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浮选捕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33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选矿浮选药剂。由烷基二硫代磷酸铵、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及C↓[6]~C↓[8]混合醇或萜烯醇组成,其重量百分比为:20~60%烷基二硫代磷酸铵,10~40%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8~20%C↓[6]~C↓[8]混合醇或萜烯醇,余量为水,其中所述烷基二硫代磷酸铵通式为:其中R为乙基、丙基、丁基,所述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通式为:其中R′和R为1~3个碳的烷基,R′和R可以不同。它捕收力强,选择性好,同时具有起泡性,用量少,价格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选矿物质,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合型选矿浮选药剂。浮选药剂是浮选过程中的主要条件之一,其浮选药剂中的捕收剂是改变矿物可浮性的重要因素。在现有技术中,国内外浮选金铜类型矿石使用较为广泛的是黄药类和黑药类捕收剂及其衍生物,国内金铜矿山广泛使用的浮选捕由剂有黄原酸盐类捕收剂(黄药类)如乙基黄药、丁基黄药、异丁基黄药,二硫代磷酸类捕收剂(黑药类)如25#黑药、31#黑药、丁铵黑药、苯胺黑药,酯类捕收剂如Z-200(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S-3302等。国外铜矿山最近几年广泛使用的浮选捕收剂多为酯类捕收剂,其中最有发展前景并被采用的三种酯类捕收剂为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黄原酸甲酸酯类和国外代号为S-3302的酯类捕收剂。上述捕收剂一般只具有捕收性,且大部分浮选中的选择性较差,随着矿产资源的贫乏和矿石中矿物组成的复杂化,很难适应当今浮选技术的要求。具体情况为黄药类捕收力强,应用范围广,便于使用,不足在于选择性差,分选效果不好;黑药类具有较强的捕收力,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并有起泡能力,但溶水后易堵塞管道,腐蚀性较强;酯类捕收剂的捕收力强,选择性好,用量少,但价格昂贵。特别是以上三种捕收剂均需分别配制,且单一使用,操作不便。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捕收力强,选择性好,同时具有起泡性,用量少,价格低的复合型浮选捕收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烷基二硫代磷酸铵、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及C6~C8混合醇或萜烯醇组成,其重量百分比为20~60%烷基二硫代磷酸铵,10~40%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8~20%C6~C8混合醇或萜烯醇,余量为水,其中所述烷基二硫代磷酸铵通式为 ,其中R为乙基、丙基、丁基,所述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通式为 其中R′和R为1~3个碳的烷基,R′和R可以不同;所述烷基二硫代磷酸铵为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铵、二丙基二硫代磷酸铵、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铵,所述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为异丙基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和异丙基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本专利技术的物化性质如下外观淡黄或淡红色透明液体气味无特殊刺激气味在水中溶解度易溶于水,>400mg·l-1沸点138℃结晶温度-12℃比重d20=1.038含氮量≥3.1%酸值KOH mg·g-175~10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较强的复合能力,应用范围广。本专利技术一般呈淡黄色或淡红色透明油状液体,是由分子型脂类及离子型磷酸盐组合加工而成,其化学性能稳定,水溶性好,冰点低,滚动性较好,易于在矿浆中分散,浮游速度快,在浮选过程中使用本专利技术既有较强的选择性和捕收能力,又有起泡能力,所生成的气泡大小均匀,粘度适宜,且稳定性能好,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对铜、铅、镍、金、银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采用本专利技术能提高金属的回收率和精矿品位,降低精矿产品中其它杂质矿物的含量。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使用本专利技术可大大减少药剂耗量,其浮选时的药剂加入量为常规捕收剂如黄药类或黑药类加入量的30~50%;其价格低于目前国内外酯类捕收剂价格,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铜矿山每年使用的捕收剂总量约为1000吨,如国内铜矿山广泛采用这种新型捕收剂可为矿山每年多创效益1亿元以上。3.改善了选矿厂的工作环境。由于本专利技术无腐蚀性,非易燃、易爆,无特殊刺激气味,特别是其毒性远远低于常规用的黄药类、黑药类捕收剂,可改善选矿厂操作环境,减轻环境污染,并且操作容易。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选取内蒙某金铜矿进行选矿浮选试验。