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极构造的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721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0:14
一种凸极构造的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属于汽车制动领域。其包括缓速器转子、缓速器定子、缓速器线圈、控制模块;缓速器转子为齿形转盘,该齿形转盘其轴向剖面为工字型,工字型两侧的凸起为缓速器凸极;缓速器转子与传动轴相连,缓速器定子内圆与缓速器转子外圆同心;缓速器线圈为一独立的线圈,安装在缓速器转子的两个凸极之间,并与缓速器定子固定在一起;调节励磁电流大小的控制模块与缓速器线圈通过导线连接;速度传感器固定在固定架上,其感应部分正对缓速器转子,其信号输出与控制模块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线圈绕制、安装和控制,并且易于装配;实现了无电刷结构;同时有效利用磁能;散热效果好,缓速器温度低,热衰退小,线圈不易烧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涡流缓速器,通过金属平面或弧面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涡流制动力矩,对汽车进行辅助制动,特指一种利用循环液体冷却的凸极构造汽车缓速器,属于汽车制动领域。
技术介绍
电涡流缓速器作为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其基本原理是金属平面或弧面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其表面内感应生成电涡流,从而产生制动力矩,而汽车动能通过磁场这一介质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进而起到减速制动作用。电涡流缓速器最大的特点是非接触式制动,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避免了传统制动中因摩擦而引起的制动片和轮胎的快速损耗,消除制动噪声,避免了环境污染,大大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减少驾驶员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急刹车、使得驾驶更顺畅。现有的电涡流缓速器大部分由多组线圈及定子、转子组成,一种为线圈轴心平行于转子轴线,并且在绕转子的圆周上均布,在线圈两端设有极靴;第二种为线圈轴线为径向布局,线圈中套有铁芯,以改善其导磁。由于这两种缓速器均包含有多组线圈,使得缓速器结构较为复杂,为了保证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恒定,要求的装配精度较高,装配比较麻烦,且线圈出线较多,控制较为复杂。上述两种结构的缓速器,为了避免有电刷结构,要求线圈静止,大都采用外壳为转子,线圈产生稳定磁场,且相邻两线圈的极性相反,外壳内平面旋转后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在内平面产生涡电流,从而产生制动力矩。这时产生的热量都在转子上,通过转子上的散热片耗散到空气中。风冷散热方式的散热效率较低,不能快速有效的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热衰退严重,线圈容易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已有缓速器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缓速器结构,该结构采用无电刷、单线圈、液冷散热方式,装配简易、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寿命长、缓速器温度低、热衰退小、线圈不易烧毁等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种凸极构造的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包括缓速器转子9、缓速器定子3、缓速器线圈2、控制模块6 ;缓速器转子9为齿形转盘,该齿形转盘其轴向剖面为工字型,工字型两侧的凸起为缓速器凸极;缓速器转子9与传动轴I相连,缓速器定子3内圆与缓速器转子9 外圆同心;缓速器线圈2为一独立的线圈,安装在缓速器转子9的两个凸极之间,并与缓速器定子3固定在一起,线圈为一静止部件。缓速器定子3外壳上带有冷却水道4,通过循环的冷却水将缓速器定子3内壁上电涡流产生的热量带走并散发到空气中。调节励磁电流大小的控制模块6与缓速器线圈2通过导线连接;用于测量速度的速度传感器7固定在缓速器固定架8上,其感应部分正对缓速器转子9,其信号输出与控制模块6相连。缓速器转子9凸极外圆和缓速器定子3内壁之间保持O. 5-lmm间隙。缓速器定子3上有用于通过冷却水的水道4,水道4内的液体与发动机冷却水循环,或者与缓速器的独立冷却装置循环。本专利技术一种凸极构造的电涡流缓速器工作时,通过控制模块6向缓速器线圈2供电。