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专用种肥局部调控施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4058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专用种肥局部调控施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播种时,将玉米专用种肥条施在播种行的一侧;所述玉米专用种肥由氮肥、磷肥和硫肥组成;所述玉米专用种肥与播种行的水平距离为5cm~6cm,与玉米种子的垂直距离为5cm~6cm。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玉米的生长特性,种肥较农民习惯施肥,提高肥料效率,促进苗期生长,增加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提供了一条科学的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尤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将种肥技术与农机相结合,将具有更广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农艺与农机相结合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在国际上已得到普及,该项技术在我国玉米生产上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农业肥料

技术介绍
玉米是我国第三大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是农业发展的目标,而培育壮苗则是获得高产高效的第一步。但在春玉米苗期,经常受到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的胁迫,导致根系生长迟缓,苗小、苗弱。为了培育壮苗,近年来,种肥的施用越来越普遍,在生产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玉米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表明,玉米苗期生长中心是“根系”,根系生长的好坏对玉米一生都有重要影响。而苗期,尤其是出苗后3叶期到6叶期胚乳养分耗尽,土壤中养分有效性低,根系生长缓慢、根系数量少、吸收能力弱,玉米生长处于“断奶期”。这个时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总量不多,但十分关键,如果养分尤其是氮磷养分缺乏,即使后期再供应更多的养分,都无法弥补苗期损失。而种肥的施用通过科学的养分组成以及合理的施用方法,与传统撒施相比,促根壮苗效果显著,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然而,目前我国玉米种肥施用中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尤其对于种肥的种类、养分组合和施用方法上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而且造成烧芽或烧苗,给玉米生产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种肥施用量过大,部分农民在播种时凭经验大量施用种肥,种肥用量多达每亩100斤甚至120斤,造成种子发芽或出苗过程中根系与化肥接触而引起烧芽或烧苗。二是种肥与种子混播,种肥施用量虽然不大,但有的肥料不宜于与种子混播在一起,如果混播使种子和肥料直接接触从而造成烧芽或烧苗。三是用纯的氮素化肥作种肥,纯氮素化肥有的挥发性较强(如碳酸氢铵),有的则含有对种子或幼芽具有某种腐蚀作用的成分(如尿素当中的缩二脲),极容易引起烧苗。实现玉米高产高效,需要科学的施肥技术,不仅要考虑土壤理化性状,更要根据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特性,有针对地进行定向调控。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养分根际调控原理和玉米苗期需肥规律,结合养分生理特性;东北、西北和华北春播玉米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的50%左右,这几个地区玉米产量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全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而这些地区石灰性土壤分布广泛。研究适合该地区的种肥配方和施用方法,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以及现代化生产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种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养分根际局部调控原理和肥料生理特性,提供一种适合玉米苗期需肥规律的局部调控施肥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如下步骤播种时,将玉米专用种肥条施在播种行的一侧;所述玉米专用肥由氮肥、磷肥和硫肥组成。上述的调控施肥方法中,所述玉米专用种肥与播种行的水平距离为5cm 6cm,与玉米种子的垂直距离为5cm 6cm。上述的调控施肥方法中,条施时,所述玉米专用种肥的养分含量如下其中,P的含量以 P2O5 计,N 35 45kg ha S P2O5 60 80kg ha S S 22 40kg ha、上述的调控施肥方法中,条施时,所述玉米专用种肥的养分含量具体可为其中,P的含量以 P2O5 计,N 40kg ha 1, P2O5 80kg ha 1, S 24kg ha、上述的调控施肥方法中,所述氮肥和磷肥均可为磷酸一铵,所述硫肥可为硫酸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应用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I)本专利技术根据玉米苗期需肥特性,采用种肥局部调控施肥技术,即可以促根、培育壮苗,又能提高肥料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增加产量。(2)本专利技术采用铵态氮加磷,是基于本课题组多年的研究结果,在玉米苗期将铵态氮(磷酸一铵和硫酸铵)按照一定比例科学配比后局部条施在种子的附近,与常规施肥(尿素加过磷酸钙撒施)相比,促根壮苗效果显著。试验结果表明5叶I心期取样调查,在苗期施用种肥的情况下,与传统施肥相比,地上部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能力增强,地下部根系数量增多。单株叶面积增加39. 1%,叶绿素含量(Spad)增加8.0%,地上部干重增加33.0%,地下部(根系)干重增加42. 9%。单株总根长增加34.6%,根系总表面积增加42. 1%,总根尖数增加50. 0%0(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铵态氮(硫酸铵)加磷局部调控施肥技术,依据养分局部调控作用原理和肥料生理特性,硫酸铵为生理酸性肥料,在根中同化I分子铵态氮就要产生I个质子,质子排出根外,使根际PH降低,在石灰性土壤上其氮肥效果优于施用尿素。我们的试验结果证实,铵态氮(硫酸铵)加磷局部调控利用氮磷等养分的互作效应,硫素也可以进一步增加磷素的有效性,使地上部氮和磷的累积量显著增加,单株地上部氮累积量增加47. 6%,磷累积量增加55.3%。(4)本专利技术种肥局部调控技术与常规施肥(尿素加过磷酸钙撒施)相比,成熟期玉米穗粒数和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增加11. 1%、产量增加8.5%,千粒重、穗行数和穗长无差异,秃顶长显著降低29. 6%。肥料偏生产力提高8. 4%,肥料农学效率提高38. 4%,每公顷效益增加2155元。总之,本专利技术根据玉米的生长特性,种肥较农民习惯施肥,提高肥料效率,促进苗期生长,增加产量。本专利技术为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提供了一条科学的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尤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将种肥技术与农机相结合,将具有更广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农艺与农机相结合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在国际上已得到普及,该项技术在我国玉米生产上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I为种肥条带与播种行的平面位置示意图。图2为种肥与种子的平面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I、在土壤磷含量适宜的地区,称取磷酸一铵(N含量11% ,P2O5含量44% ) 160公斤,硫酸铵100公斤,将物料混合均勻,得到260公斤玉米专用种肥,其中磷酸一铵与硫酸铵的质量比为8 5,即播种时施用的种肥中养分含量为N 38kg ha-1,P2O5 70kg ha-1,S 24kgha 1O施用方式播种时,在播种行一侧5厘米的地方,开沟施用种肥,沟深为距种子垂直距离朝下5厘米,采用人工施用。上述实施例中,种肥条带与播种行的平面位置示意图如图I所示,种肥与种子的平面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实施例2、在土壤磷含量高的地区,称取磷酸一铵(N含量11%,P205含量44% ) 136公斤,硫酸铵105公斤,将物料混合均勻,得到241公斤玉米专用种肥,其中磷酸一铵与硫酸铵的质量比为136 105,即播种时施用的种肥中养分含量为N 36kg ha^,P20560kg ha'S 25.5kgha 1O施用方式播种时,在播种行一侧5厘米的地方,开沟施用种肥,沟深为距种子垂直距离朝下5厘米,采用机械施用。实施例3、在2010年和2011年,在北京海淀区上庄中国农业大学试验站、河北曲周中国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肥效试验。I材料与方法I. I供试作物玉米I. 2试验方法田间试验,位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海淀区上庄试验基地I. 3试验设计处理I:习惯施肥处理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I. 4 供试土壤试验土壤为砂质潮土,属于典型的石灰性土壤,0-30cm 土层土壤容重为 I.44gcm_3, pH为8. I ( 土水比I 5),有机质含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建波马庆华张福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