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雾捕集装置及使用该水雾捕集装置的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6675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雾捕集装置及使用该水雾捕集装置的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该水雾捕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板面与壳体的进口流向相对;使用上述水雾捕集装置的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包括喷淋泵、水箱、雾化喷淋装置和所述水雾捕集装置,所述喷淋泵的入水口与水箱连通,出水口与雾化喷淋装置连通,所述雾化喷淋装置设置在烟道内,所述水雾捕集装置沿烟气流向位于雾化喷淋装置后侧且水雾捕集装置的壳体的进口与烟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捕集烟气中的水滴,使喷淋水喷淋后含尘与油污的水滴不随烟气进入吸收塔,不会将油污与烟尘带入吸收塔,保证浆液对SO2的吸收,提高脱硫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烟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水雾捕集装置及使用该水雾捕集装置的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
技术介绍
燃煤发电是煤炭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燃煤火电机组需排放大量污染物,其中SO2 以及粉尘对环境的危害较为严重,也是需要重点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因而,需要在燃煤发电的烟气排放处设置脱硫系统。烟气脱硫技术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等,其中湿法脱硫技术的运用最为广泛。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原理是利用石灰石碱性浆液从上向下喷淋,烟气从下向上流动,石灰石浆液滴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石膏等副产品,达到脱除烟气中的SO2W目的。在湿法脱硫工艺中,由于目前脱硫系统多为无旁路无GGH的设置,在锅炉启动点火初期,除尘器尚不能正常运行时,带有油和尘的烟气如果不进行处理会进入后续的脱硫系统,严重时会影响吸收塔内浆液品质,从而影响脱硫率。故需要在吸收塔前设置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当烟气超温时(一般烟温超过180°C)或者锅炉启动点火时启动喷淋,以达到降低塔入口烟气温度,洗涤烟气同时保护脱硫吸收塔的目的。但如果洗涤系统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直段,水滴捕获了油尘后来不及被收集下来,就会随烟气进入吸收塔,会将油污与烟尘带入吸收塔,影响浆液对Sh的吸收,降低脱硫效率,增加吸收塔的负荷,影响出口烟气合格率,还影响石膏等副产品的质量,同时,喷淋用水直接进入吸收塔,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成本。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结构进行改进,使喷淋水喷淋后不随烟气进入吸收塔,对烟气起到有效的洗涤作用,不会将油污与烟尘带入吸收塔,保证浆液对 SO2的吸收,提高脱硫效率,保证出口烟气合格率和石膏等副产品的质量,并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雾捕集装置及使用该水雾捕集装置的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能有效捕集烟气中的水滴,使喷淋水喷淋后含尘与油污的水滴不随烟气进入吸收塔,不会将油污与烟尘带入吸收塔,保证浆液对Sh的吸收,提高脱硫效率,保证出口烟气合格率和石膏等副产品的质量,并节约生产成本。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雾捕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板面与壳体的进口流向相对。进一步,所述壳体的进口位于壳体侧面,出口位于壳体顶部;进一步,所述挡流板在壳体内竖直设置且挡流板的板面垂直于壳体的进口流向;进一步,所述挡流板与壳体的进口流向相对的板面底部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倾斜设置且其两端与壳体侧壁相接;进一步,所述挡流板之间横向间隔分布且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列;进一步,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与壳体内腔连通的收集斗,所述收集斗底部设有排液π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进口处设有进口管道,出口处设有出口管道;进一步,所述进口管道为横截面积沿进口流向逐渐缩小的缩口管。