缓速器线圈2中通电后会产生磁场,由于缓速器线圈2是安装在缓速器转子9的两个凸极之间的,即会形成如图I中所示的环形磁路。凸极构造的电涡流缓速器的缓速器转子 9为齿形结构,磁力线在转子盘上会分开从各个齿经过气隙到达缓速器定子3内壁,气隙中的磁力线垂直于缓速器转子9外圆面及缓速器定子3内圆面。当转轴I带动缓速器转子9 转动时,缓速器定子3切割缓速器转子9凸极发出的磁力线,在缓速器定子3内表面会产生涡流,从而产生制动力矩,该制动力矩通过转子盘作用于汽车转轴I上,即可对汽车起到缓速制动作用。根据速度传感器7产生的速度信号,通过控制模块6调节缓速器线圈2中的电流大小,即可对缓速器实现连续调节,并且根据不同的速度情况,采取分级制动。缓速器定子3上产生的热量通过水道4内液体带走,水道4内的液体与发动机冷却水循环,或者与缓速器的独立冷却装置循环,散热后回流到缓速器中循环往复工作。若缓速器不需要制动时,控制模块6块停止对缓速器线圈2供电,缓速器线圈2内则不会产生磁场,进而缓速器定子3中没有涡流产生,即不会有制动力矩产生。本专利技术凸极构造的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的主要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由缓速器转子9、缓速器定子3和缓速器线圈2组成;缓速器线圈2采用集中绕制的独立线圈安装在缓速器转子9两个凸极之间,简化了线圈绕制、安装和控制,并且易于装配;缓速器线圈2固定于缓速器定子3内圆面上,为静止线圈,实现了无电刷结构;缓速器转子9的凸极结构保证了磁力线与缓速器转子9外圆和缓速器定子3内圆面的垂直,有效利用磁能;与传统电涡流缓速器相比,缓速器定子3为静止件,安全可靠; 缓速器定子3上有水道4,采用循环方式将热量散发掉,散热效果好,缓速器温度低,热衰退小,线圈不易烧毁。附图说明图I、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凸极构造的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的主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凸极构造的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的左视图。图中1、转轴,2、缓速器线圈,3、缓速器定子,4、水道,5、导线套,6、控制模块,7、速度传感器,8、缓速器固定架,9、缓速器转子。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缓速器转子9通过花键与汽车转轴I相连,共同组成旋转部件。缓速器线圈2集中绕制成一个线圈,固定在缓速器定子3的内壁上,并且安装在缓速器转子9的两个凸极之间。缓速器线圈2的导线通过穿过缓速器定子3的导线套5引出,并连接至控制模块6,由控制模块6供电,实现了无电刷结构。同时,控制模块6也通过导线与速度传感器7相连, 速度传感器7将采集的速度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6,进而控制缓速器线圈2中的电流的大小。缓速器转子9的凸极与缓速器定子3内壁之间的保持O. 5-1_间隙。缓速器定子3开有水道4,置于缓速器最外侧。当缓速器工作时,控制模块6使电瓶与缓速器线圈2接通,使缓速器线圈2获得励磁,此时,缓速器转子9内产生磁力线。缓速器定子3切割缓速器转子9的凸极发出的磁力线,在缓速器定子3内产生涡流,并产生阻碍缓速器转子9继续转动的阻力矩,该阻力矩通过缓速器转子9上的花键传递至汽车转轴1,从而对汽车起到缓速制动作用。制动时,由于涡流作用在缓速器定子3,在缓速器定子3产生热量,水道4中的水将产生的热量带走,通发动机水箱的散热器散热后,回到缓速器中循环往复工作。当不需要制动时,控制模块6切断缓速器线圈2中的励磁电流,则缓速器转子9中也不会产生磁力线,则缓速器定子3也不会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不会产生制动力矩。权利要求1.一种凸极构造的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包括缓速器转子(9)、缓速器定子(3)、缓速器线圈(2)、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缓速器转子(9)为齿形转盘,该齿形转盘其轴向剖面为工字型,工字型两侧的凸起为缓速器凸极;缓速器转子(9)与传动轴(I)相连,缓速器定子(3)内圆与缓速器转子(9)外圆同心;缓速器线圈(2)为一独立的线圈,安装在缓速器转子(9)的两个凸极之间,并与缓速器定子(3)固定在一起;调节励磁电流大小的控制模块(6)与缓速器线圈(2)通过导线连接;用于测量速度的速度传感器(7)固定在缓速器固定架(8)上,其感应部分正对缓速器转子(9),其信号输出与控制模块(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凸极构造的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缓速器线圈(2)为一集中绕制的独立线圈,并且线圈为静止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胜杜肖叶乐志石成伟周宜莉马岳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