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4904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8:30
一种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由上盖、B+接线桩、B+绝缘板、U相接线桩、U相+绝缘板、V相接线桩、V相+绝缘板、W相接线桩、W相+绝缘板、B-接线桩、B-绝缘板、安普插座、底板、底板防水肋条、防水槽组成,其要点在于:上盖顶部分别嵌入由耐热材质组成的B+绝缘板、U相+绝缘板、V相+绝缘板、W相+绝缘板、B-绝缘板,上述的绝缘板均突出上盖所在的平面,在B+绝缘板上安装有一个B+接线桩,在U相+绝缘板上安装有U相接线桩,在V相+绝缘板上安装有V相接线桩,在W相+绝缘板安装有W相接线桩,上述的接线桩也突出所在绝缘板的平面,在上盖上还安装有一个多芯安普插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主要用于电动车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
技术介绍
电动车中最关键的是三大件,分别是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目前电动车常用的电机主要是直流无刷电机,而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是驱动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的关键部件,对该部件结构上要求是散热效果要好、接线方便、防护等级高,可以耐水、耐油、防灰尘。传统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其结构上大多采用铝型材,两边端盖出线方式,造成接线众多,连线复杂,散热条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传统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其结构上大多采用带肋形条的铝型材,散热条件不理想;出线方式上基本上是从两边的端盖出线,线头上又缺少标识,常常造成接线错误,或者由于接线接触不良,造成控制器不必要的损坏。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其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由上盖(I)、B+接线桩(2)、B+绝缘板(21)、U相接线桩(3)、U相+绝缘板(31)、V相接线桩(4)、V相+绝缘板(41)、W相接线桩(5)、W相+绝缘板(51)、B-接线桩(6)、B-绝缘板(61)、安普插座(7)、底板(8)、上盖固定孔(11)和底板固定孔(12)组成,所述上盖(I)顶部分别嵌入由耐热材质组成的B+绝缘板(21)、U相+绝缘板(31)、V相+绝缘板(41)、W相+绝缘板(51)、B-绝缘板(61),上述的绝缘板均高于上盖(I)上表面,在B+绝缘板(21)上安装有一个B+接线桩(2),在U相+绝缘板(31)上安装有U相接线桩(3),在V相+绝缘板(41)上安装有V相接线桩(4),在W相+绝缘板(51)安装有W相接线桩(5),上述的接线桩高于所在绝缘板的平面,在上盖(I)上还安装有一个多芯安普插座(7)。优选的,所述的B+绝缘板(21)、U相+绝缘板(31)、V相+绝缘板(41)、胃相+绝缘板(51)、B-绝缘板(61)均为矩形形状。优选的,沿所述上盖(I)的底部边缘开有防水槽(10),四角分别有一个上盖固定孔(11)。优选的,所述的底板(8)上有一道矩形的底板防水肋条(9),底板(8)的四角分别有一个底板固定孔(12),底板防水肋条和防水槽相匹配。技术效果本技术所提出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与传统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相比,结构上采用了一次成型的铝质盒盖形式,上盖的底部带防水槽,底板上带防水肋条,安装时底板上的防水肋条与上盖的底部的防水槽自然吻合,使其防护等级可达到IP66。2、所述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向上出线方式和螺栓式接线桩,其中,向上出线方式使其接线更加方便,而螺栓式接线桩接线方式,使其接线更加牢固,适合大电流输出。3、所述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散热性能较好,特别是底板为平板结构而非肋条结构,使其可以将控制器安装在其它的金属平面上,热阻较小,特别适合大功率和大电流控制,这种控制装置的结构方式代表了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的发展趋势。附图说明图I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正面外形图;图2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正视图;图3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正面分离外形图;图4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底面分离外形图;图5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底板外形图。标号说明I 上盖2 B+接线桩21 B+绝缘板3 U相接线桩31 U相+绝缘板4 V相接线桩41 V相+绝缘板5 W相接线桩51 W相+绝缘板6 B-接线桩61 B-绝缘板7安普插座8 底板9底板防水肋条10防水槽11上盖固定孔12底板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由上盖(I)、B+接线桩(2)、B+绝缘板(21)、U相接线桩(3)、U相+绝缘板(31)、V相接线桩(4)、V相+绝缘板(41)、W相接线桩(5)、W相+绝缘板(51)、B-接线桩(6)、B-绝缘板(61)、安普插座(7)、底板(8)、上盖固定孔(11)和底板固定孔(12)组成,所述上盖(I)顶部分别嵌入由耐热材质组成的B+绝缘板(21)、U相+绝缘板(31)、V相+绝缘板(41)、W相+绝缘板(51)、B-绝缘板(61),上述的绝缘板均高于上盖(I)上表面,在B+绝缘板(21)上安装有一个B+接线桩(2),在U相+绝缘板(31)上安装有U相接线桩(3),在V相+绝缘板(41)上安装有V相接线桩(4),在W相+绝缘板(51)安装有W相接线桩(5),上述的接线桩高于所在绝缘板的平面,在上盖(I)上还安装有一个多芯安普插座(7)。优选的,所述的B+绝缘板(21)、U相+绝缘板(31)、V相+绝缘板(41)、胃相+绝缘板(51)、B-绝缘板(61)均为矩形形状。优选的,沿所述上盖(I)的底部边缘开有防水槽(10 ),四角分别有一个上盖固定孔(11)。优选的,所述的底板⑶上有一道矩形的底板防水肋条(9),底板⑶的四角分别有一个底板固定孔(12),底板防水肋条和防水槽相匹配。本技术的与传统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相比,结构上采用了一次成型的铝质盒盖形式,上盖的底部带防水槽,底板上带防水肋条,安装时底板上的防水肋条与上盖的底部的防水槽自然吻合,使其防护等级可达到IP66。本技术的重要意义是,所述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向上出线方式和螺栓式接线桩,其中,向上出线方式使其接线更加方便,而螺栓式接线桩接线方式,使其接线更加牢固,适合大电流输出。本技术的其它有益意义是,所述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散热性能较好,特别是底板为平板结构而非肋条结构,使其可以将控制器安装在其它的金属平面上,热阻较小,特别适合大功率和大电流控制,这种控制装置的结构方式代表了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的发展趋势。权利要求1.一种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由上盖(I)、B+接线桩(2)、B+绝缘板(21)…相接线桩⑶、U相+绝缘板(31)、V相接线桩⑷、V相+绝缘板(41)、W相接线桩(5)、W相+绝缘板(51)、B-接线桩(6)、B-绝缘板(61)、安普插座(7)、底板(8)、上盖固定孔(11)和底板固定孔(1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I)顶部分别嵌入由耐热材质组成的B+绝缘板(21)、U相+绝缘板(31)、V相+绝缘板(41)、W相+绝缘板(51)、B-绝缘板(61),上述的绝缘板均高于上盖(I)上表面,在B+绝缘板(21)上安装有一个B+接线桩(2),在U相 +绝缘板(31)上安装有U相接线桩(3),在V相+绝缘板(41)上安装有V相接线桩(4),在W相+绝缘板(51)安装有W相接线桩(5),上述的接线桩高于所在绝缘板的平面,在上盖(I)上还安装有一个多芯安普插座(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绝缘板(21)、U相+绝缘板(31)、V相+绝缘板(41)、W相+绝缘板(51)、B-绝缘板(61)均为矩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盖(I)的底部边缘开有防水槽(10),四角分别有一个上盖固定孔(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