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水雾捕集装置的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包括喷淋泵、水箱、雾化喷淋装置和所述水雾捕集装置,所述喷淋泵的入水口与水箱连通,出水口与雾化喷淋装置连通,所述雾化喷淋装置设置在烟道内,所述水雾捕集装置沿烟气流向位于雾化喷淋装置后侧且水雾捕集装置的壳体的进口与烟道连通。进一步,所述水雾捕集装置的壳体底部与水箱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水雾捕集装置设有挡流板,烟气携带水滴撞击在挡流板上,水滴由于惯性被挡流板拦截,被拦截的水滴往下流动,而烟气则改变流向后从出口流出,因此,本技术的水雾捕集装置能将烟气与水滴分离,能有效捕集烟气中的水滴;加装该水雾捕集装置的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喷淋水喷淋后含尘与油污的水滴被水雾捕集装置捕集,不随烟气进入吸收塔,不会将油污与烟尘带入吸收塔,保证了浆液对SO2的吸收,提高了脱硫效率,保证了出口烟气合格率和石膏等副产品的质量,并节约了生产成本;特别在锅炉冷态投油点火启动、除尘器还未投入运行时或除尘器故障时,启动该洗涤系统进行烟气洗涤降温,用水雾捕集装置收集水雾,使用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水雾捕集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进口 11和出口 12,所述壳体1内设有挡流板2,所述挡流板2的板面与壳体1的进口流向相对;烟气携带水滴从进口 11流入,撞击在挡流板2上,水滴由于惯性被挡流板2拦截,被拦截的水滴往下流动,而烟气则改变流向后从出口 12流出,因此实现了烟气与水滴的分离,捕集了烟气中的水滴。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进口 11位于壳体1侧面,出口 12位于壳体1顶部;使携带水滴的烟气从壳体1侧面流入,而分离水滴后的烟气向上流动,从壳体1顶部流出,正好顺应烟气从增压风机出来后需向上流动进入高处的吸收塔入口的烟气流动方向需要。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流板2在壳体1内竖直设置且挡流板2的板面垂直于壳体1 的进口流向;携带水滴的烟气垂直撞击挡流板2,被拦截的水滴沿挡流板2往下流动,烟气改变方向后垂直向上流动,更容易分离出水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流板2与壳体1的进口流向相对的板面底部设有集液槽21,所述集液槽21倾斜设置且其两端与壳体1侧壁相接;被拦截的水滴沿挡流板2往下流动,然后被集液槽21收集,由于集液槽21倾斜设置,使收集下来的水滴汇集并流向两侧的壳体1侧壁,最后沿壳体1侧壁流到壳体1底部,避免了水滴直接滴落被烟气重新带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流板2之间横向间隔分布且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列;设置多层交错排列的挡流板2,增强对水滴的捕集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与壳体1内腔连通的收集斗 13,所述收集斗13底部设有排液口 14 ;汇集于收集斗13内的水进入水箱4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1的进口 11处设有进口管道15,出口 12 处设有出口管道16 ;进口管道15和出口管道16便于与前后段烟道的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口管道15为横截面积沿进口流向逐渐缩小的缩口管;缩口管对水滴有加速作用,增强水滴撞击挡流板2的作用,增强水滴在挡流板 2上的分离效果。本技术的使用上述水雾捕集装置的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包括喷淋泵3、水箱4、雾化喷淋装置5和所述水雾捕集装置,所述喷淋泵3的入水口与水箱4连通,出水口与雾化喷淋装置5连通,所述雾化喷淋装置5设置在烟道6内,所述水雾捕集装置沿烟气流向位于雾化喷淋装置5后侧且水雾捕集装置的壳体1的进口 11通过进口管道15与烟道6连通;所述水雾捕集装置的壳体1底部通过排液口 14与水箱4连通。整个烟气喷雾降温洗涤系统布置在吸收塔入口前、增压风机后的烟道间,在锅炉冷态投油点火启动、除尘器还未投入运行时或除尘器故障时,启动喷淋泵3和雾化喷淋装置5进行烟气喷淋洗涤降温,喷淋水喷淋后,含尘与油污的水滴被水雾捕集装置捕集,含尘与油污的水滴不随烟气进入吸收塔,不会将油污与烟尘带入吸收塔,保证了浆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懿唐小健崔社周涛胡萍张羲和丁开平丁晋袁亮吴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