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净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7799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9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混流净水设备由①进水管、②混合室、③混合轮、④导流廊、⑤斜板沉淀区、清水室、⑧污泥池、⑦出水管和⑨排污管构成。原水与药剂有进水管①进入混合室②,因进水方向与混合轮③叶片垂直,从而使混合轮③转动,混合轮③在运转过程中不仅使药剂与原水充分混合,而且会产生向后的推力将混合液体通过混合轮③轴与设备内部形成的圆筒通道送人导流廊④,从而实现药剂与原水均比例混合。混合溶液进入斜板沉淀区⑤后,污泥由重力进入污泥池⑧,再由排泥管⑨排放,净化后水上升进入清水室⑥,由出水管⑦排出。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净化设备,属于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净水设备是由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组成的。混凝池与絮凝池均需设有专用的搅拌机进行搅拌,才能使混凝剂、絮凝剂与原水混合均勻,最后通过沉淀池沉淀使泥水进行分离,电耗大,且采用搅拌机搅拌的过程中,混凝池和絮凝池存在死角,不能保证进水与药剂均比例混合,从而影响沉淀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净水设备电耗大,且混凝效果不好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流净水设备,该设备不仅能节约大量电耗,而且能是进水与原水进行均比例混合,保证出水水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备由进水管、混合室、混合轮、导流廊、斜板沉淀区、清水室、污泥池、出水管和排污管构成。原水与药剂进入混合室,由原水动能带动混合轮转动,混合轮在运转过程中不仅使药剂与原水充分混合,而且会产生向后的推力将混合液体通过混合轮轴与设备内部形成的圆筒通道送人导流廊,从而实现药剂与原水均比例混合。混合溶液进入斜板沉淀区后,污泥由重力进入污泥池,再由排泥管排放,净化后水上升进入清水室,由出水管排出。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原水动力转化为混合动力和反推动力,代替机械设备的投入,从而减少电耗;进水由转轮产生的推力带出,实现药剂与原水均比例混合,从而保证出水水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混流净水设备的纵剖面图。图中①.进水管,②.混合室,③.混合轮,④.导流廊,⑤.斜板沉淀区,⑥.清水室,⑦.出水管,⑧.污泥池,⑨.排污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原水与药剂有进水管①进入混合室②,因进水方向与混合轮③叶片垂直,从而使混合轮③转动,混合轮③在运转过程中不仅使药剂与原水充分混合,而且会产生向后的推力将混合液体通过混合轮③轴与设备内部形成的圆筒通道送人导流廊④,从而实现药剂与原水均比例混合。混合溶液进入斜板沉淀区⑤后,污泥由重力进入污泥池⑧,再由排泥管⑨排放,净化后水上升进入清水室⑥,由出水管⑦排出。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权利要求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混流净水设备,设备由进水管、混合室、混合轮、导流廊、斜板沉淀区、清水室、污泥池、出水管和排污管构成。进水管与混合室连通、混合室设有一个混合轮,进水管方向与混合轮的叶片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净水设备,其特征是混合轮轴的周围与设备内壁存在一个圆筒通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混流净水设备由①进水管、②混合室、③混合轮、④导流廊、⑤斜板沉淀区、清水室、⑧污泥池、⑦出水管和⑨排污管构成。原水与药剂有进水管①进入混合室②,因进水方向与混合轮③叶片垂直,从而使混合轮③转动,混合轮③在运转过程中不仅使药剂与原水充分混合,而且会产生向后的推力将混合液体通过混合轮③轴与设备内部形成的圆筒通道送人导流廊④,从而实现药剂与原水均比例混合。混合溶液进入斜板沉淀区⑤后,污泥由重力进入污泥池⑧,再由排泥管⑨排放,净化后水上升进入清水室⑥,由出水管⑦排出。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文档编号C02F1/52GK102583670SQ201110003220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0日专利技术者白建林 申请人: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