该金矿矿石属石英脉型多金属金铜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及白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长石,碳酸盐矿物,黑云母及角闪石等。矿石中的供选矿回收的有价元素为金和铜,矿石中金主要为自然金及银金矿,铜为黄铜矿,金矿物以中细粒为主,主要产于石英和黄铜矿中,一部分金产于黄铜矿和石英颗粒之间。由于该金矿原矿含金铜品位较低,原使用丁黄药、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丁铵黑药等药剂很难提高精矿品位,金属回收事也较低,致使产品销售价格偏低,采用本专利技术在工艺流程不变的情况下,与原使用药剂进行了对比试验。分别按现有技术方案使用正丁基黄原酸钠70g·t-1、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铵20g·t-1或松醇油40g·t-1,其所选矿种与产率平均指标情况见表1。表1 本专利技术取60%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铵,13%异丙基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10%C6~C8混合醇和17%水配制或复配物80g,其所选矿种与产率情况见表2。表2 结果表明原药剂条件由于捕收剂选择差,捕收力弱,致使浮选精矿产率大,精矿品位偏低。采用本专利技术仅用80克/吨,精矿中铜品位提高5.55%,金品位提高37.51克/吨,同时铜回收率提高6.70%,金回收率提高8.54%。从浮选试验中的矿化现象看,矿物浮游速度快,泡沫不粘,易于操作,本专利技术对该矿石表现出较好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提高了金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实施例2选取内蒙某日处理矿石量150吨的选矿厂中进行工业应用试验,使用现有技术药刺的方案同实施例1,其原药剂制度下的平均指标如表3所示。表3 本专利技术取30%正-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铵,20%异丙基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10%C6~C8混合醇,40%水制成复配物80g,其工业应用技术指标如表4所示。表4 本专利技术与相关比较例对比情况如表4-1所示。表4-1 如表3、4所示,在原矿金铜品位相近的情况下,采用本专利技术后,精矿中铜品位提高了2.05%,金品位提高了19.87克/吨,铜回收率略有提高,金回收率提高了9.69%。可见本专利技术的选择性好,捕收能力强,用量少(仅为原药剂用量的58%),用于该矿石效果显著,不仅多回收了有价金属,而且产品的销售价格也得到提高,同时药剂成本也有所下降,从而为企业每年能提高经济效益130多万元。实施例3选取辽宁某金铜矿进行选矿浮选试验。该金矿矿石属含金石英脉-黄铁矿和碳酸盐--黄铁矿类型,矿石中金属矿物除少量氧化物外,其余金属矿物均为原生硫化物,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银金矿和自然金,其次为辉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辉铋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石为主,其次为钾长石、钠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银金矿和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黄铜矿中,且黄铁矿含量较高,原矿中金品位为3.58克/吨,银品位为26.67克/吨,铜品位为0.52%,其中原生铜占76.92%,次生铜占17.31%,氧化铜占5.77%。分别按现有技术方案使用丁基黄原酸钠60g·t-1,松醇油40g·t-1,其所选矿种与产率平均指标情况见表5。表5 本专利技术取50%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铵,30%异丙基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15%萜烯醇,5%水制成复配物40g,其所选矿种与产率情况如表6所示。表6 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完全可以代替丁基黄药和松醇油,它不仅表现出选择性强,浮游速度快,起泡性好的特点,而且在选矿指标接近的情况下,其用量可节省三分之一左右,同时铜的精矿品位提高1.24%,回收率提高了4.23%。实施例4选取辽宁某金铜矿进行选矿浮选工业应用试验,使用现有技术药剂方案同实施例3,其原药剂制度下的平均技术指标如表7所示。表7 本专利技术取40%二丙基二硫代磷酸铵,40%异丙基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8%萜烯醇,12%水制成复配物40g,其工业应用技术指标如表8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浮选捕收剂,其特征在于:由烷基二硫代磷酸铵、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及C↓[6]~C↓[8]混合醇或萜烯醇组成,其重量百分比为:20~60%烷基二硫代磷酸铵,10~40%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8~20%C↓[6]~C↓[8]混合醇或萜烯醇,余量为水,其中所述烷基二硫代磷酸铵通式为:***,其中R为乙基、丙基、丁基,所述烷基硫代氨基甲酸酯通式为:R’-NH-***,其中R′和R为1~3个碳的烷基,R′和R可以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孙柳红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克岩矿业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