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457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吊装用具,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一牵拉部件和第二牵拉部件,及夹紧力施加装置;其中,铰接轴一侧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形成用于夹紧待吊装构件的夹持配合副;所述第一牵拉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轴或者所述铰接轴一侧的所述第一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拉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轴另一侧的所述第一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拉部件和第二牵拉部件的另一端固定于起吊点;所述夹紧力作用于所述第二钳体;且所述第一牵拉部件和第二牵拉部件的长度满足:起吊状态下的所述夹持配合副水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适应待装构件吊装的空间特性,可提高定位和劳动效率,同时有效提高了待装构件吊装的安全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装用辅助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吊装用具
技术介绍
请一并参见图I、图2和图3,其中,图I为现有环冷机异形梁的外框梁与摩擦板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该图沿环冷机的径向剖 面形成,图2为图I中所示摩擦板的俯视图,图3为装配完成后多块摩擦板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中所示,环冷机异形梁的外框梁10上装配有多块摩擦板20,每块摩擦板20的内沿与外框梁10顶板的外沿搭接固定,各摩擦板20依次首尾相接成近似环带状。如图3所示,整体呈环带状的摩擦板20内圈为其与外框梁10相抵固定的定位和安装面,即图中虚线内侧所示的A区域。环冷机摩擦板在安装过程中所处的空间工位如图2所示,摩擦板20距离下方走台面高度差约I. 8m左右。实际操作时,每块摩擦板重约400kg,必须使用吊车将其吊到所在工位后,操作者需要站在异形梁及外框梁10上对摩擦板20对位、配钻孔、拧螺栓。为使得摩擦板20起吊后保持水平,确保摩擦板20与外框梁10之间的可靠装配。现有吊装操作采用爪形卡具夹住摩擦板中部的内外侧边,以提高起吊水平度和稳定性。具体请一并参见图4,该图示出了现有爪形卡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显然,靠近摩擦板20内侧的卡爪与外框架10顶板上的摩擦板安装面产生干涉,不利于摩擦板20的安装定位,同时摩擦板20到位后拆卸卡爪比较困难。因此,整个吊装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调整时间和装卸时间。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提供一种吊装用具,以便于进行构件组装操作,进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进行组装操作的吊装用具,应用该吊装用具可保持待组装构件保持水平姿态,且组装过程中,吊具自身结构对于构件装配位置不会产生干涉,从而为提高作业效率提供了可靠保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吊装用具,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一牵拉部件和第二牵拉部件,及夹紧力施加装置;其中,铰接轴一侧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形成用于夹紧待吊装构件的夹持配合副;所述第一牵拉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轴或者所述铰接轴一侧的所述第一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拉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轴另一侧的所述第一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拉部件和第二牵拉部件的另一端固定于起吊点;所述夹紧力作用于所述第二钳体;且所述第一牵拉部件和第二牵拉部件的长度满足起吊状态下的所述夹持配合副水平。优选地,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起吊点的吊钩。优选地,铰接轴一侧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形成所述夹持配合副的夹持平面。优选地,所述夹紧力施加装置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设置在所述夹持配合副与铰接轴之间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上,相应地,所述第一钳体上开有光孔、所述第二钳体上开有螺纹孔,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钳体上的所述光孔与所述第二钳体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以施加所述夹紧力。优选地,所述夹紧力施加装置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设置在所述铰接轴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上,相应地,所述第一钳体上开有光孔、所述第二钳体上开有螺纹孔,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钳体上的所述光孔与所述第二钳体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以施加所述夹紧力。