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62393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包含气缸、自由活塞、储液槽、齿轮泵、安全阀、主阀、滑梭活塞、电机、活塞杆、推杆活塞;所述储液槽、主阀分别设置在缸体内部;所述齿轮泵设置在储液槽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泵相连;所述自由活塞设置在气缸的内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推杆活塞上,另一端伸出气缸与舷外机相连;所述气缸的内部腔体的上部、下部均通过管道与主阀的两端的管道相连通;所述滑梭活塞设置在主阀的两端的管道之间;所述齿轮泵通过管道分别与主阀的两端的管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制的舷外机的提升/下降高度有一定的限定,因而安全性高;同时具有过载自我保护功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液压起翘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电机过载保护功能的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属于舷外机部件

技术介绍
目前,军用冲锋舟、快艇、民用小型船等均采用在船体后端设舷外推动设备,简称为舷外机,该机为一体结构,上端为油箱和发动机及操作杆,下端为推进螺旋浆,该机位于船体后端舷外并与船帮轴性连接。在使用时舷外机的大部分位于船底下端,由于河底高低不平,还多有凸出的暗礁和杂物位于河内,所以为了防止船在高速行驶时线外机撞到暗礁和杂物,使得舷外机需要起翘来避免受到撞击而损坏,但稍有不慎,舷外机还会因为撞到暗礁和杂物而损坏。目前舷外机起翘大多是通过手动操作来实现,起翘随意性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电机过载保护功能的电动液压起翘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包含气缸、自由活塞、储液槽、齿轮泵、缸体、主阀、滑梭活塞、电机、活塞杆、推杆活塞;所述储液槽、 主阀分别设置在缸体内部;所述齿轮泵设置在储液槽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泵相连;所述自由活塞设置在气缸的内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推杆活塞上,另一端伸出气缸与舷外机相连;所述自由活塞设置在推杆活塞的下方;所述气缸的内部腔体的上部、 下部均通过管道与主阀的两端的管道相连通;所述滑梭活塞设置在主阀的两端的管道之间;所述齿轮泵通过管道分别与主阀的两端的管道相连通;当控制电机逆时针方向转动, 电机带动齿轮泵,使液压流朝向主阀流动,当液压流到达主阀时,使主阀的滑梭活塞向右滑动,打开液流管道并且使液压流流入气缸的下部;随着液压流进入气缸的下部,它将向上推动自由活塞,自由活塞带动推杆活塞上升,接着引起活塞杆向上移动,使船外机倾斜升起; 所述气缸上部内的液压流流过管道,返回至主阀,然后到达齿轮泵;当电机顺时针方向转动,电机带动齿轮泵,使液压流朝向主阀流动,当液压流到达主阀时,它会引起主阀的滑梭活塞向左移动,打开液流管道并且使液压流流入气缸上侧部分,当液压流进入气缸的上部时,则会向下推动推杆活塞,接着活塞杆会随着推杆活塞向下移动,降低船外机,气缸下部内的液压流流经管道,返回至主阀,然后到达齿轮泵,最后到达储液槽。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所述的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当推杆活塞升至最顶端或最底端时,电机阻力变大,电流变大,使得过热保护装置自动切断电源,电机停转,从而保护电机及内部元件使用性能;本技术控制的舷外机的提升/下降高度有一定的限定,因而安全性高;同时具有过载自我保护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动液压起翘装置的第一状态时的剖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电动液压起翘装置的第二状态时的剖视图;其中1、气缸;2、自由活塞;3、储液槽;4、齿轮泵;5、缸体;6、主阀;7、滑梭活塞; 8、电机;9、活塞杆;10、推杆活塞。