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动轴承及其润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998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动轴承的润滑机构,包括内储脂腔(11)和外储脂腔(12),内储脂腔由滚动轴承的内端面(21)、轴承内盖(9)围成,外储脂室由滚动轴承(2)的外端面(22)、轴承外盖(3)围成;还包括设置于外储脂腔内的隔板,隔板将外储脂腔分隔成靠近外端面的新脂腔(122)和远离外端面的废脂腔(121);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新脂腔和废脂腔的排脂孔。这样,该润滑机构能够及时将废油脂和新油脂分离,避免了废油脂与新油脂混合并重新参与润滑,从而避免了废油脂中的杂质磨损滚珠,并且保证了润滑脂的润滑效果,进而提高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润滑机构的滚动轴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动轴承及其润滑机构
本技术涉及轴承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滚动轴承的润滑机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润滑机构的滚动轴承。
技术介绍
随着机电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电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电机中需要用到很多轴承,普通异步电机用到的轴承多为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滚珠,其中,内圈与转轴相配合随转轴一起旋转,外圈与固定的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珠借助于保持架均勻地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由于滚动轴承是内圈转动、外圈固定的连接件,其工作过程中滚珠需要承受较大的摩擦力,为了降低滚珠磨损,滚动轴承的润滑机构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滚动轴承多采用脂润滑的方式,其润滑机构包括两个储脂腔体即内储脂腔和外储脂腔。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在转轴上,两侧分别通过内油封及挡圈进行轴向定位,轴承内盖和内油封等形成内储脂腔;滚动轴承的外圈安装在端盖的轴承室内,两侧分别通过内外轴承盖进行密封及轴向定位,轴承外盖和挡圈等形成外储脂腔。端盖上开设有油孔,油孔的一端连通于内储脂腔,润滑脂通过油孔加注至内储脂腔滚,动轴承工作时不断地将内储脂腔的润滑脂挤压到外储脂腔,同时,将产生的废油脂甩至外储脂腔,外储脂腔在储存从内储脂腔挤压来的新油脂时,也会储存润滑后产生的废油脂,需要打开轴承将废油脂排出。但是,由于无法经常拆卸轴承,废油脂无法及时排出,废油脂和新油脂混合并重新参与轴承滚珠的润滑,而废油脂中的杂质易于划伤滚珠,同时,废油脂会大大降低润滑脂的润滑效果,造成轴承磨损,从而缩短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及时排出滚动轴承内产生的废油脂,避免废油脂与新油脂混合并重新参与润滑,提高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动轴承的润滑机构,其能够及时排出滚动轴承内产生的废油脂,避免了废油脂与新油脂混合并重新参与润滑,从而提高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润滑机构的滚动轴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滚动轴承的润滑机构,包括内储脂腔和外储脂腔,所述内储脂腔由所述滚动轴承的内端面、轴承内盖围成,所述外储脂室由所述滚动轴承的外端面、轴承外盖围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储脂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储脂腔分隔成靠近所述外端面的新脂腔和远离所述外端面的废脂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新脂腔和所述废脂腔的排脂孔。优选地,所述隔板沿所述滚动轴承的径向设置,且在所述滚动轴承的周向上延伸一周。 优选地,所述隔板包括压板和调节器,所述排脂孔开设于所述压板上,所述压板与所述调节器具有预定的轴向距离。优选地,所述调节器固定于安装有所述滚动轴承的转轴上,且以其底部抵靠于所述夕卜端面。优选地,所述调节器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转轴开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 所述调节器螺合于所述转轴。