优选地,所述夹紧力施加装置包括配重构件,所述配重构件与所述铰接轴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钳体之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配重构件挂装在所述第二钳体的端部。优选地,所述第一牵拉部件和第二牵拉部件均采用钢丝绳制成,所述铰接轴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钳体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的轮槽卡抵于所述第二牵拉部件的外侧。优选地,还包括微调螺栓,所述夹持配合副与铰接轴之间的所述第一钳体上开有螺纹通孔,所述微调螺栓的螺纹段与所述螺纹通孔相适配,且其伸出端可与所述夹持配合副与铰接轴之间的所述第二钳体相抵。优选地,所述第二牵拉部件采用链条制成,所述铰接轴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钳体上设置有链轮,所述链轮位于所述链条的外侧,且其轮齿与所述链条啮合。需要进行构件组装时,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吊装用具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形成的夹持配合副夹紧待吊装构件的非安装侧,例如,环冷机的摩擦板,起吊过程中夹紧力施加装置作用于第二钳体的夹紧力可靠夹持摩擦板;同时,固定于起吊点的第一牵拉部件的一端与所述铰接轴或者铰接轴一侧的第一钳体固定连接,第二牵拉部件的一端与铰接轴另一侧的所述第一钳体固定连接,且两个牵拉部件的长度满足起吊状态下的夹持配合副水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述吊装用具的自身结构对于构件装配位置不会产生干涉,能够提供与待组装构件的安装工位完全契合的空间位置,从而使得构件在组装过程中始终处于吊装夹紧状态,无需进行吊具位置的调整,在节省工时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操作安全和稳定性,进而确保整个起吊过程平稳可靠。此外,起吊状态下的夹持配合副水平能够确保待装摩擦板位于水平姿态,组装过程中不再需要其他辅助操作调整至水平姿态,可进一步提高组装作业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对夹紧力施加装置作了进一步优化,该夹紧力施加装置包括配重构件,且该配重构件与铰接轴的另一侧的第二钳体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具体可将配重构件挂装在第二钳体的端部。基于铰接形成夹持配合副的工作原理,通过配重构件施加作用于第二钳体的夹紧力,结构简单、可靠;进一步地,两个牵拉部件均采用钢丝绳制成,设置在铰接轴另一侧的第一钳体上的滑轮可以与第二牵拉部件卡抵配合,如此设置,当待装构件的重量作用于夹持配合副的第二钳体产生下压转动的趋势时,由于采用钢丝绳制成的第二牵拉部件具备柔性,使得第二牵拉部件带动第一钳体的另一端产生向上转动趋势,夹持配合副位置处的第一钳体进而也产生下压转动的趋势,由此使得本方案所述吊装用具具有夹紧自锁紧的效果,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 图I是现有环冷机异形梁的外框梁与摩擦板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I中所示摩擦板的俯视图;图3是装配完成后多块摩擦板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4示出了现有爪形卡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所述吊装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向局部放大图;图7示出了第一实施例所述吊装用具的力学模型;图8是第二实施例所述吊装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第三实施例所述吊装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钳体I、光孔11、螺纹孔12、第二钳体2、滑轮安装槽21、螺纹孔22、光孔23、铰接轴3、第一牵拉部件4、第二牵拉部件5、配重构件6、紧固螺栓6'、紧固螺栓6"、滑轮7、微调螺栓8、吊钩9、外框梁10、摩擦板20。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便于进行组装操作的吊装用具,应用该吊装用具可保持待组装构件保持水平姿态,且组装过程中,吊具自身结构对于构件装配位置不会产生干涉,为提高作业效率提供了可靠保障。不失一般性,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请参见图5,该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所述吊装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吊装用具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钳体I和第二钳体2,且铰接轴3 —侧的第一钳体I和第二钳体2形成用于夹紧待吊装构件的夹持配合副,即钳嘴;图5中虚线所示的摩擦板位于该夹持配合副之间,大致呈水平姿态。显然,铰接轴3可以为独立于第一钳体I和第二钳体2的构件,也可以与两者中的一者集成为一体。该吊装用具还包括第一牵拉部件4、第二牵拉部件5和夹紧力施加装置。其中,夹紧力施加装置具体配重构件6,具有一定自重的配重构件6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冶长天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