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49390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9:12
一种涉及加载装置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的装置包含加载座、套筒、加载螺母、传感器、滚珠和压盖;所述的加载座设有横截面为凸字形的通孔,且通孔的大孔径处内壁与套筒固定连接,通孔的小孔径处内壁与加载螺母丝接;所述的传感器滑动连接在套筒内壁,传感器一端端面设对应滚珠一端的凹坑;所述的加载螺母一端端面与传感器的另一端端面抵触,且传感器的数据线由加载螺母两端之间的穿孔引出后与相应的数据采集处理设备连接;所述的压盖一端端面设对应滚珠另一端的定位凹坑,压盖的另一端端面对应待加载测量轴承的外圈;所述的装置不但能够实现连续加载,而且能够实时测量出所加载荷的大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载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轴承的轴向加载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轴承轴向加载大多是通过杠杆机构添加砝码或通过液压机构来实现对轴承的轴向加载;其中,杠杆机构加载虽然结构简单,加载稳定,但这种加载存在有只能依据砝码的重量跳跃加载,不能进行连续加载的缺陷;而液压加载虽然可以连续加载,但却存在有使用不便、成本较高、不易维护、加载不稳定及效率较低等缺陷,此外,液压机构还可能因液压液泄露而导致操作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的装置不但能够实现连续加载,而且能够实时测量出所加载荷的大小。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的装置包含加载座、套筒、加载螺母、传感器、滚珠和压盖;所述的加载座一端端面中部设有直径大于待加载测量轴承直径的凹槽,且凹槽底部中心设有贯通至加载座另一端端面中心的通孔;所述的通孔横截面为凸字形,且通孔靠近凹槽底部面的大孔径处的内壁与套筒的筒外壁固定连接,通孔靠近加载座另一端端面的小孔径处的内壁与加载螺母的一端外壁丝接;所述的套筒位于通孔内的内端端面与通孔的大小孔径之间的过渡台阶面对应且留有间距;所述的传感器滑动连接在套筒内壁,传感器对应过渡台阶面的一端设限位块,限位块的直径尺寸数值设在套筒内径和外径的尺寸数值之间,此外,限位块位于过渡台阶面与套筒的内端面之间且不能与过渡台阶面和套筒的内端面同时接触;传感器另一端端面的中心位置设对应滚珠一端的凹坑;所述的加载螺母位于通孔内的一端端面与限位块抵触,且传感器的数据线穿过限位块后通过加载螺母两端之间设有的穿孔引出;所述的数据线不与加载螺母和限位块抵触的一端端面接触,且数据线由加载螺母的穿孔引出后与相应的数据采集处理设备连接;所述的压盖一端端面中心位置设对应滚珠另一端的定位凹坑,压盖的另一端端面设有外突的且对应待加载测量轴承外圈一端端面的加载边。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的加载螺母与通孔小孔径处的内壁丝接的一端外径大于加载螺母另一端的外径,且通孔小孔径处的内壁靠近加载座端面一侧的孔口设有向通孔中心突出的限位环边;所述的限位环边内径尺寸数值设在加载螺母两端的外径尺寸数值之间。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限位环边的内壁与对应的加载螺母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垫圈。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的通孔大孔径处的内壁与套筒的筒外壁为过盈连接。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的加载螺母与通孔小孔径内壁丝接的一端外壁设M18X I. 5的细牙螺纹。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的传感器沿套筒内壁滑动的最大直线间距为 4mm,限位块和加载螺母抵触的端面与过渡台阶面之间的直线间距为4. 5_。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的传感器与限位块设为一体结构。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的加载螺母与限位块相接触的一端端面设为环形球面。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压盖上的加载边设为对称的三个支撑点,所述的三个支撑点形成的圆形对应待加载测量轴承的外圈。