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均专利>正文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9572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包括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金属箔,圆柱体导针,以及由圆柱体导针压制成型出的极耳片,所述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的极耳片的接触面之间有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所述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的结合层为全接触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极耳片之间利用压力焊的方式连接,借助于压力引起的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塑性变形,使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的待焊表面充分进行扩散原子间相互接近而结合,金属原子间的相互结合使之获得牢固的压挤结合层,最终形成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接触面之间全接触的电性连接,增强了导电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系数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同向引出的导针结构如图I所示,锂离子电池的导针2由圆柱体压制成型出极耳片3,极耳片3再通过铆钉4铆接于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上。极耳片3与正负极金属箔I的铆接实际上并不是所有铆接面全接触,只是用铆钉4将极耳片3与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的局部铆接形成电性连结。正是由于这种局部铆接的连接方式,使得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时,在导针2的极耳片3与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的铆接处有时会产生打火现象,从而影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设备动力电源的正常使用,甚至还对负载设备产生一定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它将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极耳的连接采用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使之形成电池的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接触面之间全接触的电性连接,解决了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连接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包括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金属箔,圆柱体导针,以及由圆柱体导针压制成型出的极耳片,所述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的极耳片的接触面之间有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所述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的结合层为全接触的电性连接。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采用了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结合层形成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极耳片接触面之间为全接触的电性连接。由于在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极耳片之间利用压力焊的方式连接,同性材料借助于压力作用引起的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冷焊接触面塑性变形,使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的待焊表面充分进行扩散原子间相互接近而结合,金属原子间的相互结合使之获得牢固的压挤结合层,最终形成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接触面之间全接触的电性连接,增强了电池的导电性,提高了电池在高倍率放电条件下的使用效率和产品因发热引起事故发生的安全系数,保证了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的可靠使用,确保了负载设备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正负极金属箔,2.导针,3.极耳片,4.铆钉,5.结合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金属箔1,圆柱体导针2,以及由圆柱体导针2压制成型出的极耳片3,所述正负极金属箔I与导针2的极耳片3的接触面之间有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5,所述正负极金属箔I与极耳片3的结合层5为全接触的电性连接。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由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和同向 引出导针2的极耳片3之间,采用了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5,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8形成了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与极耳片3接触面之间全接触的电性连接。由于在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与极耳片3之间利用压力焊的方式进行连接,在被焊的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与极耳片3接触部分的接触面上施加了足够大的压力,借助于压力引起了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与极耳片3的塑性变形,使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与极耳片3的待焊表面充分地进行扩散、原子间相互接近,实现了金属原子间的结合,从而获得牢固的压挤结合层5,最终形成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与极耳片3接触面之间的全接触电性连接,增强了电池的导电性,提高了电池在高倍率放电条件下的使用效率和产品因发热引起事故发生的安全系数,也避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时,电池正负极金属箔I与极耳片3连接处产生打火的现象,保证了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的可靠使用,确保了负载设备的正常运行。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不是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依据本技术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包括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金属箔(I),圆柱体导针(2),以及由圆柱体导针(2)压制成型出的极耳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金属箔(I)与导针(2)的极耳片(3)的接触面之间有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5),所述正负极金属箔(I)与极耳片(3)的结合层(5)为全接触的电性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与导针极耳片的连接结构,包括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金属箔,圆柱体导针,以及由圆柱体导针压制成型出的极耳片,所述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的极耳片的接触面之间有由压力焊成形的结合层,所述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的结合层为全接触的电性连接。本技术由于在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导针极耳片之间利用压力焊的方式连接,借助于压力引起的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塑性变形,使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的待焊表面充分进行扩散原子间相互接近而结合,金属原子间的相互结合使之获得牢固的压挤结合层,最终形成电池正负极金属箔与极耳片接触面之间全接触的电性连接,增强了导电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文档编号H01M2/26GK202363529SQ20112045106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周均 申请人:周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均
申请(专利权)人:周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