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灭活处理的抗毒素血清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0832 阅读:5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02:55
一种病毒灭活处理的抗毒素血清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胃蛋白酶消化;第一次沉淀及加温变性处理;第二次沉淀处理;明矾沉淀处理;超滤浓缩处理;原液配制。在步骤中采用了两种病毒灭活方法,两种病毒灭活方法可以是分别单独实施或组合在一起实施,使抗毒素血清产品更安全,灭活更彻底,且均为物理方法,没有添加任何其他物质,对抗毒素血清原液的制备不带来其他可能的问题,对厂房、设施、人员没有特殊要求,方便、易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病毒灭活处理的抗毒素血清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抗毒素血清,可称为抗毒素,也称为抗血清,是由相应毒素或类毒素、细菌、病毒免疫动物(主要为马属动物)所得的免疫血浆(血清),经胃蛋白酶消化、硫酸铵盐析制得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其制备方法为《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及《中国药典》公开的技术。目前,抗毒素血清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胃蛋白酶消化,用纯化水或注射用水将各种免疫血浆(血清)稀释,并用胃蛋白酶进行消化处理得到消化液;2、第一次沉淀及加温变性处理, 消化液中加入硫酸铵,并调节PH值,然后将消化液加温并保持,再降温,过滤收集上清液, 废弃沉淀物;3、第二次沉淀处理,即在上述上清液中加入硫酸铵,静置后过滤取沉淀物,废弃上清液;4、明矾沉淀处理,将上述沉淀物稀释,加入明矾溶液,静置后过滤取上清液,废弃沉淀物;5、超滤浓缩处理,将上述上清液进行超滤脱盐并浓缩;6、原液配制,在超滤浓缩液中添加氯化钠、防腐剂,调节PH值,除菌过滤,即制得抗毒素血清原液。该工艺的不足之处是,所制备的原液来源于动物血浆(血清)原料,而动物原料中可能会带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毒,但是目前工艺过程中的所有步骤均没有相应去除病毒的能力,因而抗毒素血清制品在应用时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病毒灭活处理的抗毒素血清制备工艺,该工艺能有效防止制品中病毒的可能残留,提高抗毒素血清制品应用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病毒灭活处理的抗毒素血清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胃蛋白酶消化,使用现有常规工艺;2、第一次沉淀及加温变性处理,消化结束后,按每IOOml消化液加入10-20g的硫酸铵, 调节PH至4. 50-6. 50,加温至60士 1°C,保温10小时,保温完毕,降温至45°C以下,按IOOml 消化液加入0. 5-0. 8g硅藻土,搅拌均勻后,将消化液泵入板框式压滤机进行过滤分离,过滤收集上清液,废弃沉淀物;3、第二次沉淀处理,使用现有常规工艺;4、明矾沉淀处理,使用现有常规工艺;5、超滤浓缩处理,使用现有常规工艺;6、原液配制,将上述硫酸铵含量达标之超滤浓缩液泵入配制罐,根据所需原液效价补加注射用水,按8. 0 — 8. 5g/L加入氯化钠,然后按2. 0 — 2. 5g/L加入间甲酚作为防腐齐U,调PH至4. 1 士0. 3,除菌过滤后清液避光存放在M±rC、21天,再将上述清液调pH至 6. 0-7. 0,除菌过滤得抗毒素血清原液,所述的pH值调节,使用的调节剂为1-2M的氢氧化钠、盐酸。上述步骤2中的方法是采用了巴氏法病毒灭活的原理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微生物繁殖越慢;温度越高, 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微生物就会死亡。巴氏法病毒灭活其实就是利用各种病毒耐寒不耐热的特点,用一定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使病毒蛋白的高级结构受到破坏,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所以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上述步骤6中的方法是采用了低pH孵放法病毒灭活的原理低pH可使病毒表面的细胞抗原电荷发生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性,从而使病毒丧失与细胞受体结合的能力,不能进入细胞完成侵染,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所述的抗毒素血清包括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气性坏疽抗毒素、肉毒抗毒素、抗狂犬病血清、各类抗蛇毒血清的液体制剂和冻干制剂。