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中宇专利>正文

直接空气循环方式冷热交换技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29809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2 18:12
直接空气循环方式冷热交换技术装置,涉及钢铁、石油、化工等众多领域中的温度调节和控制技术。交换装置由空气入口、空气冷热交换腔体、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空气出口等组成,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与空气冷热交换腔体连接成一个中空体结构的通道用来吸收和带出能量,形成内外都具有吸收和释放冷热能量的转换功能。解决了目前温度调节和控制装置的内部只能用液体流动交换介质(如水、油或是高压气体)。此装置能充分利用自然空气进行冷热交换,无需水源及其它介质体,空气自然流动完全没有环境污染问题,不需要巨大的流体交换介质储存空间,所以能节省大量水资源、能源和设备投资,集节能环保高效于一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接空气循环方式冷热交换技术装置,涉及钢铁、石油、化工、造纸、船舶、机械、医药、纺织、食品、电子电器、金属表面处理等众多领域内的升温和降温调节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冷热交换装置,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现有的冷热交换装置内部都是以水,油及其它高压气体为交换介质。这些交换介质经过冷热交换后,需要有一个很大的存储空间来保存,并且在进入循环使用时还必须有其它动力或装置来充分释放交换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才能更次使用,设备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而且在使用中会造再次的能源消耗。特别是现在有大量的中小型生产企业为了节省设备投入和生产运行费用,仅以粗放的生产方式直接用自来水或是偷采地下水的形式接入冷热交换装置中放任自流以带走热量维持日常生产,白白的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加之这些制造行业本身都有一定污染性,也容易造成更多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专利技术创造内容直接空气循环方式冷热交换技术装置,是一个吸收和释放冷热能量的转换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放入流体内部直接用自然空气吸收和释放能量的技术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是空气冷热交换腔体为中空结构,内外壁上均匀分布有横向或纵向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和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按立式方式夹入空气冷热交换腔体中空结构内壁,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是一通透的管状物,内外壁上均匀分布有横向或纵向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和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在箱体内排列有序内外壁的流体均可自由流动。使用时将冷热交换装置放于需要交换的流体内部,接好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这时能量就会通过冷热交换装置的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充分吸收能量,外部自然空气由空气入口进入空气冷热交换腔体后,在经过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时,由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吸收或释放能量后,再经空气出口自然排出,就完成了这一交换过程,也可反向交换,其原理一样。现有的冷热交换技术装置都是采用在交换装置的外壁安装有吸收和释放冷热能量的交换体,并且是由内部流体介质在运动中向外部释放能量的过程来完成冷热交换。此专利技术的特征就是在现有交换装置已有的外部冷热交换体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了内部冷热交换体,使装置内外都具有吸收和释放冷热能量的转换功能,并创造性的把现有冷热交接装置的曲形细长管冷热交换方式变成短管立柱式蜂窝状排列冷热交换装置,相当于把现在冷热交换装置的外部功能转变成内部功能,再新增一外部功能,达到吸收释放双效合一的功效。这种结构一方面保存了原交换装置的外部自然流动性,另一方面在单位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充分增加了冷热吸收和释放体的有效面积,加上这种蜂窝排列结构方式,使交换功效提高几倍以上,交换更彻底,装置的造型结构更稳固。真正做到了冷热交换装置即可以从外部吸收释放也可以从内部吸收释放,用在不同的领域可以有不同的吸收释放方式选择,特别是能在流体物质中一次性直接用空气流动的方式将多余的冷热能量吸收和释放出来。此装置真正解决了目前冷热交接装置在内部只能用水或油等液体流动介质或是高压气体介质进行能量交换的问题,可以节省更多设备投入,用最廉价和环保的自然空气来代替日益减少的水资源做交换介质,加上不用回收,不需要存贮空间,没有二次冷热能量吸收释放,也没有能源的二次消耗,大大降低生产运行成本。运行中也无需添加其它非空气成份,完全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直接空气循环方式冷热交换技术装置由空气入口(I)、空气冷热交换腔体(2)、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3)、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4)、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5)、空气出口构成。附图说明图I是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侧视局部放大图。图3是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用最佳的实施示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参阅(图I)(图2)(图3) —种直接空气循环方式冷热交换技术装置由空气入口(I)、空气冷热交换腔体(2)、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3)、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4)、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5)、空气出口(6)构成。空气冷热交换腔体(2)为中空结构,内外壁上均匀分布有横向或纵向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4)和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5),结构两端接 有空气入口(I)和空气出口(6),形成一空气循环流动空间用以带走吸收到的能量(如图I)所示为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3)按立式方式夹入空气冷热交换腔体(2)内壁,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3)是一通透的管状物,在空气冷热交换腔体(2)内排列有序(如图2)所示为图I的侧视局部放大图。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3)内外壁上均匀分布有横向或纵向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4)和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5),分别用来吸收和释放流体能量的(如图3)所示为一个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交换柱内外壁的流体均可自由流动。使用时将冷热交换装置放于需要交换的流体内部,接好空气入口(I)和空气出口 ¢),这时能量就会通过冷热交换装置的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3)、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5)充分吸收能量。外部自然空气由空气入口(I)进入空气冷热交换腔体(2)后,在经过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3)时,由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4)吸收或释放能量后,再经空气出口(6)自然排出,就完成了这一交换过程,也可反向交换,其原理一样。实施示例为在电镀行业生产中,电镀槽液温度必须保持在一定温度值内才能正常生产,但是电镀也是一个电极放电发热的过程电镀槽液温度会不断上升,所以需要对温度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现在电镀行业中通用的做法就是在镀液槽中放入许多弯曲形水管,再在水管中泵入自来水或是井水带走多余温度来实现温度调节和控制的功能。也有企业为节约水源采用循环回收方式,建一巨型贮水池,但由于生产持续时间长用水量大,有限贮水池中温度也会不断上升,只有另外再加装冷冻设备或是冷却塔才能维持生产。这一方面是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另一方面也造成能源的二次消耗,此外这此企业都是高污染行业,所排放的水都是混合排放,很大的用水量也更加深了污染水的扩大化,容易对环境造成更多更大更广泛的污染。这种直接空气循环方式冷热交换装置放入电镀槽液内不需要用水,只需要在空气入口用风机吹入自然空气,通过交换装置就能将槽液内多余温度从空气出口自然排入空中,这项技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无水实现降温效果,不用贮水池、冷冻设备或冷却塔就实现了电镀生产的温度调节和控制。以上示例证明同样的方式一样用于钢铁、石油、化工、造纸、船舶、机械、医药、纺织、食品、电子电器、金属表面处理等众多领域中,特 别是可以将这一装置的技术方案延伸应用到空调制造等电器行业预期可以提高设备效率20%以上。权利要求1.直接空气循环方式冷热交换技术装置,特征在于有空气入口(I)、空气冷热交换腔体(2)、空气冷热交换吸收释放管(3)、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4)、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5)、 空气出口(6)构成,空气入口(I)和空气出口(6)与空气冷热交换腔体(2)连接成一个中空体结构的通道用来吸收和带出能量,形成内外都具有吸收和释放冷热能量的转换功能。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接空气循环方式冷热交换技术装置,特征在于空气冷热交换腔体(2)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壁有内部冷热吸收释放体(4)和外壁有外部冷热吸收释放体(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中宇
申请(专利权)人:冯中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