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电机壳的分流绕流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677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尘器电机壳的分流绕流降噪结构,属于吸尘器的电气机械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内置吸尘电机的内壳,与内壳间隔一定空间距离的外壳体,形成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外壳盖,经横隔板形成的下层流道和上层流道,在与排气口相反方向的横隔板上形成的上行通道,以及进气通道,而在外壳盖内设置有突向上层流道的绕流降噪结构,外壳体内四角分别设置有波动分流构件。这样设计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在外壳盖内形成有突向上层流道的绕流降噪结构,外壳体内四角分别形成有波动分流构件,使从电机排出气流首先在外壳体下层流道四角的波动分流构件形成波动涡流,消耗声能,继而在上层流道绕流柱是声能耗散,到达降噪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尘器的电气机械设备,具体是ー种吸尘器电机壳的分流绕流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吸尘器是ー种清洁卫生用电器装置,用于清除地面、地毯、墙壁、家具、衣物及各种缝隙中的灰尘。按照吸尘器的外形分类,可以分为立式吸尘器、卧式(罐式)吸尘器和便携式吸尘嬰坐吸尘器大体结构包括由导入电流生成吸力的吸尘器电机,形成风路系统的吸嘴、 吸尘软管,过滤装置,以及聚集吸入物的集尘装置。在吸尘器机体内部设置的生成负压吸力的吸尘器电机安置在电机盒里,井生成空气排出气流。图1是现有技术电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电机壳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外壳盖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外壳体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吸尘器机体(未图示)的内部,如图所示,吸尘电机1安装在内壳2和空间分割罩22里,内壳2的中心线ー侧周壁上形成均布的通气孔3。内壳2的外部还设有与之保持一定空间距离的四角方形外壳4,外壳4由外壳体5和外壳盖6结合而成,在外壳体5上的外壳盖6顶部中央形成有外壳进气ロ 7。外壳4内的隔板9将外壳盖6内形成上层流道, 并于隔板9上设置形成消音孔的空间分割罩22 ;在外壳体5与内壳体6之间形成有下层流道。外壳体5内未经横隔板9封闭的ー侧形成有上行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形成在与排气ロ 10 (未图示)相反方向的外壳4内,并经排气ロ 10将洁净的空气排出到外壳4的外部。外壳盖6 —侧的排气ロ 10上按一定间隔形成有増加强度并防止异物质进入的格栅11。为了使气流经外壳进气ロ 7直接进入电机进气ロ 12,在外壳盖6内顶部的进气ロ 7周围一体形成有通向电机进气ロ 12的吊筒状进气通道13。进气通道13底ロ与空间分割罩22的顶ロ 23环槽密闭结合。为了使进入电机进气ロ 12的气流噪音降低,通常在电机进气ロ 12上设置消音器14。外壳体5上垂直于底座8的四个边角凹陷,分別形成突入到外壳体5内四角的角柱15,外壳体5顶ロ四角的阶梯16a与外壳盖底ロ四角的阶梯16b上的穿钉孔17通过螺钉 (未图示)将外壳体5和外壳盖6结合为一体。为了加强电机壳内电机定位的稳固性,尤其是降低吸尘电机1运转时产生的纵向和切向振动,在外壳体5内底面凹槽内设置与电机1底部定位配合的具有轴槽18和插凸起 19电机衬垫20。在外壳体5内底面形成有安置内壳2底ロ的圆形结合槽对,使内壳2内外的空间分隔。在外壳体5底部设有对应形状并相结合的的底座8。外壳体5底面与底座8之间设置有分別与二者定位结合的隔振橡胶垫21。下面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吸尘器电机壳工作中的情况进行说明。吸尘电机1导通电流开始运行,产生的负压吸引力经过吸尘器机体底面的吸嘴(未图示)吸入含灰尘等异物质的气体,经机体内部的旋风除尘、过滤、集尘后的负压洁净空气最后排出机体。负压吸引进入的气流首先经外壳盖6上的外壳进气ロ 7进入外壳4,并通过进气通道13、消音器14直接进入电机进气ロ 12。而经电机排出的气流,通过内壳2 —侧周壁上均布的通气孔3进入到外壳体5内的下层流道,并通过外壳体5上部横隔板9 ー侧形成的上行排气通道到达外壳盖6里的上层流道内,绕经空间分割罩22的外周,并通过与上行排气通道相反方向形成的排气ロ 8,将洁净的空气排出到吸尘器机体外。