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2888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程方法。此触控面板具有一中央感应区及一围绕此中央感应区的周边区。触控面板至少包含一上电极部、一下电极部及多个间隔物。上电极部包含一上基板、一第一信号感应层及一第一电路层。上基板同时位于周边区及中央感应区。第一信号感应层同时位于周边区及中央感应区,且覆盖上基板于中央感应区的表面。第一电路层位于周边区,被覆盖于第一信号感应层与上基板之间。第一电路层与第一信号感应层电性相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阻式。
技术介绍
按,近年来触控面板(Touch Panel)已被广泛地应用至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中,如全球定位系统(GPS)、个人数字助理(PDA)、行动电话(cellular phone)及掌上型计算机(Hand-held PC)等,以取代传统的输入装置(如键盘及鼠标等),此一设计上的大幅改变,不仅提升了该等电子装置的人机接口亲和性,还因省略了传统输入装置,而腾出更多空间,供安装大型显示面板,方便使用者浏览资料。传统上,触控面板所使用的触控技术,依其作动原理的不同,虽可分为光学式、超音波式、红外线式、电容式及电阻式等数种,惟,目前仍以电阻式(Film on Glass)的触控技术,最被广泛应用于各式产品上。传统电阻式触控面板是采用电压侦测方式感应,包括一上电极部、一下电极部及多个间隔排列的间隔点(dot spacer)。上电极部及下电极部分别具有一透明导电玻璃(ΙΤ0Glass)及一透明导电薄膜(ΙΤ0 Film),其中透明导电薄膜设置于透明导电玻璃上,以供使用者触压。然而,触控面板可分为有效触压感应区(后称中央感应区)及触控面板的四周边缘(后称周边区),故,当使用者对中央感应区接近周边区的区域进行触压时,通常都需要施以较大的压力,长久之下,透明导电薄膜接近周边区的区域容易造成老化,甚至导致透明导电薄膜的破裂,称为「边缘效应」(Edge Effect或Border Effect),故,导致透明导电薄膜接近周边区的寿命快速下降,造成整体产品产生使用上的瑕疵。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触控面板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方式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有效地强化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强度,尤其是透明导电薄膜于中央感应区接近周边区的结构强度及耐压度,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触控面板,用以强化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强度,尤其是强化透明导电薄膜于中央感应区接近周边区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耐压度及其寿命。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此触控面板具有一中央感应区及一围绕该中央感应区的周边区。触控面板至少包含一上电极部、一下电极部及多个间隔物。此些间隔物被夹设于上电极部及下电极部之间。上电极部包含一上基板、一第一信号感应层及一第一电路层。上基板同时位于周边区及中央感应区。第一信号感应层同时位于周边区及中央感应区,覆盖上基板位于中央感应区的表面。第一电路层位于周边区,直接接触上基板位于周边区的表面,且被覆盖于第一信号感应层与上基板之间。第一电路层与第一信号感应层电性相接,且第一电路层的阻抗值低于第一信号感应层的阻抗值。 具体而言,第一信号感应层整体地包含一第一部份、一第二部份及一第一倾斜部。第一部份仅位于周边区,并直接接触第一电路层。第二部份仪位于中央感应区,并直接接触第一电路层与上基板,并与第一部份相差一垂直距离。第一倾斜部位于中央感应区,同时连接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如此,由于第一倾斜部邻近中央感应区与周边区的交界,且同时连接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因此,第一倾斜部增加了第一信号感应层于中央感应区接近周边区的厚度,进而加强了其结构强度及耐压度。此实施例中,该下电极部包含一下基板、一第二信号感应层及一第二电路层。下基板同时位于周边区及中央感应区。第二信号感应层同时位于周边区及中央感应区,覆盖下基板位于中央感应区的表面。第二电路层位于周边区,直接接触下基板位于周边区的表面,且被覆盖于第二信号感应层与该下基板之间。第二电路层与第二信号感应层电性相接,且第二电路层的阻抗值低于第二信号感应层的阻抗值。具体而言,第二信号感应层整体地包含一第三部份、一第四部份及一第二倾斜部。第三部份仅位于周边区,并直接接触第二电路层。第四部份仅位于中央感应区,并直接接触第二电路层与下基板,并与第三部份相差一垂直距离。第二倾斜部同时连接第三部份与第四部份。如此,由于第二倾斜部邻近中央感应区与周边区的交界,且同时连接第三部份与第四部份,因此,第二倾斜部增加了第二信号感应层于中央感应区接近周边区的厚度,便可更接近上述的第一倾斜部,进而减少第二信号感应层与第一信号感应层的最短直线距离,故,便可减缓第一信号感应层的第二部份被按压的幅度,从而减轻第一信号感应层被破坏的程度。此实施例的一选项中,上基板与下基板的材质分别可为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此实施例的另一选项中,第一电路层与第二电路层分别可为一导电图案。此实施例的又一选项中,各导电图案可为碳浆电路或银浆电路。此实施例的又一选项中,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间的一最大垂直距离小于第二部份与第四部份间的一垂直距离。此实施例的又一选项中,第一信号感应层与第二信号感应层分别可为一导电薄膜。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含一介电层及一封闭胶体。介电层被夹设于第一部份与第三部份之间,并电气隔绝第一部份与第三部份。封闭胶体位于周边区,围绕中央感应区,且直接地位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揭露一种触控面板的制程方法。制程方法包含步骤如下。提供一上基板,上基板区分为一中央感应区及一围绕中央感应区的周边区。形成一第一电路层于上基板的该周边区。形成一第一信号感应层于上基板的一面,同时覆盖第一电路层以形成一上电极部。形成一下电极部。组合上电极部与下电极部。此实施例中,形成该下电极部的步骤包含步骤如下。提供一下基板,下基板区分为一中央感应区及一围绕中央感应区的周边区。形成一第二电路层于下基板的周边区。形成一第二信号感应层于下基板的一面,同时覆盖第二电路层以形成下电极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手段,可达到相当的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尤其本专利技术借由加厚第一信号感应层邻近周边区的部份,使得强化了第一信号感应层的耐压度,进而延长了触控面板的寿命。同时,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也借由加厚第二信号感应层邻近周边区的部份,来缩短第二信号感应层与第一信号感应层的最短直线距离,从而减轻第一信号感应层被破坏的程度。附图说明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图I绘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于一实施例中的侧视图;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的第一信号感应层的示意图;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于此实施例中的使用操作示意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的第二信号感应层的示意图;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依据一实施例下的制程方法。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0 :触控面板331 :第三部份200:上电极部332:第四部份210 :上基板333 :第二倾斜部220:第一电路层400:间隔物230 :第一信号感应层500 :介电层231 :第一部份600 :封闭胶体232:第二部份C :中央感应区233 :第一倾斜部E :周边区300:下电极部D1-D4 :垂直距离310 :下基板F :触压外力320:第二电路层S1、S2:虚线圈330:第二信号感应层步骤501-508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以图示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如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专利技术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勋林宗逸江铭辉陈万典李文仁
申请(专利权)人: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