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的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999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吸收的血管支架,其具有一近端和一远端,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是围成管状的花纹结构,所述花纹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杆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或支撑杆包括直线段、U形段或S形段,至少一个支撑杆上开设至少一个贯穿槽或贯穿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管支架,其特殊结构不仅能改进铁制血管支架的性能,也能让其它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血管支架更快腐蚀和解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血管腔内狭窄治疗的可吸收的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1977年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在瑞士完成,这例手术是用球囊对患者的左前降支狭窄处进行扩张,并取得了成功。但是球囊扩张后血管的再狭窄率很高,超过50%。主要原因是,在血管被扩张并撤掉外力后,血管会弹性回缩。在上世纪80年代,专利技术了广泛运用于冠状动脉的血管支架,主要有不锈钢、钴铬合金或者镍钛合金制成的金属血管支架,这些支架植入体内后,可以对血管提供一个持久的机械支撑,避免了血管的弹性回缩,降低了病变血管的再狭窄率。但是因为支架的永久植入,支架作为异物会导致内膜过度增生,血管的再狭窄比率也挺高。2003年以来,药物支架的应用使血管的再狭窄率降到10%左右。但是药物支架仍然永久存在于体内,作为异物的支架与血管组织之间在力学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会引起血管的慢性损伤,后期会造成血管中层萎缩、内膜增生,最终还会导致血管的再狭窄,从而限制了血管再狭窄率的进一步降低。对于儿童患者,植入固定尺寸的血管支架会阻碍血管的逐渐增大,不能适应其生长发育的需要。针对血管狭窄的上述两种介入治疗技术都有缺点采用球囊扩张血管,虽然短期效果较好,但是因为血管的弹性回缩,后期的再狭窄率非常高;在血管内植入金属支架,包括裸支架和药物支架,可以将狭窄血管扩张开,并提供一个持久的机械支撑,但是金属支架扩张过程中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诱发血管内膜增生导致再狭窄。金属支架还存在血栓形成、出凝血并发症、屈曲性不匹配、金属物永久存留于体内会增加远期再狭窄发生率等缺陷。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近几年很多人开始关注可被人体吸收的血管支架。血管支架植入到体内后,理想的应该是在初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给血管,同时释放药物对病变血管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作用后,血管支架被逐步吸收,从而防止再狭窄的发生。根据材料的不同,目前主要有两类可吸收的血管支架,一类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血管支架,如聚乳酸;另一类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如镁合金、铁。近来很多人研究利用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作血管支架,如聚乳酸支架,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开始临床试验。但是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在力学性能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限制了其应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金属材料较低,强度不高,为了达到一定的径向支撑力,必须增加支架的壁厚,但是植入体内后,壁厚的支架会对血流产生阻碍作用。此外,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支架在被球囊扩张后的回缩率较高,所以支架扩张后直径相对血管的直径的扩大比率比金属材料支架要大,因此在扩张的过程中会对血管产生更大的损伤。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支架在体内的X射线可视性较差,因此在植入过程中,很难对支架进行定位观察。目前应用于可吸收血管支架的金属材料主要有两种镁合金材料和纯铁材料。镁合金材料力学性能较差,并且腐蚀速度过快。镁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镁合金支架的最大延伸率较低,因此给镁合金支架的结构设计带来很大挑战,难以保证支架的良好力学性能。同时镁合金支架的腐蚀速度过快,必须通过复杂的材料制作工艺来控制其被人体吸收的速率。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同时纯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与相同壁厚的聚合物支架或镁合金支架相比,铁支架在病变位置可以对病变血管提供足够的径向支撑力。但是纯铁的腐蚀速度相对较慢,采用普通结构设计的铁支架,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被人体吸收,在此过程中会约束血管直径,所以不能满足儿童患者血管逐渐增大的需要。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加快人体吸收过程同时又保证其力学性能的血管支架,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血管狭窄的可被人体吸收的血管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吸收血管支架的力学性能与血管支架被尽快吸收这两种性能难以兼顾的问题。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吸收的血管支架,其具有一近端和一远端,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是围成管状的且可扩张的花纹结构,所述花纹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杆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或支撑杆包括直线段、U形段或S形段,至少一个支撑杆上开设至少一个贯穿槽或贯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吸收的血管支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有至少一个颈部,所述颈部位于所述贯穿槽或贯穿孔附近,所述颈部具有所述支撑杆上的最小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吸收的血管支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的直线段上开设一个或多个与直线段平行的贯穿槽,所述任一个贯穿槽与所述直线段构成两个分支,所述分支具有所述支撑杆上的最小宽度;所述多个贯穿槽顺着所述支撑杆排列并且相邻贯穿槽之间设置一个横梁,所述横梁具有所述支撑杆上的最小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吸收的血管支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支的一端处形成一个颈部, 所述颈部具有所述支撑杆上的最小宽度;所述分支的另一端处形成一个阔部,所述阔部具有所述分支上的最大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吸收的血管支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之上或两个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处包括弯曲段,在所述弯曲段上开设至少一个贯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吸收的血管支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包括至少一个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包括多个所述贯穿槽或贯穿孔,相邻的贯穿槽或贯穿孔之间设置一个横梁,所述桁架结构的两侧还包括多个侧梁,所述横梁及所述侧梁具有所述支撑杆上的最小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吸收的血管支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花纹状结构还包括两两邻接的若干圈波段,所述波段通过所述花纹状结构的连接杆相连,每圈波段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拱形支撑件及多个波谷,相邻的两个所述拱形支撑件通过一个波谷相连,所述拱形支撑件包括波峰,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波峰相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贯穿槽或者贯穿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或波峰或者波谷之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吸收的血管支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互对称。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吸收的血管支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上的最小宽度为 0. 05-0. 1mm。作为本专利技术可吸收的血管支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血管支架用铁或者铁合金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具有特殊结构的可吸收血管支架只需较短时间就能腐蚀和解体,降低了病变血管再狭窄的几率,顺应病变血管修复后继续生长扩大,满足了临床使用的要求;2、本专利技术可吸收血管支架的结构在促进血管支架的腐蚀解体的同时,不会牺牲血管支架的力学性能,血管支架解体之前保持对病变血管足够的径向支撑力;3、本专利技术可吸收血管支架可用铁管制作,与永久性的普通血管支架相比没有增加血管支架的壁厚,可以采用临床普遍使用的球囊导管输送,降低了可吸收血管支架临床推广的费用,扩大了可吸收血管支架临床适应的范围。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吸收血管支架在激光雕刻成型之前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可吸收血管支架在激光雕刻之后且尚未扩张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血管支架的其中一圈波段的平面展开图;图4是图3中一圈波段的一个拱形支撑件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图3中一圈波段的一个拱形支撑件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图3中一圈波段的一个拱形支撑件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7是图3中一圈波段的一个拱形支撑件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是图3中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胜张德元信朝华
申请(专利权)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