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紧装置及使用了该锁紧装置的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08943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具有在关门状态下与卡定用承接部卡合脱离的撞击器,当从打开向关闭方向推压门时,能使撞击器与承接部卡合而保持关门状态,通过再次向同一方向推压门而能解除上述卡合并向打开方向转动,该该锁紧装置具有:支撑撞击器的壳体;向从壳体突出的方向对撞击器加力的加力机构;转换部件,该转换部件利用与主体侧的定位部接触时的应力而转动,从对撞击器不施加负荷的通常的非工作位置转换到工作位置,并使撞击器克服作用力而移动;使转换部件向非工作位置复位的弹簧机构;以及卡定机构,该卡定机构每当转换部件从非工作位置转换到工作位置时,都能在将撞击器保持为克服作用力而移动了的状态的卡定方式及解除保持的非卡定方式间交替地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对门进行推压操作而使门卡合以保持关门状态,通过下一次推压操作而解除卡合的锁紧装置以及使用了该锁紧装置的门。此外,作为对象的门是通过相对于主体侧开口部以一端侧为支点(该一端侧如实施方式例子所示,包含沿导轨等移动的结构)转动,从而在封闭主体侧开口部的关门状态与主体侧开口部敞开的开门状态间转换的类型。优选使用于壁橱或间壁等的能一边折叠或展开一边移动的中央折叠式门(折叠门)。
技术介绍
例如,在现有的中央折叠式门中,也有门彼此利用锁紧装置保持为关门状态,并且连接门彼此的合叶具有加力机构并利用其作用力来辅助在关门状态下的卡合及保持作用的情况。另外,在现有的结构中,由于在解除锁紧装置的卡合并向打开方向拉门时需要把手,因而外观因在门的外关设计面一侧的把手而变差。专利文献1公开了作为其对策的例子。其结构特征是,作为操作时所使用的把手,就与合叶(铰链)的关系而言,通过将设置在门上的抓手用凹部设置成难以看到而提高了外观设计性。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作为把手的一种,也有下述结构通过一次推压而使把手没入门的表面,在该状态下通过再次推压而突出于门表面的出没式把手的结构,作为用于对关门状态的门的晃动的机构,设有用于容纳在导轨内的锁闩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403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抓手用凹部越小则越能改善外观,但凹部一小则操作性变差。另外,在出没式把手中,无法将门表完全做成平面,其操作也相应变得麻烦。在使用锁闩部件的结构中,麻烦在于锁闩部件的安装精度,或者其操作也相应变得麻烦。此外,在现有的锁紧装置中,具有通过最初的对门的推压操作而将门卡合保持在主体侧,通过下一次推压操作而解除卡合的推-推式卡定机构(例如,日本特开2006-2141057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但是,在该结构中,由于需要锁紧装置和与该锁紧装置卡合或脱离的棒状的卡合脱离构件(被称为撞击器等)的关系,因而易于受到卡合强度的制约,难以适用于如壁橱之类的大型且重的中央折叠式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根据对以上课题的认识,提出了一种高强度的锁紧装置的方案,该锁紧装置在关门状态下与设置在主体的开口部侧的卡定用承接部卡合或脱离,即突出地与承接部卡合或解除卡合。在该锁紧装置中,特别地,通过从打开状态推压门而卡合保持为关门状态,通过从关门状态再次推压而解除卡合之后,门以加力机构的作用力而向打开方向转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进行改进以减少零部件数,实现成本的降低及小型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锁紧装置用于门,该门以一端侧为支点相对于主体侧开口部转动,在封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门状态与敞开上述开口部的开门状态间转换,并且总是被向打开方向施加力,该锁紧装置具有在关门状态下与设置于上述主体上的卡定用承接部(例如导轨的凹槽)卡合脱离的撞击器,当从打开向关闭方向推压上述门并释放该推压力时,能使上述撞击器与上述承接部卡合而保持为关门状态,通过再次向同一方向推压上述门而能解除上述卡合并从关闭向打开方向转动,该该锁紧装置的特征是,具有壳体, 该壳体设置在上述门上并支撑上述撞击器使其能够移动;加力机构,该加力机构向从上述壳体突出的方向对上述撞击器加力;转换部件,该转换部件枢轴支撑在上述壳体上,利用与设置于上述主体侧的定位部接触时的应力而转动,从对上述撞击器不施加负荷的通常的非工作位置转换到工作位置,并使上述撞击器克服上述加力机构的作用力而移动;弹簧机构, 该弹簧机构使上述转换部件从工作位置向非工作位置复位;以及卡定机构,该卡定机构每当上述转换部件从非工作位置转换到工作位置时,都能在将上述撞击器保持为克服作用力而移动了的状态的卡定方式及解除上述保持的非卡定方式间交替地变化。