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嘉麟专利>正文

横跨宽型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形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830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1:05
一种横跨宽型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形式,它是在现有最简单的由双排垂向叠加排列的纵向停车位(6)构成的立体车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A、立体车库存车部位的结构形式:上述的纵向停车位(6)与行车道路(2)的中心线(8)平行,且排列在库内车辆通道(3)的两侧;B、立体车库升降井(7)的设置位置:上述的升降井(7)位于库内车辆通道(3)的端部位置;显然,立体车库两端的升降井(7)均位于行车道路(2)的两侧的慢车道或慢车道与快车道的交界位置处(基本上可以不会对车辆交通造成明显的影响)。——拓展了立体车库在城市中的适用地理条件,为在行车道路(2)上建造密集的钢构立体车库,进而为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创造了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技术,尤其涉及了可以设置在城市中横跨宽型道路(例如八个车道及以上)上空的立体车库框架结构形式。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中的民众拥有小型汽车(轿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多,建造昂贵的楼房车库或/和地下车库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之后,又出现的占地面积很小的以钢构形式出现的廉价的立体车库,对于缓解上述发展的社会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也应该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生事物,然而,也出现了制约现有立体车库发展的问题立体车库的设计方案都是以呈矩形地面的高层框架结构形式出现的,占地面积虽然小,然而,欲在已有的城市道路,尤其是成熟的省会城市或一线大城市中需要集中停车的部位再找到适合于建造立体车库及其辅助的短距离车辆专用通道的地皮,也是相当困难了。——以上情况已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现有立体车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机会。此外,立体车库内存储车辆的运载机电技术属于相当成熟的现有技术范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立体车库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即在几乎不增加专用建造立体车库地皮以及几乎不影响现有交通状况的前提下,为妥善解决城市中停车难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造改进型立体车库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本专利技术包括垂向叠加排列的纵向停车位,以及用于运载汽车升降的电梯装置所需要的垂直升降井;其特征在于A.立体车库存车部位的结构形式上述纵向停车位与行车道路的中心线平行,且排列在库内车辆通道的两侧;B.立体车库升降井的设置位置上述升降井位于库内车辆通道的端部位置,或者库内车辆通道的端部与中部位置。——在立体车库部位的下部增加设置了常规的专供人们步行通过的人行天桥结构。利用本专利技术存放汽车的运载路线首先,汽车从行车道路进入升降井内的电梯中,并通过该升降井将该汽车提升到高处的车辆通道;然后,汽车在上述的车辆通道内横向被动位移至同一个层次的一个纵向停车位的入口处;最后,汽车在上述的入口处位置又被纵向位移至该入口处位置对应的纵向停车位内存放。利用本专利技术取出汽车的运载路线首先,汽车从纵向停车位内纵向退出到车辆通道中;然后,汽车在上述的车辆通道内横向被动位移至同一个层次的升降井内的电梯中,并将该汽车降至底层;最后,汽车从降至底层的电梯中开出,并离开升降井直接进入外部的行车道路。利用本专利技术时涉及到的有关车辆受阻的减缓矛盾的举措必要时,让受阻车辆绕道局部人行道或/和行车道路上的局部快车道行驶。一为了减少与交通的矛盾,立体车库升降井的位置一般都应该设置在慢车道上,或者稍许占用一些人行道或行车道路的快车道宽度方向的部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由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上述的诸项举措,打破了城市窄小空间地理条件对于已经要求不高的建造立体车库的制约,再次拓宽了立体车库对于选择建造地点的适用范围,为大量地在城市普通行车道路边侧或/和中间建造足够数量的立体车库,进而为解决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创造了条件。一充分利用道路上空的可利用空间建造简易型且大规模的停车车位。附图说明图1示意了横跨在约八个车道上空的本专利技术四层框架结构正面布局概况。图2是图1的俯视图。1 人行道;2 行车道路;3 库内车辆通道;4 中间支撑结构;5 作为服务对象的小型汽车(轿车);6 纵向停车位;7 为驱动车辆升降设备运行服务而专设的垂直升降井; 8:往返行车道路的中心线。