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锥锥度测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9607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1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测量用具,特别是涉及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内锥锥度测量器。一种内锥锥度测量器,包括表架、百分表、纵向移动测杆、第一球形测头和第二球形测头;表架固定在百分表下方,第二球形测头固定套在表架上,第二球形测头直径大于第一球形测头,第一球形测头沿纵向移动测杆与第二球形测头同心设置,第一球形测头固定连接在纵向移动测杆下部,纵向移动测杆上部穿过表架连接百分表。这种内锥锥度测量器,结构新颖,简便合理、造价低廉,用钢球卡接定位方式测量,准确可靠,测量精度高;测完后工件取出方便,适合生产时批量测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测量用具,特别是涉及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内锥锥度测量器
技术介绍
在机械传动中,为了消除装配间隙,往往把传动件或齿轮的内孔设计为带有一定锥度的锥形内孔。现在的数控车床加工完全能满足这种工艺要求,但内锥锥度的测量却比较麻烦,目前的测量内锥锥度的测量方法是一是采用通常的涂色法测量,即用油印或红丹粉涂内锥锥面,通过接触斑点大小来判定内锥的质量,而这种测量方法要求测量者具有一定经验,往往测得的是经验值,无法确定内锥的实际值;二是采用万能量角器测量,而万能量角器测量往往会因内锥大小原因要产生干涉,没法测量,且测量精度较低;三是采用光学分度头测量,但这种设备昂贵,不经济,大大限制了应用于该领域;四是采用正弦规、量规、 钢球测量,这种测量用具既费时,又不合适批量测量。总之,上述对传动件或齿轮的内孔的内锥锥度测量,存在这测量设备结构不合理,不经济,测量精度低,费时费力又不方便或不合适批量测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简便合理、造价低廉,准确可靠,且适合生产时批量测量的内锥锥度测量器。为了实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锥锥度测量器,包括表架、百分表、纵向移动测杆、第一球形测头和第二球形测头;表架固定在百分表下方,第二球形测头固定套在表架上,第二球形测头直径大于第一球形测头,第一球形测头沿纵向移动测杆与第二球形测头同心设置,第一球形测头固定连接在纵向移动测杆下部,纵向移动测杆上部穿过表架连接百分表。作为优选,还包括垫圈和压紧螺母,表架呈圆筒形,垫圈套在圆筒形表架上并处在百分表和第二球形测头之间;压紧螺母设在第二球形测头下方的表架上,将第二球形测头压紧固定;纵向移动测杆上端穿过圆筒形表架内侧连接百分表。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球形测头呈半球形,球面部分朝下,平面部分朝上。作为优选,所述纵向移动测杆沿第一球形测头径向贯穿,纵向移动测杆底端与第一球形测头底部焊接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一种内锥锥度测量器,第一球形测头固定连接在纵向移动测杆下部,纵向移动测杆上部穿过表架连接百分表,固定在纵向移动测杆下部的第一球形测头可沿纵向移动测杆纵向活动。第二球形测头处在百分表下方并固定套在表架上,第一球形测头直径小于第二球形测头并处在第二球形测头的正下方。测量器先放入带锥形内孔的标准锥度环规内完成调零,再放入工件的锥形内孔上,第二球形测头卡入锥形内孔的内壁,在锥形内孔内侧并处在其正下方的第一球形测头通过纵向移动测杆上下伸缩也准确地卡在锥形内孔的内壁上,百分表测量纵向移动测杆伸缩值并转化成度数,根据第二球形测头和第一球形测头的直径以及纵向移动测杆的伸缩值,测量内锥锥度。综上所述,这种结构新颖的测量器,简便合理、造价低廉,用钢球卡接定位方式测量,准确可靠,测量精度高; 测完后工件取出方便,适合生产时批量测量。附图说明图1 实施例中内锥锥度测量器放入标准锥度环规内调零的结构示意图。