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不但结构简单,容易维护,而且操作方便,加载稳定,效率较高;由于利用所述的装置能够准确的实现对轴承外圈的连续加载,并且还能够实时测量出所加载的轴向力大小,因此所述的装置在简化了轴承加载操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轴承轴向力测量的精确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应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应用状态俯视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载座;2、套筒;3、加载螺母;4、传感器;5、滚珠;6、压盖;7、凹槽;8、通孔;9、过渡台阶面;10、限位块;11、定位凹坑;12、穿孔;13、数据线;14、加载边;15、限位环边;16、轴承;17、轴承座;18、轴。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地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结合附图I 2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所述的装置包含加载座I、套筒2、 加载螺母3、传感器4、滚珠5和压盖6 ;所述的加载座I 一端端面中部设有直径大于待加载测量轴承16直径的凹槽7,且凹槽7底部中心设有贯通至加载座I另一端端面中心的通孔 8 ;所述的通孔8横截面为凸字形,即通孔8的一端孔径大于另一端的孔径,且通孔8靠近凹槽7底部面的大孔径处的内壁与套筒2的筒外壁固定连接;根据需要,所述的通孔8大孔径处的内壁与套筒2的筒外壁设为过盈连接;通孔8靠近加载座I另一端端面的小孔径处的内壁与加载螺母3的一端外壁丝接;为使加载螺母3能够沿通孔8的小孔径旋拧出细微的移动动作,所述的加载螺母3与通孔8小孔径内壁丝接的一端外壁设M18X I. 5的细牙螺纹,即加载螺母3和通孔8小孔径内壁通过细牙螺纹丝接;所述的套筒2位于通孔8内的内端端面与通孔8的大小孔径之间的过渡台阶面9 对应且留有间距;所述的传感器4滑动连接在套筒2内壁,传感器4对应过渡台阶面9的一端设限位块10,且限位块10的直径尺寸数值设在套筒2内径和外径的尺寸数值之间,此外,限位块10位于过渡台阶面9与套筒2的内端端面之间,且限位块10不能与过渡台阶面 9和套筒2的内端面同时发生接触,即传感器4在沿套筒2内壁滑动的同时,套筒2的内端端面会阻挡传感器4的限位块10,从而对传感器4的滑动产生限位作用,使传感器4滑动的尺寸不能大于套筒2内端端面和过渡台阶面9之间的间距尺寸;根据需要,所述的传感器4 与限位块10能够设为一体结构;为在对轴承16加载测量准确的同时能够使所述的装置整体结构紧凑且便于制作,所述的传感器4沿套筒2内壁滑动的最大直线间距为4mm,而限位块10和加载螺母3抵触的端面与过渡台阶面9之间的直线间距为4. 5mm ;所述的加载螺母3位于通孔8内的一端端面与限位块10抵触,且传感器4的数据线13穿过限位块10后通过加载螺母3两端之间设有的穿孔12引出,此外,传感器4的数据线13不与加载螺母3和限位块10抵触的一端端面接触,且数据线13由加载螺母3的穿孔12引出后与相应的数据采集处理设备连接,即传感器4的数据线13在传导相关数据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加载螺母3带动传感器4做出动作;所述传感器4另一端端面的中心位置设对应滚珠5 —端的凹坑,所述的压盖6 —端端面中心位置设对应滚珠5另一端的定位凹坑11,压盖6的另一端端面设有外突的且对应待加载测量轴承16外圈一端端面的加载边 14,即传感器4在被旋进的加载螺母3带动时能够通过滚珠5使压盖6同时压进,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压盖6在压进时所受的摩擦力,此时,压盖6上的加载边14能够对轴承16外圈逐渐连续的加载轴向力,在此过程中,传感器4随时感应轴承16外圈的反作用力,并将传感器 4的谐振频率变化传导至相应的数据采集处理设备;为在加载时提高压盖6的加载边14和轴承16外圈的接触面之间的稳定性,所述压盖6上的加载边14能够设为对称的三个支撑点,这三个支撑点形成的圆形对应轴承16的外圈,即通过这三个支撑点均匀的对轴承16的外圈进行抵触加载;结合附图3所述的轴承轴向加载测量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霜祝海峰苏冰李航李燕曹录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