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是立体车库的框架格局规划问题,至于立体车库内涉及到的诸如驱动汽车3如何按照人为意志实施准确的运载路线轨迹(前、后、左、右的位移)的机电技术问题,均属于相当成熟的现有技术范畴,这里的说明从略。图1示意的是一种较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其立体车库的主体呈横跨宽型道路(由八个或以上车道构成)的长条形钢构结构形式(四层共88个车位),其两个端部设置了供电梯使用的垂直升降井7,而该两个垂直升降井7都是设置在行车道路2两边的慢车道上面,由于跨度较大,可以在其中间位于行车道路2的中心线8的位置上增设常规的支撑结构4。图2示意的是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与行车道路2与人行道1有关系的平面俯视布局概况,显然,本专利技术是以车辆通道3居中而纵向停车位6排列在两侧为主线、而两个垂直升降井7位于上述车辆通道3两端的的框架格局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意图的。——不难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垂直升降井7是位于行车道路2两个边侧的两条慢车道上的,该两个垂直升降井7的地面投影均占用了属于行车道路2上的部分慢车道与属于人行道1的部分,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缓与慢车道上交通的矛盾,必要时,也可以在道路设计上允许以自行车为主的代步工具绕道人行道1来行驶,显然,该第一个实施例要求人行道1的路面尽可能地设计得宽一些。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是将图1示意的横跨行车道路2上的立体车库主体部分两端的两个垂直升降井7均设置在行车道路2上的快车道与慢车道的交界线上,——通常在该交界线位置附近均设置了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地带,这是为了行车安全起见,才故意地让快车道与慢车道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一一该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形是可想而知的;显然,设置在行车道路2上快、慢车道之间的上述绿化地带越宽,该第二个实施例的实施对车辆交通的影响就越小。该第二个实施例的设置方案在不少情况下(主要指设置了上述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地带的位置)很可能比起上述的第一个实施例更为合理且实用。——在同样宽度的行车道路2上实施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两个实施例,该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停车位6的总数将会少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停车位6的总数。第三个实施例与第四个实施例是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再在其中部位置又设置了垂直升降井7,供汽车5从行车道路2的中心线8部位驶进或驶离本专利技术。至于本专利技术中利用本专利技术存放汽车5的运载路线,利用本专利技术取出汽车5的运载路线,利用本专利技术时涉及到的有关车辆受阻的减缓矛盾的举措,可以详见本说明书中上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断段落当中相关的说明。一个成熟的城市,尤其是包括省会在内的一线大城市中,符合建造本专利技术行车道路2的总数量或总长度是相当可观的,若能够实现在该道路上根据实际需要高密度地建造本专利技术,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城市中停车难的问题。——不少需要大批量停车的大型商场,大型饭店,影剧院与众多的办公楼,等等公用设施都会开设在上述较宽敞的行车道路 2的两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最好采用钢构的建筑型式(成本低建速快重量轻),于扩大车位库容量有利,而钢构少不了紧固件;最理想的紧固件是现有的铆钉(必须地面烧红锻打实施紧固“铆接”——高空现场“铆接”操作困难),其次是“螺栓防松型旋紧”(相比之下劣于“铆接”抗振功能较差易于被振松脱),这里建议采用工程“性价比”最高且具有“四两拨千斤”力学放大机构的作为另一项简单专利技术专利的“螺栓型‘铆接’ ”技术 (ZL200310108707.6),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在高空(例如50米以上的高度)利用专用工具徒手方便地实现“现场旋紧型‘铆接’ ”:只有强行破坏了该“螺栓型铆钉”结构之后才会失去其“铆接”功能。——“铆接”紧固性能这一点几乎同于现有的常规“铆接”技术(抗振功能极强不存在松脱的可能)。如果,从现在起,就能够着手规划并实施涉及包括本专利技术在内的有关立体车库的诸个专利技术项目,那么,有条件的我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中的停车难问题,很可能就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嘉麟
申请(专利权)人:梁嘉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