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均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7069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其包括车架、第一转轴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车架左、右两侧的杠杆A和杠杆B;第一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棘轮A,且第一转轴与后轮传动连接;杠杆B的一端偏心的设置在棘轮A上,杠杆B的自由端设置有腰形孔,杠杆A的一端设置有滑轴,杠杆B通过腰形孔与滑轴的配合与杠杆A传动连接,杠杆A的另一端设置有踏板,杠杆A的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当骑行者在骑行该自行车时,骑行者只需上下的踩踏左、右两侧的踏板,使杠杆A可以通过杠杆B和棘轮A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使第一转轴带动后轮转动,使自行车能够行走,骑行者省去了在踩踏踏板时向前倾斜的力,使骑行者在骑行自行车时更加的省力。

A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bicycle technical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bicycl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first rotating axle and two levers A and B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rame; ratchet A is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rotating axle, and the first rotating ax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wheel; one end of the lever B is eccentrically arranged on ratchet A, and waist-shaped holes and bars are arranged at the free end of the lever B. One end of lever A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shaft. Lever B is connected with lever A through the waist hole and the sliding shaft. The other end of lever A is provided with a pedal. Lever A is set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frame. When a cyclist rides the bicycle, the rider only needs to step on the left and right pedals up and down, so that lever A can drive the first rotation axle through lever B and ratchet A, so that the first rotation axle can drive the rear wheel to rotate, so that the bicycle can walk, the rider saves the forward tilt force when pedaling, and makes the rider more labor-saving when riding the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
,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其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使该自行车可以用来代步,且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现有的自行车是通过骑行者脚踩踏板,使曲柄上的链轮与后轮传动达到自行车行走的效果,而当骑行者在踩踏该自行车踏板时,骑行者需要向前方倾斜向下的方向踩踏踏板,才能使曲柄转动,当自行车处于上坡或者载人的过程中,骑行者则需要使用更大的力才能够使自行车在链轮带动后轮的情况下行走,使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更加的费力;因此,提供一种省力自行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行车在骑行过程费力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后端的第一转轴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左、右两侧的杠杆A和杠杆B;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绕着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转动的棘轮A,且所述第一转轴与后轮传动连接;所述杠杆B的一端偏心的转动设置在所述棘轮A上,所述杠杆B的自由端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杠杆B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杠杆A为“V”形杠杆,且所述杠杆A的一端设置有滑轴,所述杠杆B通过所述腰形孔与所述滑轴的配合与所述杠杆A传动连接,所述杠杆A的另一端设置有踏板,所述杠杆A的弯折处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端。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车架上转动设置有曲柄,所述曲柄的两端分别位于在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曲柄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杠杆A向上运动的支撑板。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杠杆A的弯折处设置有第二转轴,且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垂直与所述杠杆A所在的平面,所述杠杆A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杠杆A的开口朝向后轮设置,所述踏板到所述弯折处的距离大于所述滑轴到所述弯折处的距离,且所述踏板位于所述滑轴的下方。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链轮,所述后轮上设置有棘轮B,所述链轮与所述棘轮B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链轮与所述棘轮B的半径比为4: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后轮的轴线平行。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杠杆B远离所述腰形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杠杆B通过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棘轮A上。