在以上的专利技术中,上述卡定机构是被称为推-推式、浮动弹键式、推锁-推开式等的卡定机构,若处于非卡定方式,当利用转换部件最初推压撞击器时便成为卡定方式(在撞击器移动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卡定),当下一次推压时成为非卡定方式(解除对撞击器的卡定),也就是说借助于转换部件在卡定方式与非卡定方式间交替转换。另外,上述承接部也可以是在主体侧的对应部分形成为大致凹状的结构,或者,如实施方式那样为利用设置于主体侧开口部用于使门转动或移动的导轨的凹槽的结构。另外,撞击器的前端(上卡合部)作为门开闭方向的形状最好形成为前侧(位于开门方向一侧)为卡定用的大致垂直面,后侧(位于关门方向一侧)为解除用倾斜面。以上的专利技术更优选如下被具体化的方案。即(1)上述卡定机构由弹键构成,该弹键具有安装在上述壳体上并能将上述撞击器的对应部接纳到内部的框体;以能滑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框体上的带卡定部的滑动体; 向从上述框体突出的方向对上述滑动体加力的弹簧构件;设置在上述滑动体上的凸轮槽; 以及追踪上述凸轮槽的销。该场合,作为卡定机构由于使用具有外壳、滑动体、弹簧构件、凸轮槽及销的已有的弹键(例如被称为浮动弹键的构件)而在组装性及通用性方面优异。(2)上述卡定机构是具有设置于上述撞击器侧的凸轮槽、以及设置于上述壳体侧并追踪上述凸轮槽的销的结构。该场合,作为卡定机构由于由撞击器侧的凸轮及壳体侧的销构成而能进一步实现结构的简化及成本的降低。(3)上述承接部的截面大致呈倒凹状,在上述转换部件从非工作位置转动到工作位置之后,若释放对上述门从打开向关闭方向的推压力,则上述卡定机构从卡定方式转换到非卡定方式,并且上述撞击器的前端(上端)从承接部的倒凹状的下端面与倒凹状的内缘部压力接触,同时能与上述门一起由作用力移动而与倒凹状的凹部卡合。该场合,若撞击器与承接部相对,在由作用力移动而突出于承接部的倒凹状内并与之卡合时,虽然产生与作用力成比例的弹击声或冲击声,但通过使撞击器的前端(上端)从承接部的倒凹状的下端面与倒凹状的内缘部压力接触的同使进行卡合,从而能不增加制动部件而通过压力接触产生的摩擦力简易地降低弹击声或冲击声。(4)锁紧装置的结构还具有以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上述壳体的底座、以及可改变上述壳体相对于上述底座的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该场合,例如,由于即使在将锁紧装置安装到门上之后也能利用高度调节机构对相对于底座的高度进行微调节,因而能缓和对门的安装精度。(5)锁紧装置的结构还具有固定于上述门上并将上述壳体以能够倾倒的方式枢轴支撑的固定托架、以及在上述固定托架的正常位置对上述壳体加力的加力机构,在上述撞击器与上述承接部卡合的状态下,当上述壳体受到规定大小的振动时便倾倒而能解除上述卡合。该场合,例如,在孩子被关闭在由门开闭的主体侧开口部的内侧(储藏室等)的情况下等非常时刻,由于只要通过从门的背面对门进行敲击等施加规定大小的振动就能使锁紧装置相对于固定托架克服作用力而强制性地倾倒并解除卡合,因而在异常事态下(人被关闭在门的背面侧空间中时等)能强制性地打开而能提高可靠性及安全性。(6)将本专利技术的锁紧装置应用于门。作为更优选的门的结构,门是能沿着导轨折叠展开同时移动的中央折叠式门。该场合,门只要是使门的另一端的移动沿着导轨的凹槽或导轨用的凹槽折叠展开同时移动的中央折叠式门,作为卡定用承接部都能利用该导轨或导轨用凹槽。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在本专利技术中,在采用在关门状态下与主体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所丈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