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轮装置及轮圈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20170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9 19:08
一种车辆的车轮装置及轮圈单元,该车轮装置包含一个轮圈单元,及一个轮胎。该轮圈单元包括一个轮圈本体,一个护套。该轮圈本体的一个安装壁具有一个主托段、一个副托段,及一个连接该主托段与该副托段的中间段。该护套为一个由耐磨材料制成的薄层套体,并具有一个对应包覆该主托段与该副托段的其中一段上的衬套部。该轮胎套置在该护套外围,并包括两个分别卡抵于该主托段与该副托段的胎唇部,其中至少一个胎唇部卡抵于该衬套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上述构造,可避免该轮胎接触磨损到该轮圈本体,所以具有延长轮圈本体使用寿命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例如汽车、卡车、联结车等车辆上的车轮装置及轮圈单元。
技术介绍
参阅图I与图2,一种现有车辆的车轮I用于安装在一个轮轴10上,并包含一个轮圈11,及一个轮胎12。该轮圈11包括一个呈中空环圈状的安装壁111。该安装壁111具有位于两侧的一个主托段112与一个副托段113、一个连接该主托段112与该副托段113的中间段114,及两个分别由该主托段112与该副托段113往外凸伸的凸挡段115。而且该轮圈 11还包括一个由该主托段112径向往中央延伸且架设在该轮轴10上的侧轴壁116。该轮胎12套置在该轮圈11外围,并包括两个分别卡抵于该主托段112与该副托段113且被所述凸挡段115限位的胎唇部121。所述胎唇部121内埋设有数条钢丝122,用于强化胎唇部121的结构,因此轮胎12 充气使用时,该轮胎12的胎唇部121不但会受胎内气体作用而强力抵压该主托段112及该副托段113,还会因为胎唇部121的结构刚性而与该主托段112及该副托段113发生摩擦, 常会造成该主托段112与该副托段113磨损变薄,或于表面特定局部位置因往复性磨擦而出现凹痕,成为特定局部弱化的部位,进而会破坏该轮圈11的机械结构,影响整体性能。此外,于行驶过程中,该轮胎12与地面接触,所受到的作用力如图中的箭头13所示,会经所述胎唇部121作用在该轮圈11的主托段112与副托段113上,因为该副托段113 悬空而未与该轮轴10衔接,因此该副托段113所受到的应力,会经该中间段114传向该主托段112,并与该主托段112受到的应力一起通过该侧轴壁116传递至该轮轴10。分析该轮圈11受力后的结果,由于该主托段112除了需要承受轮胎12的直接压力以外,还需承受经该中间段114传递而来的应力,所以在车轮I转动时,该主托段112将会反复受到较大的作用力,导致其与该中间段114间的一个转角部位118易出现裂隙,而且该作用力会再经该侧轴壁116传递至该轮轴10,使得该侧轴壁116也容易在锁接于该轮轴10的数个锁孔119 处出现裂隙,因此该轮圈11的设计仍不理想,上述情形在铝合金汽车轮圈的应用上更急需克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延长轮圈本体使用寿命的车辆的车轮装置及轮圈单元。本专利技术车辆的车轮装置,用于安装于一个轮轴单元上,并包含一个轮圈单元,及一个轮胎,该轮圈单元包括一个轮圈本体,该轮圈本体具有一个绕着一条中心轴线而呈环圈状的安装壁,及一个由该安装壁的一侧径向往该中心轴线延伸的侧轴壁,该安装壁具有位于两侧的一个主托段与一个副托段、一个连接该主托段与该副托段的中间段,及两个分别由该主托段与该副托段往远离该中间段的方向凸伸的凸挡段,该侧轴壁具有一个沿着该中心轴线贯通且供该轮轴单元架设的轴孔,该轮胎套置在该轮圈本体外围,为一个截面呈U 型且朝该中心轴线开口的环状体,并包括两个相间隔且分别卡抵于该主托段与该副托段的胎唇部,及一个连接所述胎唇部且往外拱凸的胎圈部,该轮胎与该安装壁共同界定出一个密闭的充气空间,其特征在于该轮圈单元还包括一个护套,该护套为一个由耐磨材料制成的薄层套体,绕着该中心轴线而呈环圈状,且配合套置在该轮圈本体外围,并具有一个包覆该主托段或该副托段的衬套部,一个胎唇部卡抵于该衬套部上。