图2 实施例中内锥锥度测量器放入齿轮工件内孔测量锥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是结合附图1、图2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内锥锥度测量器,包括第一球形测头4、纵向移动测杆5、 第二球形测头3、垫圈31、压紧螺母32、表架12和百分表1。表架12固定在百分表1下方, 表架12整体呈圆筒形。第二球形测头3处在百分表1下方并固定套在表架12上。具体是第二球形测头3套在表架12中部,垫圈31套在圆筒形表架12上部并处在百分表1和第二球形测头3之间,压紧螺母32处在第二球形测头3下方并套设在表架12下部。第二球形测头3上面垫有垫圈31,下面有压紧螺母32,拧紧压紧螺母32将第二球形测头压紧固定。 第二球形测头3直径大于第一球形测头4,第一球形测头4沿纵向移动测杆5与第二球形测头3同心设置,即第一球形测头4直径小于第二球形测头3且其位置处在第二球形测头 3的正下方,纵向移动测杆5处在第一球形测头4和第二球形测头3的中心连接线上。第一球形测头4固定连接在纵向移动测杆5下部,纵向移动测杆5上部穿过表架 12连接百分表1,固定在纵向移动测杆5下部的第一球形测头4可沿纵向移动测杆5纵向活动。更具体地,纵向移动测杆5下部沿第一球形测头4径向贯穿,伸出第一球形测头4底部的纵向移动测杆5底端与第一球形测头4底部焊接固定,因此,第一球形测头4与纵向移动测杆5下端是固定死的,纵向移动测杆5纵向伸缩活动带动第一球形测头4连动。如图2所示,例如被测工件的内锥锥角为2α,则斜角为α,而α min、α max,分别为斜度允许的最小值,最大值。第一球形测头4直径和第二球形测头3直径分别为 d和D,两球形测头的球心距离为L。则根据钢球间接测量内锥的正弦关系得sina = (D-d)/2L,再将内锥斜度公差换算成两球形测头球心距离的长度公差AL。则有AL = (D-d) /2sin α min- (D-d) /2sin α max,只要选择合适直径的第一球形测头3和第二球形测头4, 便可得到一个相对应长度偏差士 Δ L/2,而这样通过百分表指示出的实际偏差士 AL/2便可得出相对应的内锥斜度amin与α _偏差。测量时,先将内锥锥度测量器放入标准锥度环规6内,调整百分表1读数为零位。然后将内锥锥度测量器放入被测工件7内锥内测量,读取百分表1的指示值。同时记下百分表1摆动的方向,左偏还是右偏。然后根据士 ΔΙ72 与sin α min,sin α max相应值,得出内锥斜度值,换算成锥度,即可完成内锥锥度的测量。例如被测工件7内锥锥度为1 5,换算成内锥斜度为α =5° 42' 38"。允许斜度偏差为士2'。根据被测工件内锥尺寸选取第一、第二球形测头为d=cp20,D=cp25,则八L =(D-d)/2sin amin-(D-d)/2sin Qmax= (25-20)/2sin5° 40' 38〃 -(25-20)/2sin5° 44' 38〃=0.112mm。Δ L/2 = 0. 056mm,即士2' — = 士0. 056mm,这样便可得到内锥斜度与百分表指示值对照表5° 44' 38〃 一+0. 056.、5° 43' 38 〃 一+0. 028、5° 42' 38〃一 0、5° 41' 38" —-0.028、5° 40' 38"—-0.056。测量时,先将测量器放到内锥斜度为5° 42' 38"的标准环规6中把百分表1读数调整至零位,然后测量被测工件7的内锥,读下百分表1数值,如百分表1显示的读数为 +0. 028,则根据上述得出的内锥斜度与百分表1指示值的对照表便可得到被测工件7内锥斜度为5° 43' 38"。这样很方便得出内锥锥度的实际值,因此,该内锥测量器准确可靠, 简便合理、造价低廉,特别适合在生产现场的测量。此外,上述第二球形测头3呈半球形,球面部分朝下,平面部分朝上,垫圈31的底部与第二球形测头3的平面部分接触能更好地固定第二球形测头3不打滑,保持高精度。上述纵向移动测杆5、第一球形测头4和第二球形测头3还可以采用刚度好的铜材料制成,纵向移动测杆5底端与第一球形测头3底部是铜焊接成一体。权利要求1.一种内锥锥度测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架、百分表、纵向移动测杆、第一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新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浦江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