虽然,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壳已经具有了相对较长的双层流道,在上层流道里设置有具有消音孔和顶ロ 23的空间分割罩22,并且取得较好的降噪效果,但是,电机壳内特別是形成上层流道的外壳盖6内仍存在一定的可利用空间,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空间增长流道,能够更好的实现降噪目的。此外,在形成下层流道的外壳体5内,从内壳2排出的气流,在经上行排气通道到达外壳盖6里的上层流道之前,环绕外壳体5的内周壁,并经过外壳体5内四角的角柱15, 气流不畅,而且容易形成涡流,这也是产生气流涡流噪音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在原有电机壳有限的空间内,进ー步解决上、下层流道噪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吸尘器电机壳的分流绕流降噪结构。本专利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吸尘器电机壳的分流绕流降噪结构,包括内置吸尘电机的内壳,设置在内壳外部并间隔一定空间距离的方形外壳体,分別形成外壳进气口和排气ロ的外壳盖,经横隔板分別形成的下层流道和上层流道,在与排气ロ相反方向的横隔板上形成的上行通道,以及外壳进气ロ与电机进气ロ之间形成的进气通道,而在外壳盖内形成有突向上层流道的绕流降噪结构;外壳体内四角分別形成有波动分流构件。这样设计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外壳盖内形成有突向上层流道的绕流降噪结构,外壳体内四角分別形成有波动分流构件,使从电机排出气流首先在外壳体下层流道四角的波动分流构件形成波动涡流,消耗声能,继而在上层流道绕流柱是声能耗散,到达降噪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电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电机壳的纵剖结构示意图3是现有技术外壳盖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外壳体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外壳盖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绕流降噪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外壳体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电机壳的纵剖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波动分流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内壳3.通气孔4.外壳5.外壳体6.外壳盖7.外壳进气ロ8.底座9.横隔板10._排气ロ11._格栅12.,电机进气ロ13.,进气通道14.,消音器15._角柱16a. 16b.阶梯17.,穿钉孔18._轴槽19.,插突起20.,电机衬垫21.,橡胶垫22.,空间分割罩23.,顶ロ24.,结合槽25.,绕流降噪结构26.,波动分流构件27.,绕流柱28._吊板29.,通道穿孔30.,突出部31.,凹陷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吸尘器机体的内部,如图所示,吸尘电机1安装在内壳2和空间分割罩22里,内壳2的中心线ー侧周壁上形成均布的通气孔3。内壳2的外部还设有与之保持一定空间距离的四角方形外壳4,外壳4由外壳体5和外壳盖6结合而成,在外壳体5上的外壳盖6顶部中央形成有外壳进气ロ 7。外壳4内的隔板9将外壳盖6内形成上层流道,并于隔板9上设置形成有消音孔的空间分割罩22 ;在外壳体5与内壳6之间形成为下层流道。外壳体5 内未经横隔板9封闭的ー侧形成为上行排气通道,上行排气通道形成在与排气ロ(未图示) 相反方向的外壳4内,并经排气ロ将洁净的空气排出到外壳4的外部。外壳盖6内已被横隔板9封闭的ー侧上的排气ロ(未图示)上按一定间隔形成有増加强度并防止异物质进入的格栅11。为了使气流经外壳进气ロ 7直接进入电机进气ロ 12,在外壳盖6内顶部的进气ロ 7周围一体形成有通向电机进气ロ 12的吊筒状进气通道13。进气通道13底ロ与空间分割罩22的顶ロ 23环槽密闭结合。为了使进入电机进气ロ 12的气流噪音降低,通常在电机进气ロ 12上设置消音器14。外壳体5上垂直于底座8的四个边角凹陷,分別形成突入到外壳体5内四角的角柱15,外壳体5顶ロ四角的阶梯16a与外壳盖底ロ四角的阶梯16b上的穿钉孔17通过螺钉 (未图示)将外壳体5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宗亮武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