本专利技术所述车辆的车轮装置,该护套还具有另一个衬套部,及一个连接所述衬套部且对应包覆该中间段的连套部,所述两衬套部分别对应包覆该主托段与该副托段,而所述两个胎唇部分别卡抵于所述衬套部上。本专利技术所述车辆的车轮装置,该护套的连套部与该安装壁间存在一个气隙,而该连套部具有至少一个由该充气空间向内连通至该气隙的气孔。本专利技术所述车辆的车轮装置,该护套黏贴于该轮圈本体外围。本专利技术轮圈单元,包括一个轮圈本体,该轮圈本体具有一个绕着一条中心轴线而呈环圈状的安装壁,及一个由该安装壁的一侧径向往该中心轴线延伸的侧轴壁,该安装壁具有位于两侧的一个主托段与一个副托段、一个连接该主托段与该副托段的中间段,及两个分别由该主托段与该副托段往远离该中间段的方向凸伸的凸挡段,该侧轴壁具有一个沿着该中心轴线贯通的轴孔,其特征在于该轮圈单元还包括一个护套,该护套为一个由耐磨材料制成的薄层套体,绕着该中心轴线而呈环圈状,且配合套置在该轮圈本体外围,并具有一个包覆该主托段或该副托段的衬套部。本专利技术所述轮圈单元,该护套还具有另一个衬套部,及一个连接所述衬套部且对应包覆该中间段的连套部,所述两衬套部分别对应包覆该主托段与该副托段。本专利技术所述轮圈单元,该护套的连套部与该安装壁间存在一个气隙,而该连套部具有至少一个连通至该气隙的气孔。本专利技术所述轮圈单元,该护套黏贴于该轮圈本体外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套设在该轮圈本体外围的护套,可避免轮胎直接接触磨损轮圈本体,并可借护套分散受力,所以可达到延长轮圈本体使用寿命的功效。附图说明图I是一种现有车轮的一剖视图2是图I的一部份放大图3是本专利技术车轮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图5是图4的一部份放大图6是本专利技术车轮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部份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参阅图3、图4与图5,本专利技术车轮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用于安装在一辆例如卡车、联结车、汽车……等车辆(图未示)底部的一个轮轴单元2上,该轮轴单元2可被驱动而带动该车轮装置旋转,具有轮轴、轮毂(图未示)等构造,但其并非本专利技术重点,所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而所述车轮装置包含一个轮圈单元3及一个轮胎4。该轮圈单元3包括一个轮圈本体5及一个护套6。该轮圈本体5为一个由铝合金材料一体弯挠制成的环圈状体,并具有一个绕着一条中心轴线51而呈环圈状的安装壁52,及一个由该安装壁52的一侧径向往该中心轴线51 延伸的侧轴壁53。该安装壁52具有位于两侧的一个主托段521与一个副托段522、一个连接该主托段521与该副托段522的中间段523,及两个分别由该主托段521与该副托段522 往远离该中间段523的方向凸伸的凸挡段524。该侧轴壁53连接该安装壁52的主托段 521,并具有一个沿着该中心轴线51贯通且供该轮轴单元2架设的轴孔531、数个彼此等角度间隔且锁接该轮轴单元2的锁孔532,及数个分别贯穿其内周面与外周面以供轮圈单元3 内的热量散出的散热孔533。该护套6绕着该中心轴线51而呈环圈状,为一个由耐磨材料一体制成的薄层套体,可更换地配合套置在该轮圈本体5外围,本实施例的护套6为不锈钢材质,并具有至少一个对应包覆该主托段521或该副托段522的衬套部61,本实施例设有两个分别对应包覆该主托段521与该副托段522的衬套部61,及一个连接所述衬套部61且对应包覆该中间段 523的连套部62。组装时,将不锈钢制成的长条状的护套6弯挠成圆弧状,且紧密圈套在该轮圈本体5外围,而后再将相对邻罪的两端溶接在一起。该护套6可与该轮圈本体5外围黏贴。此外,该车轮装置还包含一个安装在该轮圈单元3内的气嘴单元9,图中只以示意的方式表示该气嘴单元9,该气嘴单元9包括一条中空的气管91,该气管91具有一个伸出该侧轴壁53的进气端部911,及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颖
申请(专利权)人:亚猎士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