所述光学功能转印面811、821用于形成透镜的光学功能面。图19A及图19B是用于说明使用了上述成型单元的的剖视图。首先,如图19A所示,将作为透镜的玻璃球体86载置在第一模具81的光学功能转印面811上。接着,对玻璃球体86进行加热直至其温度高于屈服点。然后,如图19B所示,使第二模具82向下方移动而使该第二模具82接近第一模具81,由此对该玻璃球体86施加冲压压力。由此,向玻璃球体86的表面转印光学功能面,其结果是,制作出玻璃制透镜。如上所述,在上述透镜的制作方法中,将玻璃球体86加热至高于屈服点的温度。在此,玻璃的屈服点比树脂等材料的屈服点高。因此,在透镜的制造过程中对玻璃球体86进行加热时,连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也被加热成高温。因此,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容易受到热影响,可能会在该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上产生变形或损伤。因此,提出了使用屈服点低的树脂来成型透镜的技术。具体而言,通过注射模塑成型来制作构成树脂制透镜的透镜中间体,然后,使用成型单元对该透镜中间体实施冲压成型,由此来制作树脂制透镜。在此,成型单元可以使用图18所示的以往的成型单元。然而,在以往的成型单元(图18)中,分别保持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的两个保持部84、85是独立制作的。因此,难以进行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的位置或倾斜的调整,从而难以制作高精度的透镜。另一方面,作为成型单元,可以使用一体地形成有两个保持部84、85的成型单元。在该成型单元中,只要在作为保持部的一体的构件上开设一个贯通孔,并相对于该贯通孔插入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即可。因此,根据该成型单元,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的中心轴不易相互错动且不易产生倾斜。由此,能够制作高精度的透镜。然而,在该成型单元中,只不过是通过一次冲压成型来制作一个透镜。而且,在执行完冲压成型之后,为了将制作出的透镜从成型单元取出且将作为下一个成型对象的透镜中间体向成型单元投入,必须将第一模具81或第二模具82从保持部取下。因此,难以缩短冲压成型的执行循环,从而难以减少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成型单元而由结构物来制造透镜,所述结构物通过将多个透镜中间体经由流道(runner)相互连结而成。成型单元具备多个第一成形模具、多个第二成形模具、对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在保持部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沿着规定的轴排列配置且相对于该规定的轴同轴配置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以及存在于该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的成型室。在各第一开口部插入第一成形模具,而在各第二开口部插入第二成形模具,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能够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或分离。在保持部还形成有为了能够从该保持部的外部向各成型室导入透镜中间体而使透镜中间体及流道通过的通路。上述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工序、导入工序、加热工序、冲压成型工序、分型工序及切断工序。在准备工序中,准备所述结构物。在导入工序中,对结构物进行操作,使该结构物的透镜中间体及流道沿着通路移动,由此,将多个透镜中间体分别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内的规定位置引导。在加热工序中,对透镜中间体进行加热。冲压成型工序是在执行完导入工序之后,与加热工序并行执行的工序。在冲压成型工序中,通过使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来对各透镜中间体施加冲压压力,由此,成型该透镜中间体而制作出透镜成型体。分型工序是在执行完冲压成型工序之后进行的工序。在分型工序中,使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分离,而使各透镜成型体从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脱离。切断工序是在执行完分型工序之后进行的工序。在切断工序中,通过对结构物实施切断加工,而将各透镜成型体从流道切离。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制造方法中,成型单元具备多个第一成形模具、多个第二成形模具、对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在保持部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沿着规定的轴排列配置且相对于该规定的轴同轴配置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以及存在于该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的成型室。保持部通过将多个结构体能够相互分离地接合而构成,在各结构体的接合面开设有为了能够向属于该结构体的成型室导入透镜中间体而使透镜中间体及流道通过的通路。在各第一开口部插入第一成形模具,而在各第二开口部插入第二成形模具,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能够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或分离。在上述另一制造方法中,在导入工序中,将构成保持部的多个结构体从分离的状态进行组装,并利用通路将多个透镜中间体分别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内的规定位置引导。在加热工序中,对透镜中间体进行加热。在冲压成型工序中,通过使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来对各透镜中间体施加冲压压力,由此,成型该透镜中间体而制作出透镜成型体。在分型工序中,使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分离,而使各透镜成型体从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脱离。在切断工序中,通过对结构物实施切断加工,而将各透镜成型体从流道切离。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的准备工序中准备的结构物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成型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该成型单元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V区域的放大图。图6是沿着图3所示的VI-VI线的 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4所示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导入工序的第一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立体图。图9是在该第一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俯视图。图10是沿着图9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导入工序的第二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俯视图。图12是沿着图11所示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XIII区域的放大图。图14是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冲压成型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分型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放大剖视图。图16是表示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变形例中使用的成型单元的俯视图。图17在该变形例涉及的制造方法的导入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在透镜的制作中使用的以往的成型单元的剖视图。图19A及图19B是用于说明使用了该以往的成型单元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使用成型单元来制造透镜的方法。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在具有作为光学功能面的两个凸面的树脂制透镜的制作中实施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执行准备工序、导入工序、加热工序、冲压成型工序、分型工序及切断工序。图I是表示在准备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匠蓝太田哲加世田泰光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