所述的各种动物免疫血浆(血清)包括以下动物来源马、骡、驴、猪、羊、牛、兔、骆驼。本专利技术的病毒灭活处理的抗毒素血清制备工艺,采用了两种病毒灭活方法,两种病毒灭活方法可以是分别单独实施或组合在一起实施,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抗毒素血清制备工艺中增加了病毒灭活的步骤,使抗毒素血清产品更安全;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两个方法的组合来进行病毒灭活,使灭活更彻底;3、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病毒灭活方法,均为物理方法,没有添加任何其他物质,对抗毒素血清原液的制备不带来其他可能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病毒灭活方法,对厂房、设施、人员没有特殊要求,方便、易操作。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病毒灭活处理的抗毒素血清制备工艺,包含下述步骤1、胃蛋白酶消化,将检定合格的免疫血浆,按血浆量的2-4倍加入纯化水稀释,调pH至 2. 90-3. 50,根据稀释液总量按每ml稀释液加入3_10个活力单位的胃酶,加0. 2%(ml/ml) 甲苯(或不加),控制消化液温度于30士 1°C,消化1-1. 5小时;2、第一次沉淀及加温变性处理,消化结束后,按每IOOml消化液加入10-20g的硫酸铵, 调节PH至4. 50-6. 50,加温至60士 1°C,保温10小时,保温完毕,降温至45°C以下,按IOOml 消化液加入0. 5-0. 8g硅藻土,搅拌均勻后,将消化液泵入板框式压滤机进行过滤分离,过滤收集上清液,废弃沉淀物;3、第二次沉淀处理,将上述清液泵入已灭菌的消化配液罐内,调pH至7.20-7. 40,每 IOOml加入19-21g硫酸铵,搅拌均勻后,按IOOml滤液加入0. 8_lg硅藻土,搅拌,将过滤液泵入板框式压滤机进行过滤分离,过滤收集沉淀物,废弃上清液;4、明矾沉淀处理,将注射用水注入已灭菌的消化配液罐中,冷却至30°C以下,然后将上述沉淀加入注射用水中溶解稀释至蛋白含量不超过洲(g/ml),按不低于0.8%(g/ml)的浓度加入明矾溶液,调节PH至7. 70-7. 90,搅拌吸附0. 5-lh后,泵入板框式压滤机进行过滤分离,过滤收集上清液,废弃沉淀物;5、超滤浓缩,将上述明矾吸附后过滤之清液经预滤后泵入超滤罐,再经超滤器进行超滤浓缩,直至使超滤浓缩液中的硫酸铵含量在1. Og/L以下;6、原液配制,将上述硫酸铵含量达标之超滤浓缩液泵入配制罐,根据所需原液效价补加注射用水,按8. 0 — 8. 5g/L加入氯化钠,然后按2. 0 — 2. 5g/L加入间甲酚作为防腐剂, 使用1-2M的盐酸调pH至4. 1 士0. 3,除菌过滤后清液避光存放在M±1°C、21天,再将上述清液使用1-2M的氢氧化钠调pH至6. 0-7. 0,除菌过滤得抗毒素血清原液。抗毒素原液应置于2_8°C避光处,保存至少1个月作为稳定期。病毒灭活效果按《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的要求方法进行验证,上述病毒灭活方法的病毒灭活效果能达到下降4 log以上,符合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病毒灭活处理的抗毒素血清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常规步骤(1)、胃蛋白酶消化;(2)、第一次沉淀及加温变性处理;(3)、第二次沉淀处理;(4)、明矾沉淀处理;(5)、超滤浓缩处理;(6)、原液配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工艺是,步骤(1)消化结束后,按每IOOml消化液加入10-20g的硫酸铵,调节pH至4. 50-6. 50,加温至60士 1°C,保温 10小时,保温完毕,降温至45°C以下,按IOOml消化液加入0. 5-0. Sg硅藻土,搅拌均勻后, 将消化液泵入板框式压滤机进行过滤分离,过滤收集上清液,废弃沉淀物。2.一种病毒灭活处理的抗毒素血清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常规步骤(1)、胃蛋白酶消化;(2)、第一次沉淀及加温变性处理;(3)、第二次沉淀处理;(4)、明矾沉淀处理;(5)、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晓东季冲邓大义敬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