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自行车还包括坐垫,所述坐垫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自行车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坐垫通过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车架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当骑行者在骑行该自行车时,骑行者只需上下的踩踏车架左、右两侧的踏板,使车架左、右两侧的杠杆A可以通过杠杆B和棘轮A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使第一转轴带动后轮转动,使该自行车可以行走,该自行车在行走的过程中,骑行者省去了在踩踏踏板时向前倾斜的力,使骑行者在骑行该自行车时更加的省力。此外,本技术的优化方案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车架上转动设置有曲柄,该曲柄的两端均设置有可以使杠杆A上升的支撑板,当骑行者将左侧的踏板向下踩踏时,车架右侧的曲柄上的支撑板能够使车架右侧的杠杆A与杠杆B向上升起,当骑行者将右侧的踏板向下踩踏时,车架左侧的曲柄上的支撑板能够使车架左侧的杠杆A与杠杆B向上升起,使该自行车的使用更加的方便。杠杆A中,踏板到弯折处的距离大于滑轴到弯折处的距离,使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可以更加的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自行车中杠杆A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车架;2、第一转轴;3、杠杆A;4、杠杆B;5、棘轮A;6、后轮;7、腰形孔;8、滑轴;9、踏板;10、曲柄;11、支撑板;12、第二转轴;13、链轮;14、棘轮B;15、第三转轴;16、坐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自行车,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车架1、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1后端的第一转轴2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1左、右两侧的杠杆A3和杠杆B4;所述第一转轴2的两端均设置有绕着所述第一转轴2的轴线转动的棘轮A5,且所述第一转轴2与后轮6传动连接;所述杠杆B4的一端偏心的转动设置在所述棘轮A5上,所述杠杆B4的自由端设置有腰形孔7,所述腰形孔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杠杆B4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杠杆A3为“V”形杠杆,且所述杠杆A3的一端设置有滑轴8,所述杠杆B4通过所述腰形孔7与所述滑轴8的配合与所述杠杆A3传动连接,所述杠杆A3的另一端设置有踏板9,所述杠杆A3的弯折处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1的前端。通过上述结构的一种自行车,当骑行者在骑行该自行车时,骑行者只需上下的踩踏车架1左、右两侧的踏板9,使车架1左、右两侧的杠杆A3可以通过杠杆B4和棘轮A5带动第一转轴2转动,从而使第一转轴2带动后轮6转动,使该自行车可以行走,该自行车在行走的过程中,骑行者省去了在踩踏踏板9时向前倾斜的力,使骑行者在骑行该自行车时更加的省力。优化的,上述的车架1上转动的设置有曲柄10,该曲柄10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车架1的左、右两侧,且曲柄10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11。当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骑行者向下踩踏车架1左侧的踏板9时,车架1左侧的杠杆A3与杠杆B4会随着该踏板9一起向下移动,且在杠杆A3与杠杆B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该杠杆A3与杠杆B4会压在车架1左侧的支撑板11上,使车架1左侧的支撑板11也随之向下移动,此时,车架1右侧的支撑板11则会向上移动,且车架1右侧的支撑板11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车架1右侧的支撑板11则会支撑着车架1右侧的杠杆A3与杠杆B4,使杠杆A3与杠杆B4向上移动,从而使车架1右侧的踏板9也向上移动,以便于骑行者下一次踩踏车架1右侧的踏板9,通过上述方式的往复动作,促使该自行车的左、右两侧的踏板9能够自动的上升,使该自行车在骑行时更加的方便。优化的,上述的杠杆A3的弯折处设置有第二转轴12,且第二转轴12的轴线与杠杆A3所在的平面垂直,该杠杆A3通过第二转轴12转动的设置在车架1上,使杠杆A3在车架1上的转动更加的灵活,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1)后端的第一转轴(2)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1)左、右两侧的杠杆A(3)和杠杆B(4);所述第一转轴(2)的两端均设置有绕着所述第一转轴(2)的轴线转动的棘轮A(5),且所述第一转轴(2)与后轮(6)传动连接;所述杠杆B(4)的一端偏心的转动设置在所述棘轮A(5)上,所述杠杆B(4)的自由端设置有腰形孔(7),所述腰形孔(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杠杆B(4)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杠杆A(3)为“V”形杠杆,且所述杠杆A(3)的一端设置有滑轴(8),所述杠杆B(4)通过所述腰形孔(7)与所述滑轴(8)的配合与所述杠杆A(3)传动连接,所述杠杆A(3)的另一端设置有踏板(9),所述杠杆A(3)的弯折处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1)的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1)后端的第一转轴(2)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1)左、右两侧的杠杆A(3)和杠杆B(4);所述第一转轴(2)的两端均设置有绕着所述第一转轴(2)的轴线转动的棘轮A(5),且所述第一转轴(2)与后轮(6)传动连接;所述杠杆B(4)的一端偏心的转动设置在所述棘轮A(5)上,所述杠杆B(4)的自由端设置有腰形孔(7),所述腰形孔(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杠杆B(4)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杠杆A(3)为“V”形杠杆,且所述杠杆A(3)的一端设置有滑轴(8),所述杠杆B(4)通过所述腰形孔(7)与所述滑轴(8)的配合与所述杠杆A(3)传动连接,所述杠杆A(3)的另一端设置有踏板(9),所述杠杆A(3)的弯折处转动设置在所述车架(1)的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转动设置有曲柄(10),所述曲柄(10)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车架(1)的左、右两侧,所述曲柄(10)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杠杆A(3)向上运动的支撑板(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A(3)的弯折处设置有第二转轴(12),且所述第二转轴(12)的轴线垂直与所述杠杆A(3)所在的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均
申请(专利权)人:周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