优选地,所述调节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优选地,所述螺钉的数目为多个,且各所述螺钉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勻布置。优选地,所述压板固定于所述轴承外盖,且以其顶部抵靠于所述外端面。优选地,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外端面的表面为锥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滚动轴承,包括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为如上所述的润滑机构。本技术所提供润滑机构用于滚动轴承,该润滑机构包括内储脂腔和外储脂腔,其中,内储脂腔由滚动轴承的内端面、轴承内盖围成,外储脂室由滚动轴承的外端面、轴承外盖围成;该润滑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外储脂腔内的隔板,隔板将外储脂腔分隔成靠近所述外端面的新脂腔和远离所述外端面的废脂腔,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新脂腔和废脂腔的排脂孔。在滚动轴承的工作过程中,从内储脂腔挤压至外储脂腔中的新的润滑脂储存在新脂腔中,并且由于新脂腔靠近滚动轴承的外端面,在后续的工作中,新脂腔中的新油脂会参与到轴承的润滑中去;而轴承工作产生的废弃的油脂被甩出,甩出的润滑脂具有一定的速度,并在该速度的带动下得以运动,从而使得废油脂通过隔板上的排脂孔进入到废脂腔中储存。这样,该润滑机构能够及时将废油脂和新油脂分离,避免了废油脂与新油脂混合并重新参与润滑,从而避免了废油脂中的杂质磨损滚珠,并且保证了润滑脂的润滑效果,进而提高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润滑机构的调节器固定于转轴上, 该转轴是安装有滚动轴承的转轴,且以调节器的底部抵靠于外端面;通过调节器实现滚动轴承的轴向定位,省去了滚动轴承独立的定位装置,简化了滚动轴承的结构,也使得滚动轴承的结构更加紧凑。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压板朝向外端面的表面为锥面, 废油脂甩出时,通过压板的锥面的导向作用更好地进入废脂腔,避免甩出的废油脂堆积在调节器表面,提高了润滑机构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润滑机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滚动轴承的润滑机构,其能够及时排出滚动轴承内产生的废油脂,避免了废油脂与新油脂混合并重新参与润滑,从而提高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润滑机构的滚动轴承。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润滑机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润滑机构用于滚动轴承,该润滑结构包括内储脂腔11和外储脂腔12,其中,内储脂腔11由滚动轴承2的内端面21、轴承内盖 9围成,外储脂室由滚动轴承2的外端面22、轴承外盖3围成,外部油源的润滑脂通过开设在端盖轴承室上的油孔进入内储脂腔11,并通过轴承的转动,将内储脂腔11内的润滑脂部分挤压至外储脂腔12内;该润滑机构还包括隔板,该隔板设置于外储脂腔12内,并将外储脂腔12分隔成新脂腔122和废脂腔121,其中,新脂腔122靠近滚动轴承2的外端面22,在润滑过程中用于储存从内储脂腔11挤压来的新润滑脂,废脂腔121远离滚动轴承2的外端面22,在润滑过程中用于储存甩出的废弃润滑脂,隔板上开设有连通新脂腔122和废脂腔 121的排脂孔。排脂孔的设置位置应该满足,当废油脂甩出时,其甩出的角度应该能够通过排脂孔。排脂孔的大小应该适当,过大会导致废油脂回流,过小又会导致废油脂排出不完全。排脂孔的具体位置和大小应根据滚动轴承的型号和转动速度等工况确定,在此不做限定。上述排脂孔可以为圆形孔,但也不局限于为圆孔,也可以为条形孔等。为了提高滚动轴承储存废油脂的能力,储存废油脂的废脂腔121的空间可以适当大于新脂腔122的空间,显然地,也不局限于废脂腔121的空间大于新脂腔122的空间,两者空间可以相等,或者废脂腔121的空间小于新脂腔122的空间。在滚动轴承的工作过程中,从内储脂腔11挤压至外储脂腔12中的新的润滑脂储存在新脂腔122中,并且由于新脂腔122靠近滚动轴承2的外端面22,在后续的工作中,新脂腔122中的新油脂会参与到轴承的润滑中去;而轴承工作产生的废弃的油脂被甩出,甩出的润滑脂具有一定的速度,并在该速度的带动下得以运动,从而使得废油脂通过隔板上的排脂孔进入到废脂腔121中储存。这样,该润滑机构能够及时将废油脂和新油脂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良李进泽邓方林龚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