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2所示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包含气缸1、自由活塞2、储液槽3、齿轮泵4、缸体5、主阀6、滑梭活塞7、电机8、活塞杆9、推杆活塞10 ;所述储液槽3、主阀6分别设置在缸体5内部;所述齿轮泵4设置在储液槽3中;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与齿轮泵4相连;所述自由活塞2设置在气缸1的内部;所述活塞杆9的一端设置在推杆活塞10上,另一端伸出气缸1与舷外机相连;所述自由活塞2设置在推杆活塞10的下方;所述气缸1的内部腔体的上部、下部均通过管道与主阀6的两端的管道相连通;所述滑梭活塞7设置在主阀的两端的管道之间;所述齿轮泵4通过管道分别与主阀6的两端的管道相连通;当控制电机8逆时针方向转动,电机8带动齿轮泵4,使液压流朝向主阀6流动, 当液压流到达主阀6时,使主阀6的滑梭活塞7向右滑动,打开液流管道并且使液压流流入气缸1的下部;随着液压流进入气缸1的下部,它将向上推动自由活塞2,自由活塞2带动推杆活塞10上升,接着引起活塞杆9向上移动,使船外机倾斜升起;所述气缸1上部内的液压流流过管道,返回至主阀6,然后到达齿轮泵4 ;当电机8顺时针方向转动,电机8带动齿轮泵4,使液压流朝向主阀6流动,当液压流到达主阀6时,它会引起主阀6的滑梭活塞7向左移动,打开液流管道并且使液压流流入气缸1上侧部分,当液压流进入气缸1的上部时, 则会向下推动推杆活塞10,接着活塞杆9会随着推杆活塞10向下移动,降低船外机,气缸1 下部内的液压流流经管道,返回至主阀6,然后到达齿轮泵4,最后到达储液槽3。本技术所述的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具有以下特点1、电动液压起翘装置止动条件当电动液压起翘装置的电机8停止运行时,内部液压平衡。主阀6上的滑梭活塞 7使安全阀5关闭,液压流停止流动,推杆活塞10位置保持不变。2、过载保护功能当推杆活塞10升至最顶端或最底端时,电机8阻力变大,电流变大,使得过热保护装置自动切断电源,电机8停转,从而保护电机8及内部元件使用性能。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所述的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当推杆活塞升至最顶端或最底端时,电机阻力变大,电流变大,使得过热保护装置自动切断电源,电机停转,从而保护电机及内部元件使用性能;本技术控制的舷外机的提升/下降高度有一定的限定,因而安全性高;同时具有过载自我保护功能。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 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气缸、自由活塞、储液槽、齿轮泵、缸体、 主阀、滑梭活塞、电机、活塞杆、推杆活塞;所述储液槽、主阀分别设置在缸体内部;所述齿轮泵设置在储液槽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泵相连;所述自由活塞设置在气缸的内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推杆活塞上,另一端伸出气缸与舷外机相连;所述自由活塞设置在推杆活塞的下方;所述气缸的内部腔体的上部、下部均通过管道与主阀的两端的管道相连通;所述滑梭活塞设置在主阀的两端的管道之间;所述齿轮泵通过管道分别与主阀的两端的管道相连通;当控制电机逆时针方向转动,电机带动齿轮泵,使液压流朝向主阀流动,当液压流到达主阀时,使主阀的滑梭活塞向右滑动,打开液流管道并且使液压流流入气缸的下部;随着液压流进入气缸的下部,它将向上推动自由活塞,自由活塞带动推杆活塞上升,接着引起活塞杆向上移动,使船外机倾斜升起;所述气缸上部内的液压流流过管道,返回至主阀,然后到达齿轮泵;当电机顺时针方向转动,电机带动齿轮泵,使液压流朝向主阀流动,当液压流到达主阀时,它会引起主阀的滑梭活塞向左移动,打开液流管道并且使液压流流入气缸上侧部分,当液压流进入气缸的上部时,则会向下推动推杆活塞,接着活塞杆会随着推杆活塞向下移动,降低船外机,气缸下部内的液压流流经管道,返回至主阀,然后到达齿轮泵,最后到达储液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液压起翘装置,包含气缸、自由活塞、储液槽、齿轮泵、安全阀、主阀、滑梭活塞、电机、活塞杆、推杆活塞;所述储液槽、主阀分别设置在缸体内部;所述齿轮泵设置在储液槽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泵相连;所述自由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百胜动力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