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苑雯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145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具有内芯棒(1),其特征在于在内芯棒(1)的外面至少具有一层通过粘结层(2)粘结固定的套筒(3)。其优点是通过绝缘的内芯棒和外套筒经过粘合剂的粘结固化后形成绝缘子棒芯,为制造大型和超大型复合棒形绝缘子提供了可靠的绝缘子棒芯。克服了现有较细的多只内芯棒组合结构存在的由于粘结层数过多,粘结剂在整个芯棒截面内所占面积过大造成的应力不均匀产生的内部裂纹、微断裂而直接影响复合后的绝缘子在使用中被击穿的问题。具有突出的实际应用效果。经过车间内部试验,抗击穿能力提高20-40%,绝缘子的使用寿命提高15-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输变电设备的绝缘子零部件,确切的讲是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
技术介绍
目前制造大直径的复合绝缘子,就需要大直径的绝缘子芯棒,一直采用的芯棒结构是较细的内芯棒经过初步绑扎后形成一个规则的或者不规则的内芯,然后经过浇注粘结剂固化形成较大直径的芯棒。但是,这种结构的制作工艺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即由于较细的多只内芯棒组合结构存在的由于粘结层数过多,在芯棒的横截面积中占据了较大的面积比例,粘合剂和芯棒之间存在的材料性质不同产生的应力无法消除,由应力不均匀产生了内部裂纹、微断裂,因此,使得这种结构的棒形绝缘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击穿等问题,引发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人做了认真地研究,提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缺陷和不足而提出来的。即提供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具有内芯棒(I),其特征在于在内芯棒(I)的外面至少具有一层通过粘结层(2)粘结固定的套筒(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绝缘的内芯棒和外套筒经过粘合剂的粘结固化后形成绝缘子棒芯,为制造大型和超大型复合棒形绝缘子提供了可靠的绝缘子棒芯。克服了现有较细的多只内芯棒组合结构存在的由于粘结层数过多,粘结剂在整个芯棒截面内所占面积过大造成的应力不均匀产生的内部裂纹、微断裂而直接影响复合后的绝缘子在使用中被击穿的问题。采用本结构的芯棒,由于应力造成的裂纹、微断裂等现象几乎可以忽略。具有突出的实际应用效果。经过车间内部试验,抗击穿能力提高20-40%,绝缘子的使用寿命提高15-30%。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具有两层外套筒的横截面的剖面示意图,附图3是单一外套筒结构的横截面剖面示意图。附图中的序号1、内芯棒,2、粘接层,3、套筒,4、粘结层,5、外套筒,6、绝缘子芯棒。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使用进行详细说明。参照附图,该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具有内芯棒(I),其特征在于在内芯棒(I)的外面至少具有一层通过粘结层(2)粘结固定的套筒(3)。根据一般的使用要求,内芯棒(I)外面的套筒层数为1-12层,即可满足目前绝大多数复合棒形绝缘子的使用要求。经过优选的内芯棒⑴外面的外套筒(5)的层数为1-8层。经过进一步的优化选择,所说的内芯棒(I)外面的套筒层数为1-5层。根据目前绝缘材料和生产工艺的优选结果,所说的内芯棒(I)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棒或者聚氨酯玻璃纤维棒。根据目前绝缘材料和生产工艺的优选结果,所说内芯棒(I)外面的套筒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筒或者聚氨酯玻璃纤维筒。在工厂实际制造中可以采用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内芯棒与聚氨酯玻璃纤维套筒配合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聚氨酯玻璃纤维内芯棒与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套筒配合的结构。一般的制造工艺条件下,所说的粘结层(2)是环氧树脂粘合剂固化形成的粘结层或者聚氨酯粘合剂固化形成的粘结层。一般的工艺条件下,所说的内芯棒(I)的外表面和套筒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经过打毛粗糙化处理之后,经过浇注环氧树脂粘结剂或者聚氨酯粘结剂固化成型。经过优选的工艺条件是所说的内芯棒(I)的外表面和套筒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经过打毛粗糙化处理之后,在真空环境条件下浇注环氧树脂粘结剂或者聚氨酯粘结剂,然后 保持真空环境条件固化成型。打毛粗糙化可以采用砂纸拉磨或者低速喷砂等措施实现。至于外套筒的层数,推荐以下数据采用直径大于130毫米-150毫米,I层;直径大于150毫米-250毫米,2-3层;直径大于250毫米-500毫米,3_5层;直径500毫米以上,6-12 层。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具有内芯棒(I),其特征在于在内芯棒(I)的外面至少具有一层通过粘结层(2)粘结固定的套筒(3)。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芯棒(I)外面的套筒层数为1-12层。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芯棒(I)外面的外套筒(5)的层数为1-8层。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芯棒(I)外面的套筒层数为1-5层。5.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芯棒(I)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棒或者聚氨酯玻璃纤维棒。6.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说内芯棒(I)外面的套筒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筒或者聚氨酯玻璃纤维筒。7.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粘结层(2)是环氧树脂粘合剂固化形成的粘结层或者聚氨酯粘合剂固化形成的粘结层。8.—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芯棒(I)的外表面和套筒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经过打毛粗糙化处理之后,经过浇注环氧树脂粘结剂或者聚氨酯粘结剂固化成型。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芯棒(I)的外表面和套筒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经过打毛粗糙化处理之后,经过真空浇注环氧树脂粘结剂或者聚氨酯粘结剂固化成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棒形绝缘子芯棒,具有内芯棒(1),其特征在于在内芯棒(1)的外面至少具有一层通过粘结层(2)粘结固定的套筒(3)。其优点是通过绝缘的内芯棒和外套筒经过粘合剂的粘结固化后形成绝缘子棒芯,为制造大型和超大型复合棒形绝缘子提供了可靠的绝缘子棒芯。克服了现有较细的多只内芯棒组合结构存在的由于粘结层数过多,粘结剂在整个芯棒截面内所占面积过大造成的应力不均匀产生的内部裂纹、微断裂而直接影响复合后的绝缘子在使用中被击穿的问题。具有突出的实际应用效果。经过车间内部试验,抗击穿能力提高20-40%,绝缘子的使用寿命提高15-30%。文档编号H01B17/38GK102623111SQ201210123980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0日专利技术者唐苑雯 申请人:唐苑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苑雯
申请(专利权)人:唐苑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